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芳
【摘要】本文針對小學生綜合習慣培養中重口頭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重要求輕感受、重說教輕示范等突出問題,結合教育實踐,提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 綜合習慣 培養 問題 解決策略
【課題成果】該論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4]GHB0743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2-0069-02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習慣。”小學是形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重視培養良好的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目前,在小學生習慣培養中,因為方法不正確、落實不到位等問題而導致老師、家長下功夫很多,收效卻不盡人意。現在就小學生綜合習慣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筆者結合教育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改變傳統的觀念,重新認識習慣
所謂“習慣”,是指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一個人在后天養成的一種自動化的動作行為傾向。有調查表明,人們日常活動的90%源自習慣。可當人們一提到習慣,最先想到的就是學習習慣,學習習慣固然重要,而我們也不應忽略綜合習慣中還包括了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安全習慣等。
英國哲學家培根就曾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此可見,好習慣將伴隨我們的一生,決定我們的命運,小學則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小學生綜合習慣培養刻不容緩。
二、培養內容不系統,目標不明確
在綜合習慣培養過程中,有些學校對小學生的習慣培養要求大而空,太過籠統,導致老師不知該從哪里抓起,該如何去實施;還有一些學校制定的習慣培養目標零散、混亂、重復,沒有形成科學、系統的培養體系,不能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和認識規律開展良好的習慣培養。
解決策略:根據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一種行為重復出現21次,可以成為初步習慣,90天就可以成為成熟習慣。為了培養小學生在生活、個性、學習、安全等方面的良好習慣。我們學校啟動了《山河小學“培養小習慣成就大人生”學生習慣培養階梯計劃》項目,習慣內容具體明了,堅持“總體目標一以貫之,學段目標各有側重,年級目標具體明確”的原則,制定了切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習慣培養目標。對于同一個習慣內容,各年齡段有層次分明的培養目標,比如,在升旗禮儀中,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要他們養成“升國旗時應該莊嚴肅穆,行注目禮的習慣”;二年級學生要養成“升國旗時,能夠跟唱國歌,行少先隊隊禮的習慣”;三、四年級學生要養成“能夠認真執行升旗禮儀,并能聲音響亮地唱國歌的習慣”;五、六年級學生要養成“認真傾聽國旗下講話,樂于做護旗手,認真做好升旗和護旗工作的習慣”。學校制定了適合本校學生的培養目標,每學期培養6個好習慣,每學年培養12個好習慣,小學階段總共培養72個好習慣,對于學生綜合習慣要由易到難,由淺及深,循序漸進,形成階梯式培養,逐一落實。
三、培養方法簡單枯燥,缺少實踐
小學生綜合習慣的培養僅靠老師喋喋不休的提醒和苦口婆心的要求是不夠的,還要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促進學生習慣的養成。
解決策略:小學生綜合慣的培養方法很多,包括語言說理、榜樣示范、實踐鍛煉、行為訓練等。
(一)語言說理。語言說理包括講解、談話、討論等方法,在運用這些方法的時候要以理服人,不能諷刺挖苦,語言要簡練深刻,不能太嘮叨。
(二)榜樣示范。在運用榜樣示范的教育方法時,老師不但要以領袖、偉人、英雄模范等卓越人物的事跡為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典范教育,也要率先垂范,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人格示范。同時還要善于挖掘班級里和學校里的優秀典范,為學生樹立榜樣,用身邊的力量來帶動和激勵學生。
(三)實踐鍛煉。實踐鍛煉主要包括以自我服務性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為主要內容的勞動實踐。讓學生深入家庭、街道、社區去進行社會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干,養成習慣。
(四)行為訓練。行為訓練是解決知行脫節的重要措施。訓練學生的行為方式不單局限于訓練,還包含具體指導、規范制約、反復訓練、督促檢查、評價激勵等一系列的方式方法。
習慣的培養方法有很多,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予以實施,使學生在踏雪無痕、潤物無聲的教育中形成良好的綜合習慣。
四、培養過程不能持之以恒,缺少實效
很多學校和老師在培養過程中,盲目設定目標,過于追求速成,往往在開始的時候,大張旗鼓地提出要求、制定規則、布置任務,之后便放松要求,甚至放任自流,最后導致培養失敗。
解決策略:學生綜合習慣的養成過程,是一個艱巨的、長期的、細致的過程,必須持之以恒,不斷強化。在習慣的培養過程中,老師要采取多種多樣的培養方法,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習慣。老師要善于及時運用各種評價方法對學生進行激勵,善于及時將學生的發展變化記錄下來,進行綜合評價。同時加強學生干部的巡查、同學間的互相監督,通過檢查反饋,督促學生綜合習慣的養成。此外,學校還應形成適合學校實際的切實可行的評價體系,獎勵體系,促進學生綜合習慣的培養。
五、家庭配合跟不上,習慣培養流于形式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直接影響孩子能否養成良好的習慣。心理學家講: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孩子生活在敵意中,他就學會了爭斗;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表揚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誼中,他會覺得生活多么美好!我們部分家長,往往認為習慣培養是學校的事,不配合,致使我們好多的習慣培養流于形式。
解決策略:家庭教育,實際上就是家長和孩子共同演奏的生命二重奏。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師,父母的信念、情緒、行為對孩子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只要我們父母善于抓住每一個細小的教育契機,堅持“目標一致,要求統一,持久恒定”的原則。使學生親身體驗,獨立自主地學習探索,從而形成良好的綜合習慣。
綜合習慣的養成會為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們要靜心研究,及時發現問題,找到解決策略,才能讓每一個小學生養成良好的綜合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