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旖旎



【摘要】目前農民工受到醫療保險和健康保險保障較少,且農民工工作強度大、工作環境惡劣,身體狀況普遍較差、收入普遍較少,單憑收入很難維持其基本醫療需求?;谥袊彝ソ鹑谡{查2011年數據,本文運用了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了農民工的個人特征、工作崗位特征與身體狀況特征對農民工參保醫療保險意愿的影響。分析發現,婚姻狀況、文化水平、家庭人口數量、工作危險程度、工作崗位、務工年限、每周工作天數與身體狀況等因素對農民工的醫療保險參保意愿有著顯著的影響,而年齡、個人年收入、稅后補貼收入、上月醫療總支出、是否參保商業健康保險與健康保險保費總額對參保意愿影響不顯著。這一結論反映了我國的農民工醫療保險制度仍然存在誤區,需盡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險的城鄉統籌,建立全國統一的農民工醫療保障體系,實現醫保事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民工 醫療保險 參保意愿 影響因素
一、背景介紹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數據,截止到2016年底,我國農民工總量已達2.81億人,其中外出農民工 1.69億人,其中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農民T人數為482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340萬人,僅占農民工總人數的17.17%.可見我國農民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率和覆蓋面仍然較低。農民工在城市務工,卻脫離城市醫療保障體系,面臨著無醫療保障的困境。這不僅會帶來公共衛生安全隱患,也影響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目前,農民T群體對醫療保險的認識存在誤區,對醫療保險的保險需求也具有不確定性,不利于政府因地制宜出臺相關政策解決農民工醫療保險問題,阻礙農民工得到相應的醫療保障。因此,對農民工醫療保險的保險需求進行研究,對于提高農民工醫療保險的參保率和保障水平,更好地發揮農民工醫療保險的作用,推動農民工更快融入城市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二、文獻綜述
李雯雯等(2014)認為人力資本與就業狀況是影響農民工參保社會保險的重要因素,其中受教育年限、就業領域與家庭總就業人數對農民工參保社會保險具有重要影響。劉志軍和王宏(2014)認為農民工的社會參與度對參保率具有顯著正向影響,而社區流動人口比重、社區服務質量等社區因素對參保率具有雙重效應。而劉傳江和程建林(2008)卻得fh-個和已有研究與常識相悖的結論——收入因素對農民工醫療保險需求并沒有顯著影響。同時,他們也指出,農民工的職業、務工時間長度、恩格爾系數、家庭收入層次、年齡、性別都對這個群體的醫療保險需求有重要影響,其中,職業、年齡、家庭人均收入因素產生了正向影響,而恩格爾系數與務工時間長度產生負向影響。秦立建等(2015)則認為,文化水平、職業能力、是否簽訂勞動合同與是否為城鎮戶口都對農民工的社會保險參保概率有正向作用,農民T的社會保險覆蓋率在不同企業所有制性質與地區之間差異較大。
三、數據來源及描述
本文數據來源為2011年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CHFS)。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是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進行的一項全國性的調查,其主要目的是收集有關家庭金融微觀層次的相關信息,主要包括:住房資產和金融財富;負債和信貸約束;收入;消費;社會保障與保險;代際的轉移支付;人口特征和就業:支付習慣等相關信息。由于本文的研究對象為農民T群體,故經過數據篩選和清洗后的有效問卷為2107份,即本文的研究樣本。其基本情況如下表所示:
調查數據顯示,作為調查對象的農民工群體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1)目前農民工受到醫療保險和健康保險保障較少;(2)因農民工作強度大、工作環境惡劣,身體狀況普遍較差;(3)農民工群體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數為高中學歷以下;(4)農民工收入普遍較少,單憑收入很難維持其基本醫療需求。
四、模型構建和回歸結果分析
基于上述文獻和本文的研究目的,構建模型并就上述樣本進行回歸分析。模型的被解釋變量為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的意愿,解釋變量主要分為三個部分:(1)個人特征:性別,年齡,家中人口數量,文化水平,所在地區經濟發達程度,是否為農業戶口,婚嫻狀況(2)工作崗位特征:務工年限,每周工作天數,個人年收入,稅后補貼收入,工作是否危險,是否為普通職工,是否在企業工作,工作是否有編制(3)身體狀況特征:上月醫療總支出身體狀況,是否購買健康保險,健康保險保費總額。
本文運用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對于此類二分選擇模型進行估計。使用統計軟件SPSS 24進行計量分析,農民工參保醫療保險的意愿的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從模型的對數似然值、卡方值及預測正確百分比等指標可以看出,該模型整體回歸效果較好。
(一)個人特征變量分析
回歸結果表明,男性農民工比女性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的意愿更為強烈。不同年齡的農民工參保的意愿并無明顯區別,使得各年齡段購買保險的行為趨于一致。所在地區經濟發達程度對參保意愿的影響方向與預計方向不一致,這可能是因為雖然所調查的農民工群體所在地區經濟發達程度不同,但其原戶籍所在地區大多經濟不發達,令農民工群體購買保險觀念相似,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所在地區經濟發達程度對農民工參保意愿的影響。已婚農民工比未婚農民工參保意愿更強烈,在5%的水平上顯著。農民工的文化水平對參保意愿的影響方向為正向,在10%的水平上顯著。這表明隨著文化水平的提高,農民工參保醫療保險的意愿也隨之增強。這可能是因為農民工受教育程度越高,認知醫療保險所提供的保障也就越全面客觀,因此更傾向于參保醫療保險。
(二)工作崗位特征變量分析
從回歸結果來看,務工年限與每周工作天數的影響在1%的水平上顯著,其中務工年限具有負向影響,每周工作天數具有正向影響。這可能是因為務工年限越長,農民工年齡越大,經濟條件越差,更加難以負擔醫療保險的保費。而每周工作時間越長,對農民工身體損傷越大,農民工對醫療保險提供保障的需求也越大,因此參保意愿更強烈。個人年收入未通過顯著性檢驗,且個人年收入與稅后補貼收入對參保意愿的影響方向不明確,這可能是因為受調查的農民工群體大多數年收入在10000-30000元之間,且無稅后補貼收入,數據的集中度高使得我們不能明確觀察到個人年收入與稅后補貼收入的影響方向。工作危險程度對參保意愿的影響方向為正向,在10%的水平上顯著。危險工作行業的流動性和不穩定性,導致從事該職業的農民工頻繁更換工作,而農民工更換工作的次數越多,購買保險的經濟條件越差,公司也更不愿意替其投保,因此農民工參保意愿也越弱。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基于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本文運用了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了農民工的個人特征、工作崗位特征與身體狀況特征對農農民工參保醫療保險醫院的影響。目前農民工受到醫療保險和健康保險保障較少,且農民工工作強度大、工作環境惡劣,身體狀況普遍較差、收入普遍較少,單憑收入很難維持其基本醫療需求。在此背景下,我們分析發現,不同年齡層的農民工參保的意愿并無明顯區別?;閶範顩r與文化水平對參保意愿的正向影響十分顯著。家庭人口數量的增加抑制了參保意愿的增強。工作崗位特征中,除了工作危險程度與工作崗位外,務工年限與每周工作天數對參保意愿也產生了重要影響,但個人年收入與稅后補貼收入對參保意愿未產生顯著影響。身體狀況對參保意愿的影響方向為負,與常理相悖。而上月醫療總支出、是否購買商業健康保險與健康保險保費總額對參保意愿影響方向不明確。
在我國現有的用工制度中,農民工仍然處于劣勢,不能享有一般城市工作者擁有的各種福利和保障。為此,應向農民工群體開展基本醫療保險知識普及活動,增強其主動參保意識,提高其主動參保的積極性,擴大農民工群體的醫療保險覆蓋率。制定和完善醫療保險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用T單位的法律責任,加強對農民工醫療保險的監管。改革城鄉二元化戶籍制度,打破城鄉醫療保險轉接難的局面,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險的城鄉統籌,建立全國統一的農民工醫療保障體系,實現穩定醫療保障制度,醫保事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湯兆云.農民工參加醫保及就醫行為選擇的代際比較——基于2014年全國流動人口衛生計生動態監測調查東部九省市數據[J].廣東社會科學,2OI8(O1):210-217.
[2]王濤.農民工醫療保險滿意度調查及改善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7.
[3]何媛媛.市民化農民工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7 (01):161-162.
[4]周德水.農民工基本醫療保險的繳費意愿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17.
[5]惠云.城鄉醫療保險對農民工務工距離的影響[D].安徽財經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