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同芹
【摘 要】本調研通過對濟萊協作區多家企事業單位復合型外語人才的狀況進行調查走訪與分析,了解現有的復合型外語人才的狀況,預測未來五年復合型外語人才的需求情況,探索適合濟萊協作區建設發展的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和解決方法,從而為濟萊協作區發展提供有用參考,也為高校外語類學生就業方向拓寬思路,為學院培養出越來越多的社會崗位實際需要的優秀畢業生建言獻策;從語言交流與服務的角度,優化萊蕪市的國際投資環境促進濟萊協作區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外語人才;對策研究;涉外培養
中圖分類號: C9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457(2018)08-0194-002
1 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隨著濟萊協作區的建設,更多的外國客商將會來我市投資、洽談業務,為了更好的展示企業文化、我市豐富的歷史文化,企業需要大量專業外語人才;隨著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市旅游業將得到長足的發展,國外游客逐漸增多,尤其來自非英語國家的游客人數不斷上升,許多小語種的導游需求旺盛,特別是俄語、法語等語種的導游缺口較大,滿足不了發展需求。另外隨著我市國際經貿、文化體育活動和旅游交流的日益頻繁,我市將承辦越來越多的國際性的博覽會、交易會、體育賽事等,將需要越來越多的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參與。
復合型的外語人才是企業真正需要引入的技術力量,只有具備專業知識的外語人才才能幫助企業更加快捷的進入國際市場,及時獲取有效供求信息;快速掌握駕馭當今通用經濟交易方式;同時還能節約交易成本;還可以代表企業同國外企業進行廣泛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學習,吸收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及管理經驗,從而改善和提高本企業的經營與管理模式,進一步提高企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通過本次調研,一方面,了解外語人才在濟萊協作區需求狀況,為萊蕪市企業以及旅行社、星級酒店的外語人才招聘和員工外語培訓提供參考;另一方面,從語言交流與服務的角度,優化萊蕪市的國際投資環境促進經濟協作區的建設發展。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作為萊蕪地區唯一的高等職業院校,承載著服務地方經濟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責任。學院每年為萊蕪各行業輸送大量合格的優秀畢業生,但隨著萊蕪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作為學院的英語教師,通過本次調研進一步了解我市復合型外語人才現狀與需求狀況,以調整學院的外語教學與專業課程設置,使專業設置與課程改革更具適應性、時代性和科學性,培養出越來越多的社會崗位實際需要的優秀畢業生,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濟萊協作區的建設發展。
2 研究內容
以濟萊協作區發展為背景,課題組圍繞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對我市多家涉外企事業單位復合型外語人才的需求進行調查走訪和分析。一是我市現有復合型外語人才的狀況,二是我市未來五年將急需那些復合型外語人才,三是以萊蕪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我市高校在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應做出哪些改進。
2.1 調查對象
參加研究的我市涉外企業單位約20家,涉及不同性質和不同行業的涉外企業。其中在行業性質上國有企業占20%,合資企業占30%,私營企業占45%;在行業類別上,外貿企業占41%,工業企業占26%,旅游行業占24%,其他行業占9%。另外參與調查的還有萊蕪職業技術學院200名各個專業歷屆畢業生代表。
2.2 調查方法
本課題運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設計了“萊蕪復合型外語人才現狀和需求調查表”,對我市多家涉外企事業單位進行問卷調查分析。調查的范圍包括被調查單位的性質、行業,現有復合型外語人才的數量、學歷結構、培養計劃、對本單位外語人才的評價、引進外語人才的渠道、近三年來外語人才流動的狀況、未來五年本單位對復合型外語人才需求的預測。我們通過預約面談、電話采訪、實地走訪等多種形式,對在濟萊協作區建設中占重要作用的企業單位,如山東盛德泰食品有限公司、富凱食品有限公司以及萊蕪市旅游局、雪野旅游區管理委員會,與企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者進行訪談,了解管理層對復合型外語人才的期望和有關政策,搜集所需要的一手材料,以求更加深入客觀的剖析問題的本質。同時我們還對萊職院大學畢業生復合型外語人才進行了電話調查,內容包括:就業單位、單位性質、工作崗位、單位對他們外語能力的要求、個人滿意度等等。調查后,課題組對收回來的有效問卷進行了整理、分類和統計分析。
3 調查結果分析
3.1 復合型外語人才需求現狀分析
(1)學歷層次結構與需求數量
通過問卷調查和個人訪談等多種形式調研,我們發現,目前我市大多數企事業單位的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學歷層次結構不合理,以學歷相對較低的高職、中專畢業生為主,占總體的56%,而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復合型外語人才數量相對太少,只占21%。
(2)語言技能要求與知識覆蓋
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在語言技能方面最看中復合型外語人才的溝通表達能力,其次是翻譯寫作能力,最后是閱讀能力。在知識覆蓋方面,用人單位期待員工除了熟練掌握語言技能外,還要求員工精通文秘、外貿、會計、法律等專業知識。
(3)個人職業規劃與企業需求
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畢業生都希望找到與本專業相符,待遇豐厚且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大企業。而一些大企業領導反映,多數畢業生缺乏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精神,工作業績難以達到期望值。
3.2 復合型外語人才需求走向預測分析
(1)外貿經營與管理專業外語人才
目前,我市發展較為緩慢的是涉外企業。而要想發展涉外企業,勢必要求經營與管理者具備與國際經濟接軌的能力,即充分了解國外的語言文化及政策法規,本行業在國外的生產、銷售以及市場發展前景等多方面情況。
(2)涉外文秘及銷售專業外語人才
隨著濟萊協作區的建設發展,隨著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汽車配件制造、鋼鐵、服飾、食品加工等優勢產業的發展,我市越來越需要精通涉外文秘、進出口貿易業務以及貿易洽談等涉外業務復合型外語人才。
(3)涉外會計專業外語人才
隨著對外經濟的發展,我市涉外企業迅速成長起來,而通曉國內外會計事務及規則的涉外會計專業外語人才備受大家青睞。
(4)旅游管理專業外語人才
隨著我國現代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境外游客逐年增加,萊蕪市作為全國旅游城市,國際航空節的永久舉辦地,近年來,隨著國際航空節、國際鋼鐵博覽會、生姜博覽會等一系列大型國際活動在萊蕪的舉辦,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到萊蕪投資、旅游。據統計僅2009年、2010年、2011年三屆航空節期間共吸引20多個國家近千名隊員參加。因此,萊蕪旅游業的發展,急需既精通萊蕪旅游業務,善于對外宣傳萊蕪,又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專業外語人才。
4 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對策
近幾年,萊蕪對外交流不斷加強,外語人才需求總量不斷擴大,且對外語人才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復合型外語人才備受關注。因此,我們必須采取新的對策,采取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來應對市場需求。
4.1 企業采取對復合型外語人才涉外培養的對策
涉外培養是指企業從自己的員工中選送外語人才到另一個國家去實地學習和實踐,從而讓外語人才熟悉別國的語言文化、風俗習慣、行業中的工作流程,進而才能讓其迅速適應工作崗位,快速上崗。涉外培養模式的優點多、實用性強,通過這種培養模式,外語人才不但可以學習企業所要求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而且還能了解別國的文化傳統,從而涉外企事業單位就能培養出不但具有精湛的業務知識還能精通外語文化的優秀復合型外語人才。
4.2 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的對策
訂單培養就是高校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專門設置特殊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量體裁衣地為用人單位培養人才。用人單位向高校預定所需專業的外語人才時,這種訂單培養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學校接受企業的委托來培養學生,而是有一定依據的,這個依據就包括企業自身的行業背景以及未來長期的發展戰略,高校必須優化課程設置,重新調整辦學思路,有針對性的進行人才培養。
此外,高校應采取其他措施來應對人才需求結構變化。一是轉變培養觀念,加強跨專業學科建設;二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外實踐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三是加強教師培訓,建設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的師資隊伍。
5 結束語
外語人才市場需求反映了當前經濟發展情況,城市經濟的發展與高校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有著密切的關系。只有使復合型外語人才需求與高校外語專業布局、培養模式順利對接,才能實現復合型外語人才需求與培養達到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為了提升濟萊協作區國際投資環境,我們有必要考慮進一步提高現有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專業水平,引進更多高水平的外語專業人才,進而在目前我市“一帶一路”的環境下,為我市的經濟發展做出其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美]威廉C.齊克芒德WiⅡi砌G.Zikmund著.杜學孔籌譯.商務調研方法.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7.
[2]何其莘.培養21世紀的外語人才[J].外語界,2001,(1).
[3]徐憲光.培養復合型外語人才 迎接新世紀的挑戰[A].戴煒棟(編),高校外語專業教學改 革理論與實踐-改革 教學 測試[c].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4]楊杰.21世紀外語教育與人才培養[J].福建外語,1992,(2).
[5]王鵬飛.淺議高校外語專業之現狀與對策[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1,(4).
[6]羅世平.也談21世紀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培養模式[J].外語界,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