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鑫
摘 要:數學核心素養在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融入,不應該只注重數學知識的傳授,應該實現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機結合。文章通過分析高年級數學教學,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展開深入研究,旨在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數學;核心素養;課堂教學;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5-0032-01
數學思想是指現實世界的空間形成和數量關系反映到人們的意識之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這些思想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日常生活,下面對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數學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所以,教師應該轉變傳統教學方式,通過創設教學情境,開展高年級數學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要注意問題情境的真實性,最好采用學生生活中能夠遇到的案例,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參與到情境中,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真正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比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百分數的應用”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兩名學生在進行籃球比賽,其中一名學生共投球25次,投進16次,那么他命中的概率是多少?用百分數應該怎樣表示?”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百分數的知識,加深對百分數的理解。
數學實踐活動具有過程性、動態性、實踐性等特點,實踐活動的組織開展,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且在活動目標、活動主題的引導下,學生能夠理順問題思路,解決實際問題,進而養成直觀想象素養。比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認識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測量旗桿有多高”的實踐活動。在活動過程中,要求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合作、互相配合,充分發揮直觀想象力,構建出相應的數學模型,并在比例知識、方法的基礎上計算出旗桿的高度。活動過程如下:在下午三點左右要求學生投入到活動中,利用皮尺,在特定的角度選擇竹竿進行長度、影長的測量,并將其記錄在表格中,從而計算出竹竿長與影長的比。隨后,學生們猜想可以用3米長的竹竿測量旗桿的高度,并畫出相應表格,填上竹竿信息和旗桿的影長,運用公式“竹竿長:竹竿影長=旗桿長:旗桿影長”求出旗桿的高度。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對他們想象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能只依靠教材中的內容,應該實現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一切可以應用的資源,將其與數學教材中的知識點融合在一起,從而給學生帶來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材是一種權威性的存在,教師一般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對學生知識面的拓展造成了影響,而且阻礙了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增加了課堂教學難度。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對知識的掌握只是其中一部分,并不是全部。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轉變以教材為主的理念,充分整合教學資源,為學生帶來更加高效的教學。數學核心素養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在整合教學資源時,教師可以將其與其他學科、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以促進數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知識來源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能夠實現數學問題的生活化和具體化,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考慮到高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在不斷上升,教師應注重培養他們的數學態度、數學能力以及價值觀念等。但是,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對于生活中遇到的數學現象不能合理解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在結合生活實例的基礎上,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成具體的生活問題,并讓學生深入到具體情境中,從而培養他們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圓柱與圓錐”的學習過程中,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見過圓柱和圓錐,但是卻不知道怎樣計算兩者的體積和容積。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提出如下問題:“一個圓柱形油桶,從里面量的底面半徑是15厘米,高是3分米,這個油桶的容積是多少?”教師還可以提問學生:“為什么要從里面量半徑?具體計算過程是怎樣的?”然后拿出為學生準備的圓柱模型,讓學生進行練習,通過合作得出計算過程,最后進行全班交流,教師給出正確的計算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獨立思考,使他們掌握解決問題的規律,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數學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其養成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進而提高其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汪聚紅.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甘肅教育,2017(07).
[2]郜玉宇.論加強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成才之路,20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