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姝君 劉京麗
非正式學習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友善用腦理念下的一類新型課程,是指以場館學習為主要模式,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的新型課程。永泰小學對友善用腦理念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對非正式學習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進行了探索。
1.課程流程
首先,教師根據四年級學生生理、心理特點進行學情調研,發現均衡型思維學生最多,總體把握型思維學生最少。基于此,確定此次綜合實踐課以學生團隊活動為基本單元,以觀察、交流、探討的學習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根據調查結果召開第一次籌備會,確定融合的學科及融合度、教師的任務以及各環節流程。二次籌備會上,分析學習內容,確定學習任務。
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在指定位置引導、說明,學生通過交流、探究完成學習單內容。學生學習路徑共包括6個環節:熔煉團隊、領取路書,解題前行、融入環節,拓展學習、繪制長卷,再解路書,返回學校、繪制思維導圖,談寫感受。首先,通過“六人踩報紙”活動進行團隊熔煉;然后,領取路書,路書中設計了5個問題,答案為學生活動的目的地和乘車路線;學生根據路書的指引到達活動地點后,領取學習單和學習任務,每一個學習點都以實踐性問題為內容;活動中,學生還要繪制長卷,梳理知識和沉淀收獲;返回學校后,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寫感受等,建立整個活動的知識體系。
2.課程主題
場館式學習采用最科學的多重感官學習法,使學員通過親身體驗獲得自己的經驗,從而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收獲。此次綜合實踐課的主題為“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這樣的主題為學生提供了探索機會,例如,數學的主題內容是估測湖心亭面積,需要學生先畫出示意圖,再分工測量數據,最后對比估算和計算結果。這實現了跨學科教師教研的整合、教材內容的整合、學習主題的整合、學習方式的整合以及綜合實踐課程的整合,實現了教師、學生、家長的互動合作。
3.課程評估
在非正式學習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教師和學生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評估非常重要,這也是友善用腦所強調的形成性評價。學生的自我評估可以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的進展;教師在此過程中也進行評估,既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例如,此次綜合實踐活動中正式的評估包括閱讀的測試、寫作和語言的使用;非正式的評估是關于學生進展的情況,包括評論,簡短的總結,討論的觀察、記錄、想法、小組學習報告等。
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