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要】園林景觀是提升城市品位和改善環境的“利器”,其能否發揮應有效用取決于“三分建設、七分養護”。養護水平的高低不僅能讓園林景觀成活率高、養護成本低,更能讓園林景觀能夠可持續發展。引入精細化管理理念,應用于園林養護,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關鍵詞】園林養護 精細化管理 園林景觀 作用 影響
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下,園林景觀不再是城市環境建設中的“奢侈品”,而成為城市環境美化與城市軟實力提升的重要T具和措施。設計雋秀、養護優良的同林景觀不僅能起到城市“綠肺”的作用,更能為人們帶來休閑的空間,使城市生活多一份愜意。縱觀我國各級城市的園林景觀,開工建設多、投入資金大、設計品味高,但重建設輕養護的情況屢見不鮮。雖然對園林景觀進行按部就班的養護,但園林景觀的實際效用并不能滿足設計要求。這一問題成為園林景觀養護的一大問題,利用精細化管理有的放矢地進行養護,與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相符,是解決園林景觀養護不到位的重要措施。筆者根據自身多年園林景觀養護經驗和對園林養護精細化管理的研究,分析了園林養護精細化管理的作用,并就如何開展精細化管理進行了思考。
一、園林養護精細化管理的意義及重要性
首先,讓園林景觀“活起來”。“活起來”具有雙層含義,第一是讓園林景觀中的各種植物的成活率提高。鑒于當前重栽植、輕養護的現狀,精細化管理把養護重心放在植物的成活率上,保證園林綠植的旺盛生長才是提高養護的前提和基礎。第二是園林景觀并不是一成不變、死氣沉沉的,而是根據城市文化、四季交替、節慶等進行變化的,精細化養護讓園林景觀在大格局不變的基礎上有變化,讓植物、景觀、小品等更富人文內涵和精氣,更符合大眾審美。
其次,讓園林景觀效果更佳。園林養護精細化管理擺脫了傳統養護“面”的范疇,將養護細化到園林景觀的每一個區域、每一株植物、每一處小品,同時在“點”的養護基礎上,進行協同整合,讓園林景觀實現設計效果,并在實際養護中發現問題、發現需求,及時做出調整。同時數字信息技術和養護科技的提升,擺脫了以往養護的“人治”模式,轉型到自動化、智能化養護模式上,讓園林景觀的效果更佳。
最后,讓園林景觀形成生態化發展。養護精細化管理著眼于園林景觀群的協作發展,讓園林景觀形成規模化、生態化發展態勢。這是因為精細化管理以標準化制度、精細化操作、前瞻性規劃和縝密的養護流程落實到園林景觀的每一個環節。從落葉回收,節能澆灌到園林景觀布局調整和審美價值,都能體現精細化管理的作用。這樣的管理模式實現了集約化資源經營,提高了園林景觀的養護效率,在綠色環保的養護管理中發展綠色工程,讓園林景觀生態化目標得以實現。
二、園林養護精細化管理的具體措施
(一)標準化養護制度的確立
園林養護涉及面廣,包含內容多,繁瑣細小的環節多,稍有疏忽就會導致養護工作事倍功半。所以,確立標準化養護制度是精細化管理的重點。首先梳理養護環節和細微之處,從面面俱到貫穿到每一個養護細節,都要有嚴格、標準的制度和規范。制度的建立是根本也是精細化管理的前奏,只有這樣才能按照制度進行精細化管理,降低養護中容易出現的紕漏和懈怠。這就要求管理人員、具體操作人員責權明確,落實到位。另外,標準化養護制度在運行中的監督也不容忽視,從對人的監督到對養護計劃、養護操作和養護成果進行全面監督,保證養護精細化管理的效率和成效。
(二)更新養護技術和管理方式
養護技術的更新和管理方式的迭代是養護精細化管理的要義。我國園林景觀自古以來就是瑰寶,但也只局限于皇家園林中。在普羅大眾享受的園林景觀中,依靠傳統種植養護技術不僅效率低下,效果也不能保證。所以不能再迷信于傳統園林景觀養護的技術和管理方式,要虛心接受、學習發達國家現代化園林養護技術與精細化管理方式,從觀念上進行革新,從技術上進行創新,讓精細化管理從制度的文書中落地于實際養護中。從傳統的養護工具人手進行改革,采購、使用先進的養護設備,按照現代化技術標準和操作規范進行養護工作。例如養護人員須采取合理的園林景觀管理方式,按時對園林中的綠化植物進行施肥、修剪及澆水等;精準把握花卉的播種時間:在最合適的時期對植株枝干進行修剪,如松柏等樹木應在休眠期進行修剪,才能避免松柏等樹木出現傷口流膠或滲出水分的現象;在病蟲害防治方面,采取有效的、針對性強的防治措施對不同季節的病蟲害進行防治等。這樣的因地制宦、高效細致的養護工作,是精細化管理的要求,更是園林景觀更現代化的標準。
(三)提升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專業素養
園林養護精細化管理是一項系統性很高的管理工作,對管理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管理人員首先要學習、應用精細化管理理淪,進而與實際工作結合,形成一套屬于符合自身園林景觀特點的精細化管理模式,這樣才能將精細化管理的最大效用發揮出來。同時,操作人員不再是體力勞動者,而是兼備全面養護素質的新型養護人員,其要通過培訓具備精細化管理的養護操作意識,對植物、土壤、農藥、殺蟲劑的特性熟知,對園林景觀設計圖紙、施工圖紙、技術要求能看懂會操作,實現精細化管理從制度、到設備技術再到各級養護人員的全面化。
(四)養護工作的考評
以往園林養護工作的考評大多是為了完成任務,如果任務不出差錯,那么考評就是紙上談兵。在精細化管理模式下,園林景觀的養護工作考評在劃分區域、劃分責權的基礎上進行了細化,同時標準化制度的確立也讓考評有據可依。那么園林景觀考評可以同績效聯系,獎懲分明,推進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同時,園林景觀數據庫的建立也是精細化管理規范化、標準化和個性化的統一,通過圖文數據收集,讓考評更有力度,讓園林養護精細化管理更有效。
三、結語
總而言之,精細化管理理念從工業生產移植到園林景觀的養護需要一段探索,但也是未來園林景觀養護工作的發展趨勢。需要各方面協同工作,根據園林景觀的不同定位、不同功能,建立針對性強的精細化管理模式,從而提高園林養護工作的整體水平,凸顯園林景觀獨特的藝術內涵,獲得良好的景觀效果。
參考文獻:
[l]陳智龍.園林養護中精細化管理的應用探討[J].現代園藝,2017(12):207.
[2]劉桂明.試論城市園林綠化精細化管理的實踐及作用[J]花卉,2017 (10):16 -17.
[3]董美坤.廣州文化公園園林綠化養護精細化管理的探討[J].花卉,2016 (4):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