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芳
【摘要】中職學生是我國未來產業大軍的重要來源,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直接關系到我國產業大軍的素質,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校園文化作為學校的價值體系直接關乎學生的素質教育,在新時代下如何加強中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開創新時期新階段中職教育的新局面,需要中職院校轉變理念、思維創新、拓展方式、提高實效,使校園文化與素質教育平行共軌發展,中職院校通過特定文化建設和有針對性地開展素質教育“共軌模式”,整體有序地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而健康持續全面地推進素質教育。
【關鍵詞】新時代 中職院校 校園文化 素質教育
一、“明”——新時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
2017年6月23至24日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快職業教育發展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要樹立正確人才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努力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明確了新時代下中職學生培養目標。
二、“創”——新時代,素質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新模式
新時代下,全面提升中職學生素質教育,開創新局面。要求中職院校要轉變理念、思維創新、拓展方式、提高實效,使校園文化與素質教育平行共軌發展。
(一)以“知識文化+科學文化建設”實現“文化科學素質教育”
知識文化主要指學生所學的文化知識,它是校園文化的主體。在中職院校文化科學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應當把知識文化和科學文化的建設綜合起來、同步進行。如:在學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將專業文化知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優良傳統及現代先進科學技術有效的結合起來,全方位提升中職學生的文化內涵: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定期開展傳統文化、科學文化知識競賽等班級活動,以賽促學。
(二)以“環境文化+精神文化建設”提升“思想道德素質教育”高素質的技能人才應該成長于行業規劃和發展潛質相融合的時代氣息的環境之中。而校園環境和校同精神則是承載整個校園文化的基礎。新時代素質環境必須是開放、先進的,富于時代氣息的。精神文化建設主要是以:“秉承傳統文明,弘揚民族精神”為主題的“傳統教育系列”和以“培養健全人格,提升生命質量”為主題的“人格教育系列”。具體體現在校風、學風、班風上,要實現這一點,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利用校園道路、教學樓、構建德育文化長廊,其主要內容應包括:民族精神的弘揚;五旗的詮釋;傳統文化的教育;養成教育的培養。
(三)以“技能文化+職業文化建設”對接“勞動技能素質教育+職業道德素質教育”
高素質的技能人才應該具有過硬的專業技術,“打鐵還需自身硬”,提升中職學生技能水平,要和企業對接、與先進技術并軌、向國際水平邁進。中職院校要在教育教學中創新培養模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暢通人才多元化成長渠道,培養更多適應新時代社會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
1、凸顯專業特色,展示技能水平
在校園技能文化建設中,加強各專業特色宣傳,建立專業特色展示窗、專業技能作品展示走廊等打造職業特色。通過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將傳統的技能教學模式轉變為企業與學校共同培養、行業和職業相互促進的先進人才培養模式。
2、融入職業文化,提升職業道德
中職畢業生目前還存在崗位適應能力不強、離職率較高、崗位遷移能力過差等問題。有的畢業生工作了很多年仍然未能融入職業圈,這和職業文化素養培育缺失有一定關系。因此,要將職業文化融入到教育過程中,進一步提升職業道德素養。
(四)以“身體素質文化+心理文化建設”促進“身體心理素質教育”
現代職業教育必須高度重視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和過硬的心理素質,應聘時候的選拔、工作環境的陌生、環境考驗著剛剛走進企業的學生,具備良好的身心素質才在職場上出彩。
1、將演講角、故事展、知識競賽、技能比拼等班級活動做成常態化,給學生搭建展示自我、鍛煉提高的平臺。
2、舉辦優秀畢業生、行業精英回歸校園交流會、行業講座、十九大學習講座一管到底,托寬學生視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五)以“工匠精神+歷史使命”對接“工匠精神素質教育+愛國情操素質教育”
質量之魂,存于匠心。“工匠精神”是職業教育的靈魂,是每一個中職學生的價值追求、向往境界。一流的“中國工匠”,不僅要專注技藝,更要以人文教育鑄匠魂、育匠心、追匠夢。
開展大家名師、企業專家、優秀校友進交流活動,用他們的親身經歷來說服學生、感染學生、啟發學生、引領學生。榜樣和典型的力量是無窮的,設立“工匠精神”陳列館等,展示師生的科研和技能作品、影像資料等,讓學生在鮮活的案例、作品中體會、感知工匠精神。同時,開展職業規劃、道德模范、理想信念、歷史使命、社會責任等系列校園文化活動,培養學生使命感,明確奮斗目標,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之,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素質教育的發展引領著地區文化甚至整個社會文化的發展。因此,有人把教育稱作未來的事業。那么,傳播并不斷地創造出更加符合時代精神的校園文化,是今天中職院校義不容辭的使命。校園文化建設要根據自身的特點有計劃、有目標,分批建設,逐步完善,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使更多的大國工匠誕生于中職院校。新時代,新使命,中職教育的“中國夢”將在新職教人實踐創新中一步一步的變成現實。
參考文獻:
[1]十九大工作報告.黃景容.廣東教育出版社.2017 .10
[2]《加強和改進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意見》
[3]教育部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
[4]《當代職業教育》[J].馬登富.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