劉玉蓮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195-01
有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在于如何熱愛學生。”被列寧譽為“現實主義大師”的巴爾扎克先生也說:“愛不只是一種感情,還是一種藝術。”作為老師,我認為,對學生要從心底里拿出全部的愛心,愛得質樸,愛得自然,但是,這還是不夠的,要想使愛獨具魅力,還必須順應童心,別具匠心,震撼人心,講求愛的藝術。
記得在一天上午,我正在批改學生交來的語文作業,不料發現夾在作業里一張紙條,上面寫的內容使我大吃一驚,原來這竟是給男生的“情書”!紙條中這個女生不僅表達了自己對班上那位“帥哥”的喜愛,同時也對他和另外女生的要好表示責備和氣憤。令我感到意外的是,這一行行熟悉工整的字竟出自一位優秀學生之手。意外之余我感到震驚:他們是小學六年級將要畢業的學生,朦朧的早戀竟出現在11-12歲學生的身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此刻,平日課堂上一幕幕情景浮現在眼前:他們兩人隔組相望,最近上課心不在焉,回答問題吱吱唔唔。哦,原來答案在此。
看著這封信,我陷入了沉思。眼下學生已不再像以前那樣單純,他們心理過早的成熟了,非常容易對異性同學產生朦朧感情。怎樣引導這些學生正確對待和處理“朦朧感情”,這便是我們班主任不容忽視的事情。此時,我眼前又閃現出兩張天真活潑的笑臉。其實,我也理解他們心中也有道不明的煩躁,也有怕被老師和家長發現的擔憂,這實質是青春期的一種“情感萌動”,如果我當時沖動地采取對他們進行空洞的說教或武斷地當著同學教訓一通,或向家長告發他們,其結果沒有任何積極的作用,還會傷害學生的心靈。我深深感受到,老師一個輕視的眼神,一次略帶責備的追問,都會成為點燃他們內心悲痛的導火線。如果學生在教師的不當教育下,心靈扭曲之后,會對周圍的一切抱怨甚至產生敵視的態度,這非常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不管他們是一個優秀的學生還是一個后進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寬容。我經過權衡之后,我決定保護學生的幼小心靈,讓他們在心靈深處埋藏著自己童年的故事。
我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深思熟慮地、小心地去觸及那幼小的心靈。”面對手上這封情書,我盡量不碰觸孩子那敏感的心弦,而是采取了特殊的處理方法,讓孩子輕易地走過這一關,甚至幫助孩子將這些朦朧情感轉變為面對人生困難的資本。這時,期末測試臨近復習階段,我在班上實行一幫一的幫教學習競賽活動。我特意叫來了這位優秀的女學生和這位學習成績極差的男生。其實,我從這兩位學生的神態中也看得出他們是知道老師叫他們來辦公室談心的原因。我對他們的犯錯,并沒有急于去評判、去斷定、去粗暴的踐踏孩子的自尊,我覺得應不著痕跡、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去教育,去修正,給孩子保留自尊的空間,留下選擇的余地。我當時只是向他們有意識地提出一個建議,讓這個優秀的女學生梁煥渝同學去幫助學習態度較差的吳東翁同學。當梁煥渝同學聽到我給她的任務只是這樣簡單而力所能及,并沒有老師的批評和審問,她當即立下軍令狀,說:“一定能保證吳東翁同學會每天按時完成各科作業,并在課余時間去輔導他,要讓吳東翁同學在期末考試中爭取成績有所提高。”我望望站在一旁有些害羞的調皮大王吳東翁,他也向我保證,要在煥渝同學的幫助下,認真學習,不會令老師失望。果然,在復習階段,他們兩人真的踏踏實實地全身心投入學習中,還常常找我談心。其實,當我們視而不見的細心與關愛走進孩子的心靈,他們可能也樂于向我們敞開心扉,那我們的教育之舟便駛入了成功的港灣。
我發現,教師的愛能開墾學生荒蕪已久的心田。在時間的流逝中,慢慢地,我再也見不到過去的吳東翁,只是發現,現在的他能把以前最討厭的功課學得很好。對這兩位學生進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耐心疏導,我從來沒有放棄,不但平時有意鼓勵他們的正常同學交往,還特意在衛生課上對其青春期對異性同學的一種朦朧的好感和好奇,深入淺出地進行正確引導、疏導,還經常采取與其家長密切配合,肯定他們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是值得提倡的。
讓我驚嘆的是,在圣誕節那天,他塞給我一張卡片,上面寫著:“老師,你從來沒對我說過什么道理,但我知道,你是用信任的愛期待著我的轉變,我懂……”。每當靜默地閱讀他們的內心世界,我發覺,原來教師的“以人為本”的易位教育,可以喚起一個學生的成功動力,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現在他們之間的朦朧情感已漸漸轉變為學習上的互相鼓勵、共同進取的動力。在這學期的期末考試中,梁煥渝同學的成績仍然保持班級的名列前矛,吳東翁同學的成績由原來的不及格提高到三科主課平均分80分。他們兩人的困惑和煩惱也隨之煙消云散,他們又重新健康快樂地投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這讓我體會到這“不說破”的真正易位教育正是對這種特殊事情不同的處理方式,造成了截然不同的教育結果。
“易位教育”是一種寬容,是一種教化和愛的藝術。作為班主任,我經歷了許多,我堅信,只要是一個孩子,他的內心就有那么一片等待愛的空地。攜帶著愛,輕輕走進去,甚至不用太多的言語,用心經營,也能播出璀璨的綠。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只有熱愛學生的老師,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真正唱出動人的園丁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