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 王祎
【摘 要】鋼珠舞是木里藏族民眾創造的一種古老悠久且具文化魅力的舞蹈,鋼珠舞對于木里藏族文化傳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人們一味地追求物質生活而忽視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因此,本文對舞蹈鋼珠的表演形式與傳承問題展開研究,旨在對木里藏民族傳統舞蹈鋼珠的傳承與發展提出建設性建議。
【關鍵詞】木里鋼珠舞;藝術價值;表演形式;傳承發展
中圖分類號:J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0-0118-01
一、舞蹈鋼珠的起源
關于舞蹈鋼珠的起源,并無確切的史書記載可供查詢,相傳與慶賀文成公主進藏和親有關。但是我們從它的表演形式和藝術特色來剖析,可以發現這是一種較為原始的舞蹈形式。舞蹈鋼珠雖然和藏民族著名的鍋莊舞在很多方面存在差異,但是其舞蹈風情和表演形式卻十分相似,都是由約為五千至五千八百年前彩陶盆上拖尾插羽之舞人形象上原始舞姿的發展和傳承而來。
二、舞蹈鋼珠的表演形式
鋼珠舞整個舞蹈中的歌唱部分主要分為三個大段,每一大段又分為三個小段。三個大段分別稱為金段、銀段和銅段。金、銀、銅三段再進一步細分為一、二、三的小段。每個小段都表達一種祝福或者慶祝的含義。歌唱部分從金段開始,唱至最后的銅段才算是完整結束。在唱完每個大段之后也可以循環往復,直至盡興。
三、舞蹈鋼珠的藝術特色
(一)舞蹈鋼珠的舞蹈形式多通過集體對唱和唱跳結合的方式表現。木里藏族的鋼珠舞蹈體系主要是分為“吉祥”“祝福”“敬神”三個方面,這些舞蹈體系雖然現在已經以娛樂慶祝為多,溯本追源也是以一種表達敬仰神靈的途徑。由木里藏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流傳至今,富含其本民族特色和木里地方性特色,極好地表現出木里藏族人民對生產生活的美好向往,賦予著他們對神明的敬仰、尊崇以及對未來的期盼和祝愿。
(二)舞蹈鋼珠的主題始終源于生活,表達慶祝與祝福之意。舞蹈鋼珠流傳至今的各式各樣連續編創的舞蹈都源于木里藏族人民的生活中,具有著濃厚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氣息。其中頭部往往采用低頭的動作以示虔誠與祈禱之意,表達了對普天同慶,天時地利與人和的慶祝和祈禱,還有對豐衣足食、衣食無憂、財源廣進和平安幸福、兒孫滿堂和福貴長壽的期待和愿景。
(三)舞蹈鋼珠的場面熱鬧,參與度高。舞蹈鋼珠作為一種無伴奏的集體舞蹈,舞蹈以十幾人起,多則上百人共舞,木里藏族人民男女分開對唱,一方唱罷另一方根據所唱內容跳舞,自唱自舞,輪唱跳舞,唱完每個大段之后還可以循環往復,直至盡興。舞蹈鋼珠動作雖較為內斂,但其舞蹈內容豐富,在木里藏族人民慶祝豐收、男婚女嫁的喜慶日子里,都要以舞蹈鋼珠的形式表達自己內心洋溢著的滿足與幸福。
四、對舞蹈鋼珠“活態傳承”采取的措施
(一)建立鋼珠舞非遺檔案與活態保護機制。建立非遺檔案,對于非遺的傳承與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現階段可以利用科學技術收集整理相關的資料。此外,定期對鋼珠舞傳承人進行培訓,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思想素質,健全對舞蹈鋼珠傳承人的活態保護體系,以此加強傳承人對非物質遺產文化的紐帶作用。
(二)促進舞蹈鋼珠進入學校教學系統。近年以來,隨著政府對于非遺文化的支持力度的加強,使得社會各階層普遍認識到了非遺保護、創承與發展的重要性。舞蹈鋼珠作為木里縣重要的非遺項目,進入校園,融入課堂勢在必行,可以在鋼珠分布活躍地區合理地嵌入學校的教育體系之中。通過聘請或選派優秀的鋼珠傳承人到學校授課,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更多的本民族文化,還可提煉創編鋼珠舞的教材進行教學,讓學生既能夠在學校參與該活動鍛煉身體、豐富生活,又能在走向社會后促進鋼珠的傳播與發揚,從而形成承前啟后的“活態傳承”。
(三)依靠旅游市場,傳承民族文化。目前木里縣的旅游產業呈現出蒸蒸日上的發展趨勢,鋼珠舞蹈作為當地的文化軟實力和寶貴的文化資源,結合到旅游業中可以成為當地文化產業中最直接的表現形式,以其特有的肢體語言向游客展示木里藏區的民族特色與風土人情,對推動本地文化的宣傳具有積極作用,在推動旅游文化產業發展方面具有其他文化資源無法比擬的價值。
五、總結
舞蹈鋼珠即是一種舞蹈形式,又是一種體育手段。隨著木里藏民族地區現代文明的發展,其健身價值等社會功能也得到不斷的拓展,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將這一優秀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從枯萎流失的現狀里拯救出來,充分發揮它的能動作用,帶動旅游經濟發展,帶動全民健身運動的進行。因此,研究鋼珠舞的傳承和發展有利于促進對少數民族文化、民俗文化以及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參考文獻:
[1]李茂,李忠俊.嘉絨藏族民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1.
[2]羅雄巖.中國民間舞蹈文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6.
[3]倪欣,葉巍.淺析增設體育舞蹈選項課對高校體育教學的作用[J].體育與科學,2006,27(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