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菡 孟紅旗 陳慧卿 范宇
【摘要】言語障礙是對于口語,文字和手勢的理解及應用的異常。言語障礙為由腦血管疾病引起的構音障礙和失語以及由發育遲緩引起的表達困難。言語障礙對于患者的危害不僅僅是生理上,更有心理上。為了讓患者更好的融入社會,言語障礙的康復及護理顯得尤為重要。針對言語障礙,可施以針灸,推拿,基本訓練,護理等方法改善相應癥狀。
【關鍵詞】言語障礙 構音障礙 刺激 康復 護理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233-02
言語是表達性語言在口腔的過程,當產生言語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時,就會出現言語障礙。言語障礙對于患者的危害不僅僅是生理上更有心理上,為了讓患者更好的融入社會,言語障礙的康復及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一、言語障礙的康復
(一)發音器官訓練矯治
1.電刺激療法
有人采用電刺激結合構音訓練的方法將41名有統計學意義的腦卒中伴失語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對照組為常規早期康復肢體訓練。實驗組除對照組常規訓練還增加電刺激構音訓練療法,即利用吞咽電刺激儀以對患者的言語輔助肌給予電刺激后立即對患者進行構音器官的運動訓練以及單詞等的訓練。該療法取得了顯著療效。
2.物理性刺激
有人對128名腦癱患兒分析得出,找出發音器官的功能障礙的所在部位后治療師予以相應方法刺激該部位或者按摩穴位,如口唇運動矯治,舌運動障礙矯治,下頜運動障礙矯治,呼吸功能障礙矯治,軟腭運動障礙矯治,發聲系統功能障礙矯治,并按揉刺激患者的風府,百會,啞門等多個穴位。對發音器官的按摩和進行運動矯治的目的在于降低肌張力,提高肌肉靈活性[1]。對于重癥的患兒應用壓舌板和冰塊的刺激來達到促進口腔的運動訓練。 19個月之后直至3歲以前是兒童的語言發育的重要時期,而5歲及以前則是兒童診斷治療發音器官的功能障礙的最佳時段。由于我國的言語治療的發展相對緩慢,很多家長沒有相關意識,導致27.1%的就診兒童年齡偏大,康復治療的效果不理想。
(二)言語訓練
①構音訓練:讓患者認識及辨別正確的發音,由治療師模仿其發音或者利用留聲機回放患者的錯誤發音,讓其據此通過反復的訓練后糾正其發音。若患者不能辨別則對其進行辨音訓練。治療師應根據其構音錯誤類型引導其正確發音。該訓練持續時間較長,因此家庭構音訓練尤為重要,要鼓勵家長充分參與。②命名訓練:治療師指點示意實物或者圖片并讓患者說出其代表的名字,當患者不能答出時可有適當的提示。③閱讀理解訓練:利用卡片圖畫等讓患者描述故事,題材應該選用耳熟能詳的兒歌詩詞等記憶深刻的即便失語后仍有記憶殘留的。④書寫訓練:讓患者單詞與語義相結合,后進行抄寫至默寫。應達到患者能進行有意義的書寫。⑤語言記憶訓練:先讓患者記住圖片中的人物或者故事,隨后向患者描述故事情節,患者只需回答是或者否。⑥利用儀器訓練:司博宇等研發一款基于聲控游戲的康復系統,上述的訓練融入電子游戲來訓練兒童的言語能力。
(三)針刺療法
賈一波等利用中醫學的理論對23例吞咽言語障礙患者進行針刺療法配合言語訓練對比言語訓練以VFFS評分為標準進行測定,發現經過治療,治療組的療效相比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2]。有人采用“補腎健腦針法”對32例腦癱患兒治療,發現采用“補腎健腦法”后其語言發育以及發音器官積分有較明顯提高,且其實驗具有統計學意義。據悉,該方法起功效是因為針法中頭針刺激了大腦前動脈主干,額葉,顳葉語言區運動區在頭頂的映射區。疾病初期,腦細胞壞死仍處可逆,刺激穴位可使血管擴張而恢復局部供血,因而加速言語康復。該治療配合構音訓練能有令人滿意的效果。采用舌針能較大強度的促進舌咽,迷走神經和面神經等末梢發射神經沖動,并通過神經沖動的刺激提高肌肉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四)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
頡淑玲將60名腦癱患兒均分成兩組,治療組進行磁刺激結合言語治療對比對照組言語治療。由實驗結果得出,治療組的總體的有效率較對照有統計學意義。該療法安全性高,30例治療組兒童均無出現明顯不良反應,只偶有幾個患者出現頭暈等輕微癥狀。該研究表明低頻經顱磁刺激能降低突觸閾值提高突觸興奮性;促進突觸重建再生;加強血流:抑制皮質興奮性利于言語功能重建。
二、言語障礙的護理
護士在康復治療過程中根據治療師的指導對患者實施具體操作。因此治療過程中護士應該以親切的態度對待患者,消除其恐懼心理,并且應該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叮囑患者家屬避免過度喂食而引起嗆咳等。相對醫師,護士和患者相處時間更多,因此護士還應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治療過程中身體狀況變化如血壓等,還應該給患者提供舒適安靜的物理環境。這些對于患者的心理改善是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據報道大約70%的失語者處于心理抑郁的狀態。有人對28例言語障礙的康復治療中發現心理疏導對于患者有不可忽視的作用[3]。大部分的患者由于構音異常或者詞不達意而變得沉默寡言,不利于對康復治療的進程。因此患者入院第一天就應該接受心理治療。言語治療訓練期間治療師應該多用鼓勵暗示法,讓患者主動參與積極參與。取得家屬的信任,日常對患者語言刺激,讓患者主動溝通。
三、小結
各方法均能對言語障礙有所改善,但是同時綜合治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如結合頭針,推拿,益智藥物口服等。但是言語康復是漫長的過程,其探索之路仍然有待研究和改進,結合過去的經驗不斷創新、不斷進步才能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崔娜,于博,姜瑾.電針刺激神經干療法治療腦卒中言語障礙的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2016,37(07):915-916.
[2]李海娟,吳躍偉. 綜合性康復護理干預對腦癱患兒運動功能和生存質量的影響[J/OL].河南醫學研究,2017,(21):1.
[3]黃茂,王超,王海燕. 益康法對痙攣型腦癱患兒言語康復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15(11):51-53. 作者簡介:
張素菡(1997-),女,學生,廣東韶關人,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醫藥工程學院康復系1班,研究方向:康復治療學。
孟紅旗(1959-),男,碩士,安徽亳州人,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醫藥工程學院教授、主任醫師。研究方向:臨床神經病學及康復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