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達到新課程的目標,教師們要以全新的課改理念武裝自己,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積極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應當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因此,新時期學生最喜歡的老師除了具備過硬的專業素質以外,還應具有高尚的師德、良好的個性品質,善于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只有這樣的老師才能創造最佳的教學效果,才能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師生情感;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陳程,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巖頭鎮中心小學。
一位哲人說:“寫在紙上的愛,一個早晨就可以讀完;說在嘴上的愛,一轉身就能忘記;而惟有老師和母親的愛是寫在大地和天空、永遠和永藏在心底的。”教師的愛是教師對學生的尊重、關愛、信任和平等的態度。它浸潤在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學生在充滿愛的教育中體驗到了尊重、快樂和自身價值而幸福。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中,在得到學生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中體會到教育的效果而感到幸福,從而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達到教與學的“雙贏”。下面就怎樣協調師生情感,提高課堂效益,談三點粗淺的看法:
一、擁有高尚的師德——做孩子們的良師益友
“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等都是我國歷代教育家對教師的師德和人格提出的要求。在現代社會,這些也是作為一名合格的老師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以外,在新的教學形勢下,要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還需要善于與學生交流、交心,把“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當成自己的座右銘,有耐心,盡量為學生們的成長創設一種寬松、友善、和諧的環境。平等待人,以學生為友。
案例1:I am sorry
這是一堂對話課,主題是詢問職業,重點句型是:What does your father do?在鞏固階段,教師與學生對話:
T: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S1: Hes a teacher.
T: OK.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轉向另一生)
S2:He is a…… (臉漲得通紅,突然有一男生冒出一句:她爸爸是泥水匠)
T: Oh. Im sorry. My father is a bricklayer, too. (教師以玩笑的方式及時消除了學生的尷尬,同時也讓他們對不同的職業有了正確的認識,機智的教師馬上抓住這一契機,針對“泥水匠”一詞展開拓展,接下來的鞏固練習變得真實而有意義。)
教師能根據課堂的動態生成及時進行調整,對于來自農村的孩子而言,家長是teacher、doctor、TV reporter 等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是peasant、 carpenter、bricklayer、plumber等。學生的回答“He is a TV reporter”無非是表面化的句型操練,而沒有涉及到實際生活。在本案例中教師對學生的失落尷尬情緒進行了巧妙地疏導,并真誠地向學生道歉,因為自己備課時沒有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感受到鼓勵、支持和關愛。
二、培養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使孩子們體驗到親切、溫馨、幸福的情感
情感是人的生理機制中心,能夠體現極強的內驅力。愛是每個人的基本心理需要,而處于兒童時期的小學生對此更加敏感。作為一名教師,只有把愛注入學生心田,才能得到學生愛的回報。教師應盡可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機會參與各種教學活動,對全體學生都要抱有熱情,不斷給予肯定、贊揚及鼓勵,并精心設計難易不等、有針對性的問題,盡量提問不同程度的學生,做到“沒有被遺忘的人”。教師在課堂上應把尊重學生人格、愛護學生的自尊心、激勵學生放到首要位置。
另外,“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也是英語教師文化修養的外在表現。幽默風趣的講解會令人愉悅,幽默風趣的誘導能引發興趣,使學生變得輕松,給學生創造一個開放寬松的教學環境。
案例2:M and N
在學了字母M、N后,發現部分學生老是把兩個字母的前后順序搞錯,我就編了個順口溜:M、N是兄弟,M閉口跑在前,N開口落在后。向學生解釋:M、N兩兄弟在跑步,M閉著嘴巴,跑得很認真,N呢開著嘴不停地同旁邊人說話,所以就落在后面了,這個順口溜不僅指出了兩字母的發音特點也告訴了他們的前后位置,孩子們很快就記住了兩個字母的位置關系。
三、營造寬容的課堂學習環境——使孩子們大膽自信,其樂融融地參與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在課堂上營造的生動活潑、樂觀愉快的氣氛,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有重大意義。”兒童具有活動的天性,只有尊重兒童愛玩、愛動的天性,創造輕松活潑、寬松民主的學習氣氛,才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抓住學生年齡、心理特點,遵循英語教學原則,盡量使用生動形象的直觀教育手段,有目的地把教學內容融于說說笑笑、唱唱跳跳或游戲活動中去,讓每一個學生都無拘無束參與其中,不感到緊張、不安和有壓力感。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理性知識的傳遞過程,而更多的是師生間感情交流的過程,師生間良好的情感關系直接影響到教學行為的有效性,用愛心鑄就教育的幸福,教師既是幸福的創造者,也是幸福的享受者,這種教育過程本身也是一種幸福的過程。
參考文獻:
[1]蔣媚.小學英語新課程校本教研問題與指導[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6.
[2]黃燕.中國教師缺什么[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1.
[3]李建平.聚焦新課程[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