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春妮 周源
【摘要】“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由團中央、全國學聯(lián)等中央有關部委聯(lián)手開展的一項提升大學生素質的教育工程。它的實施為大學生全面發(fā)展搭建了一個極佳的平臺。本文主要論述了應如何建立網絡平臺,整合各方資源,實現(xiàn)校內校外資源的重組和有效利用,同時,應充分利用網絡優(yōu)勢,探索工作新模式,以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逐步形成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新優(yōu)勢。
【關鍵詞】構建;平臺;整合;素質拓展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采取進一步整合深化教學主渠道以外的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各種做法,在“思想政治與道德素養(yǎng)”、“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等六方面引導廣大學生完善智能結構,幫助大學生全面成長成才。
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基本上是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長大,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一直都接受著中國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理念,使他們在很多方面存在著不容忽視的缺陷,如思想道德素質的滑坡,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能力較差,缺乏溝通,缺乏了解與關愛。這給大學生平時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增添了很多困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就業(yè)。同時,隨著高校學分制的實行,打破了原來以班級為單位的教學組織方式。同一行政班級或同一宿舍學生的課程安排的時間、地點不同,學生的班級概念淡化。為此,“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必須跟上形勢要求,改變原有實施模式,積極探索新途徑,充分利用新媒體來拓展工作空間,逐步形成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新局面。
一、建立信息網絡管理機制,為“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提供軟件與硬件基礎
隨著互聯(lián)網在高校的迅速普及.Internet以它龐大的信息量、強大的多媒體功能、便捷的溝通給校園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高校都已實現(xiàn)了寬帶信息傳輸,網絡遍布校園,教師與學生隨時隨地都能上網,能開通網絡視頻、實現(xiàn)資源共享、資源檢索、查詢與下載等,從而為全面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提供物理基礎和平臺。網絡化管理,可以充分整合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各種資源,充分發(fā)掘各類項目的優(yōu)勢潛力,全面調動項目承辦單位和參與者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要求創(chuàng)設一個長期穩(wěn)定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學習生活化,使非連續(xù)的學習行為習慣化。網絡平臺則能很好承擔這一角色,做為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在網絡上建立“大學生素質拓展網絡系統(tǒng)”,構架網上項目報名、交流、學習、展示平臺、認證。以Web技術為依托,將相關資料以計算機文件的形式存放在服務器上供學生通過Web瀏覽器使用。這種學習模式沖破了傳統(tǒng)教學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受應用軟件的限制。只要有一個Web瀏覽器,學生就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用任一臺接入Internet的主機進行網上報名、策劃項目、提出建議、了解自己所參加項目的被評價情況等。
二、協(xié)調各方形成和力,建立有效的資源整合機制
當前,高校團的素質拓展項目開展的不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一項綜合的、浩大的系統(tǒng)工程,在素質訓練項目的開發(fā)、設計、組織和開展上,學校共青團組織必須把各種社會力量、學校力量和團組織自身的力量整合起來,統(tǒng)合人財物等資源優(yōu)勢,建立一批較為穩(wěn)定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基地,才能真正的為學生素質拓展拓寬渠道、搭建舞臺。同時,還可以實施“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使得眾多的社會力量和企事業(yè)單位來參與支持,以緩解素質拓展訓練工作的經費、人員等壓力,如可以通過師友面對面等載體,使這些成功人士和學生之間建立起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以成功人士的成功經歷對學生進行人生發(fā)展導航,幫助他們早日確定自己人生的航標,從而少走彎路,降低成功成本。因此,基于共同的育人目標,高校團組織一定要建立協(xié)調合作機制,充分整合學校有關部門和校際之間及社會的各項資源,推出“品牌”項目,籍此推動素質拓展計劃持續(xù)有效地開展。
三、建設專題網站,構建大學生素質拓展網絡平臺
共青團應在整合學校教育資源的基礎上構建以“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為主題的網站群,為大學生搭起安全可靠的數(shù)據庫系統(tǒng)和方便快捷的網絡平臺,實現(xiàn)素質訓練的信息化管理。該網站的建設應實現(xiàn)幾方面的功能:(1)素質訓練新聞宣傳:主要是關于素質拓展計劃工作進展的最新消息或花絮;(2)選擇項目的功能:既要開發(fā)大學生素質拓展網上選項系統(tǒng),讓學生能及時了解素質拓展活動每學期的項目情況和選擇項目的要求,并能實現(xiàn)網上選擇項目;(3)項目簡介:項目主要來源于大學生素質拓展中心立項審批通過的項目庫,具體介紹項目的開展要求及需要達到的效果:(4)文件資料查閱功能:關于素質拓展學校的所有實施意見、辦法、管理規(guī)定等;(5)專家咨詢,就是針對素質拓展項目中具體問題的專題解答,學生既可以針對具體問題向專家提出詢問,也可以對拓展項目的設置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6)下載功能:有項目申請表等資料的下載;(7)素質拓展學校所獲榮譽展示及學生優(yōu)秀成果展;(8)素質拓展認證系統(tǒng):在大學生參加了素質訓練后,對其訓練過程和所獲得的結果進行評價,并以過程記錄的形式把它記錄在《大學生素質拓展證書》上。記錄和認證必須實事求是和具有權威性。認證可以采取電子版和書面版兩種形式,但一般情況下,我們更多提倡用電子版認證,這樣可以使高校共青團工作步入科學化、信息化的軌道。
四、利用網絡優(yōu)勢,探索工作新模式
在傳統(tǒng)的素質訓練模式中,由工作人員策劃,學生按部就班被動參與,但由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的差異性,學校素訓項目的設計不一定符合每個學生的個性需要,我們要引進和創(chuàng)新素質訓練模式,充分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利用網絡平臺為大學生提供質量更高、效果更好的素質訓練服務,從而突出專業(yè)化和科學化,力爭根據學生個人的特點、愛好、能力及不同階段和層次的學生的不同成才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利用網絡,共青團可以定期把新入選的項目在網上公示,學生可以直接在“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網絡平臺中策劃自己需要的項目,可以在項目庫中在線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報名參加活動:也可以對已經完成、正在進行或即將進行的活動,在網上提出不同意見和建議,或提交自己策劃的方案和自己的項目的小結,及時獲取自己所參加項目的有關信息。同時,這些信息將直接通過網絡數(shù)據庫反饋給活動項目的策劃者和組織者。從而形成網絡素質訓練動員、申報、組織、實施和評定一條龍服務的并行管理、多層次反饋的工作模式。網絡的無限空間和零距離特性,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增強了素質訓練的輻射性和覆蓋面,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新穎性。實現(xiàn)了素質拓展訓練模式的變革。
五、結束語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實施對大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提出了新要求,也搭建了有效的實施舞臺,是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它有利于增強大學生自主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的意識和能力。作為高校一定要在習近平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指導下,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及形勢要求,因地制宜、扎實有效的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為新時代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傳璽,張恩生,朱景星.大學生素質拓展工作模式構建研究
[2]戴紹.大學生素質拓展活動項目管理探析
[3]黃旭輝.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實施現(xiàn)狀與關鍵要素初探
[4]薛阿明.大學生素質拓展與高校共青團工作的開發(fā)與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