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
【摘要】人際關系是一種現(xiàn)代的理念,是協(xié)調處理現(xiàn)代社會組織與公眾之間的各種關系,保證事業(yè)成功的一門不可缺少的學問。人際吸引是人際關系中的一種肯定形式,是人際關系的最高境界。掌握了人際吸引的影響因素并用它直到人際交往,就可以大大的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關鍵詞】人際關系 人際吸引 影響因素
人際吸引是人際關系中的一種肯定形式,是人際關系的最高境界。掌握了人際吸引的影響因素并用它直到人際交往,就可以大大的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一)、人際吸引的含義:
人際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ction)是個體與他人之間情感上相互親密的狀態(tài),是人際關系中的一種肯定形式。
(二)、人際吸引的影響因素:
1、接近性吸引
美國心理學家費斯廷格在1950年曾做了一個簡單而有趣的實驗。這位心理學家對麻省理工學院17幢已婚學生的住宅樓進行了調查、這是些二層樓房,每層有5個單元住房。住戶住進哪個單元,完全是隨機的。調查的對象是所有住戶的主人,調查的問題是:在這個居住區(qū)中,和你經常打交道的、最親近的鄰居是誰?調查結果表明,居住距離越近的人,交往的次數越多,關系越密切。在同一樓層中,和緊隔壁的鄰居交往的機率是41%,和隔一戶的鄰居交往的機率是22%.和隔三戶交往的機率只有10%。多隔幾戶,實際距離增加不了多少,但其親密度則大不相同。
不難看出距離的接近程度與交往的頻率有直接的關系,較小的空間距離有利于建立密切的人際關系。但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由于距離的接近,如近鄰、同宿舍的同學、同科室的同事等,反而人際關系比較緊張,可見,距離因素只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可利用的因素,但不是主要的影響因素。
2、相似性吸引
研究表明,人們喜歡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相似性包括:(1)信念、價值觀和個性特征的相似性;(2)吸引力的相似性;(3)社會地位的相似性;(4)年齡的相似性。這里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里的相似性不是實際的相似性,而是感知到的相似性。
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在初次交往中不可能涉及到信念、價值觀、態(tài)度等較深的層次,此時年齡、社會地位,外貌的相似性往往起主要作用。隨著交往的加深,人們之間的了解加深了,這時信念、價值觀和個性特征的作用就突出來,甚至可能壓倒其他一切因素。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酒逢知己干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說的就是這種現(xiàn)象。
3、需求互補吸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脾氣暴躁的人和溫和而有耐心的人能友好相處:活潑健談的人和沉默寡言的人能成為要好的朋友,甚至發(fā)展成終生的伴侶。有人研究后認為,互補因素對人際吸引的作用,大多發(fā)生在友誼深厚的朋友之間,特別是異性友誼或夫妻之間。
心理學家克克霍夫等,對已存在戀愛關系的大學男女學生,進行影響他們相互吸引的因素的探討,結果發(fā)現(xiàn):對短期的伴侶來說,推動吸引的動力,主要是彼此的相似價值觀念,而驅使長期伴侶發(fā)展更密切關系的動力,主要的是需要的互補。由此,克克霍夫提出擇偶過濾假設:兩個不相識的男女要結成終身相托的婚嫻伴侶,必須經過四道過濾關卡:一是時空距離的接近;二是當事人的社會經濟地位、教育水平和信仰等重要的參考因素;三是相似性,主要是態(tài)度與觀念的相似;四是需要的互補。
4、儀表的吸引
一個人的外表和容貌對初次交往的人來說,是個重要的吸引因素。特別是在與異性交往時表現(xiàn)尤為顯著。兩個人在進行交談以前,往往是根據交往者的外貌特征來估價他,形成肯定或否定的印象,從而影響或左右了以后相互之間關系的發(fā)展。
5、能力和才華的吸引
研究表明,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有才能的人容易受到人們的喜愛。可能的解釋是因為人們與有才能的人在一起,可以得到更多的指導,少犯錯誤,覺得更安全些。但是才能這一吸引力是相當復雜的。相對而言,一個人有才華、有能力的人,容易博得人們對他的喜愛。如果一個有才華、有能力的人,是”人”,而不是”神”,就更容易博得大家的喜愛。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是人就會有缺點,就可能犯錯誤。因此,一個有才華、有能力的人暴露出弱點和缺點,不僅不會影響人際吸引力,反會使人們認為他是一個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實在在的人,不會認為差距太大而不敢與之交往。另一方面,才華和能力欠缺的人,若時常表現(xiàn)出失誤或不擅長,會更容易讓人感到他無能,因而會進一步削弱他的人際吸引力。
6、人格的吸引
人格品質是影響吸引力的最穩(wěn)定因素,也是個體吸引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美國學者安德森(N.Anderson,1968)研究了影響人際關系的人格品質。下表是主要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看出排在序列最前面、喜愛程度最高的在人際關系中最受歡迎的十項人格特質依次排列為:?(1)誠懇、(2)誠實、(3)理解、(4)忠誠、(5)可信、(6)可靠、(7)聰明、(8)關懷、(9)體諒,(10)熱情。它們或多或少、直接或間接同真誠有關;排在系列最后受喜愛水平最低的幾個品質如說謊、假裝、不老實等也都與真減有關。安德森認為,真濺受人歡迎,不真濺則令人厭惡。
7.掌握說話藝術
(1)注意說話的環(huán)境和氣氛
頭一次與人見面,尤其是在比較正式的場合,不要隨便說諸如“哎喲”、“老天爺、”“噢”之類的感嘆詞。這些詞如果用多了往往使說話變成拿腔拿調。
(2)清楚表達:
養(yǎng)成準確、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見的習慣。要做到這一點,你就必須要先想清楚自己要講的意見。并要避免粗俗的話語。要避免尖刻、損人的談話。切勿抬高自己而故意貶低別人。
(3)稱呼得體
對長輩的稱呼要尊敬,對同輩的稱呼要親切、友好,對關系密切的人可直呼其名,對不熟悉的要用全稱。
(4)學會贊美
贊美要真誠,要具體,要及時,要恰當。
(5)學會傾聽
傾聽是理解的前提,真誠關注,不作價值判斷,不作褒貶,仔細捕捉對方表達時的言語和非言語信息,表達共情。
8.解讀肢體語言密碼
肢體語言(body language)又稱身體語言,是指經由身體的各種動作,從而代替語言藉以達到表情達意的溝通目的。肢體語言在一個人要向外界傳達完整的信息中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