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少平
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也常聽人說,遇到一位好老師,是學生的幸運,而我想說的是,能作為陪伴學生成長的園丁,讓這些花兒開的更燦爛,讓他們的生命更豐盈,也是我們教師的光榮。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大力提升教師的地位,讓我們更感到這一使命的光榮和艱巨。這是我從教九年的感悟。
一、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
課堂永遠是我們的“主陣地”,無論是什么教育理念,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要成績,是永遠不變的真理。合理利用支配好課上時間,高效完成教學任務,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向課堂要效率呢?關鍵是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對你的課感興趣。俗話說好,“親其師”才會“信其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缺乏興趣,學生被迫去學,根本談不上學習效果。
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我主要從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入手。注意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充滿激情和樂趣。在我的課堂上我經常讓學生搞些有意思的討論,辯論,做些小游戲,這些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習熱情。時間一久,學習興趣就會轉化為強大內部學習動機。使學生感覺課堂不再那么枯燥,那么漫長,上完一節課還意猶未盡,從而期盼下一節課的開始。
二、在課本上進行備課
課本、教參是我們教師最常用的教學工具,在書上圈圈畫畫的過程,其實就是鉆研、思考的過程。我基本上課本不離手,每每看透,吃懂才罷休。在把握好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再備課本,從整體出發,系統分析,理清理論邏輯線和生活邏輯線,明確教學目的,找準重難點。
同時,我們更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盡信書,不如無書”,“用教材”但不是一板一眼的“教教材”,分析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自己搜集的相關材料,創設情境,設計合理有序的教學活動,做到教學活動化,活動系列化,在有趣的活動中讓學生樂學,善學。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學生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樂其道,才能積極的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提高學習興趣。我非常喜歡蘇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話:一個好教師“首先意味著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其實對此我也很困惑,我們是真心對學生好,可是有時學生真的不領情,要想和現在的學生搞好關系,真得和他們即斗智又斗勇。你只要用心對待學生,他們是一定會體會到的。
四、對學生滿懷期待之心
慢慢的我體會到,其實,學生成績的好壞有一部分就取決于教師對學生能力的信心。期待也是一種激勵的方式,這種激勵可以激發學生積極而熱烈的情緒,使他們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攻克一切難關,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像我們班的胡××、許×是我們班后5名的孩子,教過他們的老師很有感觸,幾乎不學習,但在我的課堂上,他們同樣被信任,被鼓舞,這次期中考試許×考了90多分,胡××考了80 多分,許×還曾考過99分,有了好成績的激勵,他們對學習更加感興趣,更有信心。良性循環建立起來了,何愁沒有效率呢。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倒不如心有多大,期待就有多少,回報就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