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海歐
摘 要:所謂留守兒童,主要指父母雙方或者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工作,將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由爺爺奶奶或者親友監護,不能夠與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據相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大約有6000萬人以上,面對逐漸壯大的留守兒童群體,國家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未來發展更加重視。尤其是學前留守兒童,長期缺乏父母關愛與心理溝通,爺爺奶奶的溺愛,直接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影響了其未來成長,文章對此進行分析。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 心理健康教育 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3-00-01
前言
新時期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越發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其中,留守兒童較為突出的心理問題有:情緒問題、交往問題及自卑等,而這些心理問題直接影響了留守兒童的未來發展,針對此種現象,國家越來越重視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1]。留守兒童多存在農村,而農村卻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缺失、理念滯后現象,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道德上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存在問題。
一、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1.因缺乏父母關愛而養成的孤僻、自卑心理
在學前時期,留守兒童大多在三歲以下,此時,孩子對外界感知能力不強,缺乏父母關愛對幼童內心所帶來的影響還不明顯,但是,在孩子進入學校之后,孩子極易因缺乏父母保護與關愛而變得膽小、孤僻、自卑、敏感等。如:當留守兒童進入幼兒園時,父母在身邊的孩子通常在穿著打扮上較為時髦,而爺爺奶奶卻經常秉承著節約思想讓孩子穿舊衣,這樣的不同極易導致孩子自卑心理;當留守兒童看到其他孩子都是父母接送,而自己只能獨自回家,極易導致孩子敏感、內向心理,甚至于,孩子還會出現父母是否愛自己、別人是否看不起自己等心理,此時,若教師疏忽,將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2.行為習慣欠佳
在家庭中,留守兒童所受的教育通常有三種類型:其一,由爺爺奶奶看護,觀念較老,認為教育是教師的責任,當孩子行為欠佳或者提出各種要求時,一味放任并滿足其要求,甚至以孩子還小為孩子各種欠佳行為推脫。其二,留守兒童家庭條件較差,或者將節約刻入骨中,認為孩子吃好喝好身體壯就行。其三,留守兒童寄居在親戚家中,親戚對孩子相對客氣,為孩子提供優秀的住宿環境即可,對孩子行為多持有放縱態度[2]。無論是哪一種,都是在放縱孩子的行為,導致孩子在未來走向歪路。實際上,多數孩子在初學壞時的目的大多是想要父母親人關注,此時,對孩子多加關心、鼓勵與開解能夠保障孩子思想健康。
3.逆反心理嚴重
由于父母常年不在家,無法監管孩子,并給予孩子愛,在此情況下,大多在外的父母表現為給錢,滿足孩子一切能夠滿足的要求,而年邁的監護人或者有心無力,或者如其父母一樣溺愛孩子,導致孩子幾乎在一種無約束環境下生活,生活上的滿足與缺愛心理,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對身邊一切出充滿懷疑,為小事斤斤計較,喜歡與人對著干,常表現為不禮貌、不聽話、惡作劇等[3]。在逢年過節或者日常聊天中,留守兒童 看著其他孩子每天被父母接送上學、與父母一起吃飯,父母經常帶著孩子去游樂場等,而自己卻只能孤單一個人,親情上的缺失易讓留守兒童產生被拋棄的心理,缺乏安全感,甚至對父母、對周圍的一切產生怨恨心理,逆反心理嚴重。
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1.強化家庭教育重要性,關心留守兒童成長
面對留守兒童,家長要端正教育態度,樹立正確教育觀念。家長是家庭教育中最為重要的角色,家長的教育觀念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成長。對此,家長應對家庭教育充滿熱情,建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重視自身行為,為孩子做榜樣,避免過度滿足孩子的需求,也應避免過度節約對孩子帶來影響。在日常相處中,家長應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真正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語言孩子加強溝通,將孩子引向正確道路。
2.學校應建立完善的留守兒童檔案,給孩子更多關愛
自孩子進入幼兒園起,幼兒園應詳細了解幼兒園每一名學生的詳細情況,包含有父母外出情況、聯系方式、與監護人關系、監護人文化程度等,將上述信息詳細登記,為開展教育與管理工作奠定基礎。教師應該知道,留守兒童因缺乏父母關愛而較為渴望別人的重視與關愛,在每天與學生相處的時間中,教師應保持平等對待每位學生的同時,盡量多的注意并重視留守兒童,讓留守兒童感受到自身被愛、被需要,保障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對留守兒童,教師應做到“三多二知一溝通”,三多主要是指多關懷、多鼓勵、多家訪;二知是指教師知道每個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熟知每個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一溝通是指教師定期與孩子父母、監護人等以孩子近段情況為題進行溝通,有效避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
3.國家應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規,提高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相比于城市,農村各項政策完善性、經濟發展等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政策也存在不足,影響了農村留守兒童未來發展。對此,國家應重視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并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并出臺完善政策,強調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家庭監護與教育的重要性,規范農村周邊與學校周邊的網吧、游戲廳等娛樂場所的設立與經營,加強農村周邊與學校周邊的治安管理,保障留守兒童人身安全。呼吁社會共同關心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局面,整合教育部門、政府部門、社會媒體與組織等社會各界力量,致力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為兒童創造良好的環境與空間。
三、總結
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國社會轉型期間形成的一種特殊群體,新時期的到來,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仍較為嚴峻,孤僻、自卑心理、行為習慣欠佳、逆反心理嚴重等,是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針對此現象,家庭方面,應強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關心留守兒童的成長;學校方面,學校應建立完善的留守兒童,教師應做到“三多二知一溝通”;社會方面,國家應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規,提高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高留守兒童心理素質,提高農村人員整體素質,促進我國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蔡重陽.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11):120-120.
[2]楊洋.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商,2015(47):293-293.
[3]王丹妮.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3(12):17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