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麗合亞?阿依旦
摘要:幼兒學前教育是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的起步階段,此時的教育質量對一個人的學習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當前社會上存在的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問題,就對幼兒的身心成長造成了不利影響。之所以出現這一教育問題,是多個方面原因造成的,對此需要真正尊重學生的興趣選擇,優化辦學質量,加強師資培訓,教育部門也要做好監管,促進學前教育健康的發展。本文主要針對學前教育“小學化”成因分析及其對策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交流。
關鍵詞:學前教育;小學化;成因;對策
引言
當代很多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的喜好,開始向學前兒童灌輸大量的珠算、漢語拼音等小學生才該學習的東西,促使了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的形成。學前教育小學化嚴重違背了幼兒的身心發展,幼兒教育最忌諱“急功近利”,那樣很容易使得孩子壓抑自己的個性,造成孩子亞健康的心理問題。對此,幼兒園教師和家長都要進行充分重視,改變落后的教育觀念,為孩子營造快樂成長的環境。
一、學前教育“小學化”的成因分析
學前教育小學化,是指幼兒教育的管理、教學模式及內容偏重于小學階段,注重了知識的傳授而沒有關注幼兒的生理及心理發展,直接向幼兒傳授小學階段才應該接受的具體教科書知識,它強調向幼兒“灌輸”知識,忽視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動的、探索性的學習,忽視了幼兒欣賞能力、運動能力、交往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開發。
1.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是學前教育“小學化”成因的重要因素,許多家長對孩子期望國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愿望使得家長給予孩子很大的壓力,不希望孩子走自己失敗的道路,把自己對一些未來生活的期許都壓到孩子身上,使得孩子身上就像扛著大山在行走。供不應求的幼兒教育市場使得一些無良商家看到了一些苗頭,因此一些條件不成熟的幼兒園也逐漸開設。這些不規范的幼兒園不按照孩子的成長規律辦學,直接教孩子認字、算數,教學內容相當敷衍,然而對于經濟狀況不好的家庭來說,家長也沒有選擇的余地[1]。
2.師資方面問題
就目前的教育情況來看,學前教師師資要求標準以及準入機制跟不上學前教育發展的需求,許多教師都是無證上崗,這部分教師很容易把自己在小學學到的教育內容代入學前教育中。還有一部分教師不研究學前教育的規律以及內容,缺少耐心和愛心,促使了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形成。
3.缺乏有力監管
而現在的教育機構,監管部門缺少針對性和操作性,約束力度不夠強大,這也是學前教育“小學化”這一現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些政府部門甚至對學前教育“小學化”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有些地方,把外語教學作為幼兒園的強制要求,有些地方對幼兒園招生時要求幼兒寫出自己的名字和父母的名字,有些地方甚至把縣鎮幼兒園歸到縣鎮小學去管理。
二、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的解決對策
1.尊重學生興趣發展
幼兒的天性是很單純的,對一切事物的好奇和新鮮感,都會使得孩子產生不同的興趣,這對孩子的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然而應試教育的侵蝕是對孩子天性的扼殺,我們不應該把功利的思想和行為強壓在孩子的身上,教育者假如真的想讓孩子快速對接小學,可以嘗試著讓他們參觀小學教學,以培養他們對小學生活的向往,通過孩子的興趣在進行相應的教育。而在家長的教育方面,教育者要做這引導者的工作,讓家長自身意識到揠苗助長的錯誤行為[2]。通過教育者和家長兩方面的配合,使得孩子在學前教育中能夠有享受到樂趣,最大程度上分發展自己的興趣。
2.創設良好學習條件
為了進一步糾正小學化現象,幼兒教師要從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入手,改進幼兒教學,以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首先,應當創設良好的學習條件,因地制宜的設置各種活動區域,并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有效內容、材料,從而實現幼兒游戲教學,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其次,幼兒教師應當樹立游戲教學的理念,寓教于樂,在游戲中提高幼兒的認知,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這樣才能滿足幼兒多方面的發展;最后,應當積極組織開展幼兒研討活動,注重幼兒園到小學過渡的課程開發,加強對部分小學化傾向幼兒園的引導與監管[3]。
3.加強幼兒教師培訓
改變學前教育“小學化”的狀況,培養大批量的優秀的教師是關鍵的。目前的幼教師資質量低,數量少,缺乏學前教育的職業能力和理論知識,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因此,要培養幼兒教師以耐心、細心為核心的的職業道德素養,還要增強教師的理論知識、教育技能和才藝等各個方面。因此,良好的教育師資的培訓,會讓教師擁有更系統的理論知識、更好的技能技巧、更穩定的從業思想,從而受到家長和幼兒園的熱烈歡迎。
4.突出素質教育
學生處在幼兒園階段時身心發育不夠完善發展,不能接受小學的教育內容,具有活潑好動,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點。因此,對幼兒園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既能游戲娛樂又能學習知識,突出素質教育。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的特點,可以聘請幼兒教育專家,開發適合于幼兒園的中華文化教育課程體系。在體育課程中,可以融入我國傳統優勢體育項目,比如乒乓球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動作訓練;藝術課程中,可以介紹故宮、長城和兵馬俑等我國的歷史文化建筑及背景故事,具有歷史教育意義;社會課程中,可以添加“儒家文化”,更加注重國學課程教學的開展,傳播尊師重道、孝順父母等傳統美德,并讓幼兒認識到勤學好問的重要性。
5.發揮教育部門的監管作用
教育部門對治理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責任重大,教育部門要起到監管和指導能作用,這可以讓幼兒園的辦學更加符合標準,使得教師素養更加符合要求。把不符合幼兒教學的老師列入培訓計劃,使教師學習了系統的知識之后再教書育人。教育部門在治理學前教學“小學化”,更要對一些影響學前教育科學辦學的行為給以行政干預。例如取消掉幼升小的面試;杜絕揠苗助長的商業炒作行為;對于不規范幼兒園錯誤的教學方式進行糾正;同時也要在社會上大力宣傳正確的育兒教育,讓家長們明白學前幼兒的身上發展極為重要,在學前孩子應該學什么、做什么、怎么學,普及學前教育知識[4]。
結語
總之,學前教育“小學化”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通過要想改善和解決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是為了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就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改變錯誤的教育觀念,幼兒園、家庭和社會都要積極參與進來,從而用優質的教學環境和師資力量,讓孩子們通過興趣攝取知識,從而健康快樂的學習成長。
參考文獻:
[1]趙裕如,吳雙 . 學前教育小學化成因的歷史考察與分析[J].文化學刊,2016(08):100-102.
[2]吳玉梅,郝躍 . 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成因分析[J].學理論,2014(09):179-181.
[3]杜明娟 .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狀與對策[J].教育(文摘版),2015(09):24-25.
[4]徐玉金 . 學前教育“小學化”成因分析及其對策[J].明日風尚,2017(0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