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記川
摘 要: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不斷在各個領域和行業成熟應用,逐漸改變了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極大的方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同時,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逐漸改變了我們日常的閱讀行為和閱讀習慣,讀者信息獲取渠道變得多樣性,這就對公共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壟斷地位產生了嚴重影響。國家“互聯網+”發展戰略的規劃與實施,為圖書館服務創新提出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逐漸成為圖書館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課題。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首先分析了“互聯網+”思維下公共圖書館服務工作現狀,然后論述了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路徑,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更好促進公共圖書館做好各項服務工作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 公共圖書館服務 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3-00-01
“互聯網+”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系統為基礎,把互聯網和傳統行業進行有效融合,從而培育更多新興產業和新興主體一種業態形式。將“互聯網+”思維應用到各個領域能夠促進形成全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社會各個領域的有效融合。“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公共圖書館的傳統服務模式、服務思維和服務內容產生了巨大沖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僅帶來了全新的技術,而且還更新了服務理念,服務方法和管理方式。在這種全新理念沖擊下,就要求公共圖書館及時轉變發展方向,在圖書館服務工作及時做出改變,更好順應時代發展。在“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現有的資源,重視圖書館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建設,用科學技術進一步推動圖書館服務創新,開創全新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新局面,更好的發揮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陣地作用。
一、“互聯網+”思維下公共圖書館服務工作現狀
1.讀者閱讀呈現淺閱讀趨勢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逐漸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社會大眾獲取信息的途徑變得多樣化。在網絡世界中每天有海量信息在不斷遞增,信息爆炸,生活節奏快,以碎片式和淺閱讀式的閱讀方式逐漸成為社會大眾的主要閱讀形式。很少有人能夠將讀報紙從頭到尾通讀一遍,社會大眾對事物的關注度和耐心每天都在降低,這終改變對公共圖書館服務工作開展會產生極大不利影響。
2.讀者閱讀從紙質圖書向著屏幕轉變
在互聯網時代,閱讀不僅僅局限于紙質圖書閱讀,還包含了聲音圖像,視頻接收以及網絡在線閱讀和下載瀏覽等。最近幾年,我國智能手持設備得到了極大的普及和應用,讀者可以借助自己的智能手持設備,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在網絡上搜集相關信息,自行閱讀。文字、圖片、圖像、色彩、聲音都成為數字時代閱讀的對象,讀者逐漸由紙質圖書閱讀向著屏幕閱讀轉變。
3.讀者閱讀需求發生轉變
在“互聯網+”時代,讀者對信息需求發生了較大轉變,廣大讀者對信息求新求快,要求在較短時間內最新信息。對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希望能掌握到最新的發生動態,了解最前沿的信息。讀者閱讀需求發生轉變,使得傳統紙質印刷信息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讀者需求,這就要求圖書館積極應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數據庫技術、大數據技術和通信技術,為廣大讀者及時提供他們所需要的信息。
二、“互聯網+”思維下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路徑分析
1.不斷變革圖書館服務模式
最近幾年,隨著無線射頻技術、物聯網技術、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等得到成熟應用,“互聯網+”服務理念與技術已經逐漸滲透到圖書館建設、管理和服務的各個領域中,為實現圖書用戶、資源、知識與服務之間關聯融合提供了技術支撐。為圖書館科學服務,開展閱讀推廣和發現新知識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方法。圖書館可以充分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并將上述技術進行有效的集成和轉化,為廣大讀者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公共文化服務環境和虛擬的實時服務空間,切實提升公共圖書館整體管理和服務水平。“互聯網+”圖書館的發展戰略以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為目標,利用虛擬化和智能化技術,將傳統獨立的、異構的、多元的信息服務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和轉化,將公共圖書館建設成為在任何時間和地點,可以利用任何方式開展信息資源閱讀,使得傳統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向著用戶為中心方向轉變。
2.實現資源共享,最大程度滿足讀者多樣化需求
首先,積極構建開放式的信息資源體系。公共圖書館,通過在技術、標準、政策等方面,強化與“互聯網+”的充分對接和融合,能夠跨越時間和空間限制完成“互聯網+”開放資源共享體系建設,從而構建一個完善合理的高效化服務體系,實現用戶信息資源在同一個平臺上認證,電子信息資源共享和紙質信息資源館際互借,從而為廣大讀者提供針對性和全方位的信息資源服務;其次,通過采取整合、集群和協同等辦法實現圖書館集群化管理。將本圖書館的特色資、數據庫、人文智慧通過圖書館服務與管理集群實現行業之間協同發展,建立統一的、完善的信息協同服務機制,最終實現各個公共圖書館之間協同互通,開放共享,最大程度的滿足讀者群體對知識服務的需求,為廣大讀者群體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3.廣泛收集用戶信息進行大數據處理,為讀者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
在“互聯網+”背景下,做好讀者行為信息分析工作,對圖書館更好為讀者提供針對性服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閱讀用戶的借閱記錄,參與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情況,收集讀者社交信息等方式,將這些信息錄入到計算機大數據處理系統中,對讀者的閱讀需求,閱讀模式,閱讀習慣能全面分析,從而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從而幫助圖書館針對讀者的閱讀需求,提供針對性和人性化的服務。同時,圖書館還可以結合讀者的閱讀需求進行科學的圖書采購,提高圖書資源采訪采購的針對性,進一步發揮公共圖書館在社會大眾教育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金吉暉.“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發展現狀與優化路徑[J].山西檔案.2016(05)
[2]鄭健.“互聯網+”環境下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J].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16(05)
[3]由樹琴.“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研究[J].知識經濟.2016(19)
[4]羅琳.“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圖書采購模式的創新與發展[J].圖書館學刊.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