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小亮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逐漸在全國的大面積覆蓋,小學數學也不應落于教育變革的尾端,積極推進課堂角色的轉換,在生活化與小學數學的兩相結合下,從學生熟知的科學內容入手,以小學生的視角出發, 讓學生遷移教材中呆板的知識內容到實踐中,獲得生活實際的有效利用,感受小學數學的無窮魅力,扭轉學生被動的求知局面,避免小學數學內容的直截了當鋪陳,學生帶有一定的好奇心參與探究,在課堂上積極的發表自己的言論,獨立的意識逐漸形成,教師應緊密結合生活,避免小學數學的枯燥性,填充小學數學課堂的活力。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引言:傳統的課堂上,教師過于依賴教材授課,讓原本就較為枯燥的數學知識極大的顯現出了本門學科的劣勢,實際上數學的生活化應用中不乏娛樂性的內容,教師應善于提煉出教材中的啟發性元素,以生活化案例的相關內容賦予課堂妙趣橫生的氛圍,另外,以往滔滔不絕的口頭講述,單調的敘述數學的原理與運算,學生聽的云里霧里,在學習數學時自然會產生一種不自信的心理,當生活化情境糅合到物理中后,學生能夠基于自身的理解進行物理想象,求知的熱情空前高漲,不同的學生必然能夠闡述出不同的見解,有助于學生的思維發散。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存在的問題
1.生活內容過于簡單
小學數學的生活化將數學內容融合到生活當中,聯系生活中的相關知識體系,使得學生短時間感受到數學的親近,通俗易懂的呈現出數學的知識內容,但部分的生活化數學教學方案中,生活案例與學生的實際接觸內容還有一定的距離,教師并沒有重視生活的導入,教學中僅對生活情境一帶而過,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生活內容過于復雜
小學數學的生活化內容,構建了輕松的課堂探究情境,學生在數學的問題情境中,由于情急涉及的生活問題過多,學生的遷移能力受限,反而羈絆了學生的思維。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的方式
1.注重導入過程
如何進行知識的生活化導入一直是很難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生活化教學中一個比較重要的部分。如果導入的效果不佳,那么就會直接影響到接下來的授課。這就需要教師從生活中找到教學的切入點,事實上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中有很多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這需要教師在此環節中能夠有善于觀察的眼睛。例如,在講解“周長”這一課題時,教師可以將賽跑游戲作為一個貼切的生活實例導入。課上,教師首先宣布今天要做一個圍繞一些圖形賽跑的游戲,并安排學生將課桌擺成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圓形等不同的形狀,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哪個圖形會最先被跑完,最后根據學生的意愿組織幾名學生分別圍著不同的形狀進行賽跑,看誰最先圍繞著擺出來的多邊形跑完一圈,驗證學生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毋庸置疑,比賽總是會分出先后的,此時教師就可以對此次比賽的結果作出分析,指出除了學生跑得快慢的影響以外,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學生圍繞圖形跑一圈的長度,從而引出今天的課題――周長。
2.知識內容的生活化講解
知識點的生活化講解對學生的理解有著很大的影響,如果學生能夠在生活化的講解中沒有距離感、沒有陌生感,那么理解起來就會很順暢,因此這部分內容在生活化的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師投入時間及精力認真地研究。例如,在講解“時間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觀察指針時鐘和電子時鐘兩種時鐘中時間的表示方法,讓學生對時間的表示有初步認識;然后讓學生聯系自己一天的生活,分別想一想自己起床、吃早飯、上學、吃午飯、放學、睡覺等的時間,并學會這些時間的表示方法,從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認識時間,并學會表示時間。同樣以“時間的認識”的講解為例,在講解時、分、秒三者之間的關系時,教師可以為每位學生準備一塊秒表,首先讓學生認識秒表中的分針和秒針,然后讓學生自己不斷觀察秒表中分針和秒針跳動的特點,從而總結出分針動一下(格)時秒針需要動多少下(格)。通過這樣的實踐操作過程,學生在計數中認識到分、秒之間的轉換關系,進而推導出時、分、秒三者之間的轉換關系。
3.生活元素中蘊含的數學內涵
數學是一門抽象、枯燥的基礎學科,然而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卻是豐富多彩的,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就是要將枯燥無味的數學教學與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從而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圓”的單元時,要求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出圓形物體。教師可以在與學生的交流中關注學生的生活,啟發他們發現日常生活和實物中蘊含數學內涵。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去文具店購買文具的情境,通過為橡皮、鉛筆、練習本、尺子、文具盒等文具標價,并為它們設置各自的折扣,使學生掌握如何能夠用指定金額的錢買到盡量多的文具。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通過讓小學生意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生活中很多的事物中都蘊含著數學知識,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廣泛,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4.削弱數學的復雜性
在進行授課以前,教師要提前準備好課程所需要的生活素材,這些生活性素材必須是小學生日常能夠接觸得到的,如對于時間分針、秒針,時針的計算與轉換,小學生認為時間的分秒轉換非常復雜,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秒時換算的時候,就可以運用教學生活化原則進行教學,利用生活中的其他事物對分秒時針進行換算教學,把葉子當作秒針,把小樹當作分針,把小花當作小時進行計算,能夠讓學生得出1棵小樹等于60片葉子,60棵小樹等于1朵小花的結果,通過樹葉花對分秒時進行轉換后,分秒時學習就變得簡單了,這樣復雜的數學學習通過生活化元素轉換而變得更加簡單、有趣。
三、結語
總而言之,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應該采取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的策略,實現教學生活化。同時培養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且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和原理,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李滿倉.淺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2):4-6.
[2]范恒云.淺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新課程小學, 2014(4):1-1.
[3]張俊英.淺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新課程小學, 2015(2):14-15.
[4]劉思萍.淺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中國校外教育, 2016(24):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