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峰
摘要:多文本閱讀是一種開創性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實踐。這種創新型閱讀課堂教學模式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學生的閱讀總量,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能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水平步入一個新臺階。
關鍵詞:小學語文;多文本;閱讀教學;方法
多文本閱讀是隨著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改革逐漸興起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實踐,具有極大的突破性和創新性。具體是指任課教師在規定時間內指導學生完成一組多篇同主題或同類型的文章。換句話說,多文本閱讀就是教師通過一定的方式把一組同一主題的文章組合在一起,引導學生自行閱讀,總結文章觀點,進而在教師的適當指導下完成閱讀力和思考力的提升。
1、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多文本閱讀的價值
1.1提升學生的閱讀數量
在多文本閱讀教學當中,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與教學相關的文章,并通過多文章的閱讀來實現知識的有效積累,這一點得到了眾多一線教師的認可。小學語文教師也應十分重視閱讀教學這部分,但是,目前的小學語文教材當中,12冊教材中大約有360余篇閱讀課文,每篇閱讀文體大約500字,以此來計算,小學語文閱讀教材文本總計15萬字,這對于小學階段來說是原因不足的,因此,鼓勵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多文本閱讀,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語文知識的儲備能力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1.2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
現代時代,要想掌握更多的有效信息,就需要我們有著一個快速的閱讀速度,但平時課堂閱讀教學中,一篇500字文章需要花費2個課時來教學的情況卻時候出現,顯然這不利于學生練好閱讀習慣的形成,而通過多文本閱讀學生要在一個課時內完成5片文章的閱讀,大幅度的要求學生快速的閱讀,獲取有效的信息內容,這對于學生良好閱讀技能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1.3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習慣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很多教師設計通過一個課時來講授一篇課文,但是學生則需要很短時間便可以閱讀完全文,并能夠基本掌握課文的大意,而教師只能在剩余的實踐中不斷的提問、講解,學生也只能被動的回答、聽講,主客體關系十分明確,課堂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不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生成,而實施多文本閱讀的教學中,學生的自由度更高,同時學生可以隨意發表自身閱讀的感受,發表自己通過閱讀獲知了什么,教師則成為了傾聽者,有助于學會說呢過閱讀積極性的發展,同時有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形成。
1.4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強化學生的閱讀技巧
新課標對語文閱讀教學提出的建議是進一步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強化學生的精讀、略讀和瀏覽等閱讀能力,通過多文本閱讀,能夠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并能夠讓學生閱讀到不同風格的作品,并通過比較、歸納、分析、綜合等方式來實現閱讀的多樣化,使略讀和默讀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為提高學生閱讀水平、進行深入閱讀提供了可能。
2、小學語文課堂實施多文本閱讀的策略
2.1抓關聯點,以點帶面
多文本閱讀要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必須要尋找群文之間的關聯點,搭建起多篇文章之間的橋梁,做到以點帶面。那么多文本閱讀過程中,多篇文章的關聯點有哪些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同一主題展開閱讀,通過同一主題文章的閱讀,掌握該類主題文章的閱讀方法;以同一體裁為關聯點,將群文按照小說、散文、詩歌等進行組合,以某一篇文章為輻射點,展開同體裁閱讀,把握該類體裁閱讀的閱讀特點與規律;還可將風格相似或者相同的多篇文章組合起來,通過群文閱讀,把握該類文章的語言特點與藝術魅力,強化學生語言品味的意識等。多文本閱讀的關聯點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根據語篇的特點,根據教學目標,靈活地抓閱讀關聯點。
2.2求同存異,發展思維
小學生正處于語文思維發展的關鍵期,多文本閱讀要著眼于小學生語文思維發展,不僅進行同文閱讀,發展學生求同思維,還要善于引導學生求異,提升文章閱讀感悟能力。多文本閱讀中,求同存異將有助于進一步發展學生語文閱讀思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求同巧拓展。傳統閱讀視域下,閱讀形式單一,學生不能舉一反三,語文閱讀思維不靈活。求同思維是基于多篇閱讀文章的相同點,進行巧妙的拓展閱讀,實現從單篇到多篇的拓展,從課內到課外的延伸,從單篇到單元比較等。求同巧拓展不僅有助于拓展學生閱讀視野,也有助于學生強化相同文章閱讀思維發展,更加全面深刻地把握同一類型文章閱讀,發展學生閱讀思維。
求異謀深入。文章閱讀要深入,不僅要尋求文章之間相同點,更要善于尋求多篇文章之間的不同點,求異是對求同的深入,將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品味文章,做到點面俱到。教師在引導學生求異過程中,不僅要善于從面上求異,探求多篇文章在整體上的不同之處,更要善于引導學生從點上求異,通過點上求異,分析文章局部的不同,發展學生同中求異的閱讀思維。
2.3豐富載體,激發興趣
開展閱讀實踐活動。教師要充分發揮傳統語文閱讀實踐活動的載體作用,積極開展閱讀比賽,激發學生竟讀意識;設置讀書角,通過外在環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借助讀書節活動,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等。群文閱讀實踐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閱讀,打破傳統閱讀時間與空間局限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目前,不少小學生都擁有手機、IPAD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微閱讀,打破靜態紙質閱讀模式,使學生通過微閱讀,將群文閱讀過程中獲得的感受進行有效互動,促進學生閱讀素養提升。總之,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型閱讀方式,具有自身獨特優勢,教師要精心指導群文閱讀,使之成為課堂閱讀教學的有益補充與延伸,為學生語文學習奠定基礎。
3、小結
閱讀教學應體現出教師、學生與書本間的互動過程,每個學生都應該在創造、理解和體驗中構建精神世界。教師需要在多文本閱讀教學中,挖掘出適合學生體驗和感悟的知識,引導學生自覺思考、自主學習。學生的想象能力較強,因此應該尊重他們的多元理解,加強學生在自然、社會、生活中等方面的感悟力,讓學生愛上閱讀、愛上語文,更愛上身邊的一切事物。
參考文獻:
[1]李開忠.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4,(02):45.
[2]蔣軍晶.群文閱讀:閱讀教學的跨越式變革[J].小學語文教學,2014,(10):78.
本文系駐馬店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論文,課題名稱:多文本閱讀教學方法的策略研究;立項編號:JJYKT1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