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苗
摘要:本文探討了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讓學生進行自主管理的問題。主要闡述如何通過“小組建設”的模式,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團隊合作意識、責任意識,提高他們自主管理的能力,同時也有效地減輕班主任的工作負擔。
關鍵詞:小組建設;學生自主管理
小組自主管理模式是一種采取學生自主管理和班級特色發展相結合的模式,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重新認識、界定班級的特性和功能,針對學生的心理變化,采取靈活、多樣的班級自主管理策略,實現了科學、人文的管理體系,促進了學生的優質均衡發展。近年來,為了建立小組自主管理模式下班級自主化管理的新型班級管理模式,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把班級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管理”這一指導思想,進行了一系列探索與實踐。
一、構建班級小組自主管理的原則
構建班級自主管理首先培養學生的班級集體意識,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當學生擁有班級意識的時候就會無形之中產生一種責任感、歸屬感與榮譽感,積極參與班級團體活動,而且班級管理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并且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讓每一位學生在班級活動中都能夠意識到自己在班里的地位和作用,學生才會自愿并且主動參與到班級建設中來。
班級小組的特點在于人數少,這反而加大了小組內部人員的競爭。學生有了競爭意識,為班級做貢獻,誰都不會想要落后。一箭雙雕,學生都有進取之心,無形之中就會提高自我控制與管理能力。同時,學生之間相互監督也形成了良好的班級責任意識。
二、劃分小組、進行量化考核、實行自主管理
1、合理分組,實行量化考核
班主任首先要將學生分組。分組時,教師要注意學習成績、性別、性情、愛好、特長等均衡搭配,以保證各小組間能力均衡,小組中學生的個性、能力和學業水平有差異。分組后,為方便以后合作開展活動,班主任將學生按小組安排座位。這樣,在開展競爭合作學習時,小組內同學之間就可以互督互促、取長補短。
2、分工明確,有的放矢
分小組后,首先民主選舉兩名小組組長。實行差額競選,在選出的學習組長和行政組長中,小組商議進行分工。在分工問題上,班主任可進行指導,一定要由組員信得過、能力強、肯吃苦、肯為小組服務的學生擔任。明確組員職責是提高小組成員工作效率的必要環節。學習組長負責班級的學習、紀律,抓好學風建設;行政組長負責思想教育、宣傳工作(負責黑板報、墻報、光榮臺等)、衛生、體育、文娛等工作。
每個組員都是小組干部,組員在小組合作中提高工作能力。組員通過自主工作、互相監督、團結協作,體會到成功的樂趣,總結失敗的教訓。在同學們的協同配合中得到尊重和認同,增強其責任感和進取心。考勤與學習紀律記載、兩操的組織管理、日常保潔的安排與督促、清潔衛生大掃除的布置與監督、文體活動的組織與開展等都應讓組員自主開展并形成工作制度,充分發揮其作用。
3、科學運行,形成合力
為了加強小組管理,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學生的潛力,教師可在小組管理中引進“賞優罰劣”機制。“賞優罰劣”機制分為周賞罰和月賞罰兩種:周賞罰是每周評出優勝組和后進組,月賞罰是每月評出最佳小組和再努力小組。在這種“賞之于組,罰之于組”的激勵機制下,每個學生都會努力為小集體的榮辱盡自己所能。于是,各小組內部會形成很強的凝聚力和互幫互助的合作風氣,從而帶動整個小組學習水平的提高,甚至推動整個班級的進步。
4、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班主任每周應定期召開班委會、各組長會、群眾代表會,以便及時了解班級、小組、學生在紀律、學習、衛生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指導他們詳細分析各組每周得失的原因。之后,各小組針對存在的問題認真討論解決辦法,并針對具體人和事進行督促。每天安排值日班長對一天的上課、作業完成及自習情況進行總結,并通報加減分以及小組總分。這樣,學生的問題由學生自己來解決,使學生能更深刻地體會個中的利害,從而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免。
5、班主任正確引導,評價及時合理
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凡是學生自己能管理好的事情,教師要盡量“袖手旁觀”,靜觀學生的作為,做到不插手、不評論。如果學生在管理過程中遇到難題,班主任可以適當點撥,但具體操作者仍然是學生自己,比如每周的主題班會時,讓各小組自己組織完成各項議程。對班級管理中的重大問題,如班干部的調整、學生之間的糾紛等,班主任要和學生坐在一起共同探討解決的辦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與班主任的合作中學會處理疑難問題的辦法,積累管理班級事務的經驗。對于班長及各班委會成員的工作,班主任要經常鼓勵,讓他們增強自信心;面對他們的失誤,班主任要避免隨意批評責怪,而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擬定補救的措施,鼓勵他們繼續努力,使他們在探索中逐步提高。
三、學習小組自主管理的反思
經過實踐證明,學生自主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學校管理的效率和質量,有利于激發學的學習情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實踐能力,培育高尚的品格、健全的身心。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也有一些困難和問題,值得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研究。
首先由于學校、班級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有限,學生性格不同,水平各異,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難免存在發展不平衡、參差不齊的情況。所以,在小組學習培訓中要采取相應措施激勵學生大膽參與,積極鍛煉自己。其次,學生畢竟還不夠成熟,有些學生不能很好地處理學業與活動的關系。有的同學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有的同學興趣廣泛,但對學習卻缺乏激情,這都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同時,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盡可能多渠道、多途徑開發潛能,使每個學生都能自主的選擇自我發展的有利途徑。二是要處理好教學與活動的關系。通過課堂自主學習的主渠道貫穿有益身心健康的指導,引導學生在學有余力的基礎上通過相關活動來發展自我,做到學習、活動兩不誤。
班級管理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是高中生成長和發展的需要,是班主任順利開展工作的需要。在建設高中班級的過程中,摒棄傳統班級管理的弊端,構建一套新的適應現代高中教育的班級小組自主管理模式不僅意味著會減輕班主任的工作壓力,對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和身心的全面發展也具有重大意義。在小組合作模式下班級自主管理的實踐中,學生是主人,教師要努力提高他們的參與程度,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能動性,要有的放矢,引導教育,關注細節,注重平等對話,給予學生溫馨的關懷,從而使班級管理這塊園圃里開滿絢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活潑、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董寧.高中“自主合作小組”班級管理模式研究.
[2]項彩虹. 成長小組在自主型管理班級中的實踐
[3]張巖.隱形的翅膀—小組建設實現班級自主管理
[4]胡小紅.學生自主學習小組的實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