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摘要:合作學習作為對傳統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突破,這也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的學習方式, 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富有個性地學習。因此,只有在語文課中給學生創造合作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在合作學習中學習合作,有了合作意識、合作精神、合作能力,他們一定會學得更好。那么,如何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學習呢?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初探
一、搭配好合作成員,各司其職
為了合作學習順利進行,減少時間上的浪費,教師必須為學生搭配好合作伙伴,相對固定好小組成員,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4-6人為宜、層次分配上具合理性、可操作性。協調好小組內誰是小組長,誰負責記錄、匯報等,使小組內成員能各司其職,達到組內同學間的優勢互補。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組內同學擔任的角色不能固定不變,分工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進行變換,使每個同學都擔當不同的角色,這樣就克服了合作中的枯燥、單調,同時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一般我會采取以下兩種方式:
1.優勢互補
在尊重合作學習小組成員自愿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別等,將男生和女生搭配、本學科學習較好的和有一定困難的搭配、性格內向的和性格外向的搭配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種互補、不枯燥、不冷場。合作小組應力求小組間力量均衡,無明顯差異,這樣更能體現小組間競爭的公平、公正性,以提高學生參與合作的積極性。
2.特別關注“潛能生”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優等生往往處于主宰地位,后進生則處于忽略地位。在合作學習中,優等生往往成為小組內最活躍分子,而一些后進生因為基礎薄弱,缺乏參與性、主動性,往往總是落后優等生,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變相剝奪了學習的權利,無形中受到了壓抑,失去了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應正確處理異質學生之間的關系,把關注更多地投向“潛能生”。
二、營造輕松、愉悅的合作氛圍
教師要為小組合作學習創設一個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同時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采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地積極參與活動。同時還要給學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如果沒有充裕的學習時間,那么合作學習就會流于形式。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討論、交流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和相互交流的時間,在合作學學之前,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因為合作的前提是獨立,當一個問題的提出,如果學生沒有自己的觀點,合作就沒有基礎。
三、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
要讓學生自信地進行合作,那么教師就應以平等的心態創設合作環境,讓學生感到自己在這個環境里是平等的、自主能動的,能和同學、教師甚至教材進行平等的對話 ,這就提示著我們,教師的表現也理所當然地接受學生的評價。在教學中,我經常會創設一些機會,讓學生們來對我作出評價。記得在上《荷葉圓圓》一課時,我參與了一個小組的活動,和他們一起扮演小青蛙站在荷葉上放聲歌唱的情景,當完成任務后,孩子們情不自禁地為我鼓起掌來。這時,我真正體會到了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的重要性。于是,我并沒有只是簡單地說一句“謝謝”,而是故作驚訝地問他們:“你們為什么要鼓掌呀?”這下,學生們熱鬧起來,有的說我聲音很好聽,有的說我表情很豐富,有的說我表演很到位……評得頭頭是道,多么像一個個知識豐富小老師。這時,我又追問了一句:“那老師還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嗎?”“有!”一個小男孩把手舉得老高,滿臉委屈地說:“你為什么只參加他們小組的活動,不參加我們小組的活動?”我忍不住笑了,對他說:“下節課我一定第一個就同你合作。”孩于們笑了。這時的課堂,真像是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
四、適時引導,善于發現。
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是旁觀者,更不是局外人,而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師必須深入到每個小組,認真傾聽大家的發言,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
1.及時引導
當發現個別小組交流不認真或交流不深入時,教師要及時地加以引導啟發,以確保合作學習具有實效性。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障礙,出現合作學習中的“冷場現象”,這時教師應參與到學生中去,幫助學生認真分析其問題所在,并引導學生反思問題所在,教給學生正確的合作,讓他們逐步掌握合作的方法。
2.耐心傾聽
在小組合作學習結束時,教師要學會耐心傾聽學生的交流發言,并及時給予反饋與建議,同時在傾聽中,還要努力去尋找學生思維的火花,對一些富有創意的想法,要給予肯定,并及時給予表揚
五、明智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
新課程標準中有很多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的課文,通過合作學習可以使過去枯燥、沉悶的課堂變得更加有趣。但不是所有的課都可以用小組合作學習,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課文進行選擇。
1.貼進學生生活、學生感興趣的內容。
選則一篇課文要看它學生已學知識聯系是否緊密,與學生近期知識是否有聯系,與學生近期活動(校內、校外)有多大關系等,這樣才能使學生對學習內容不陌生。才能順利完成小組合作的任務,比如: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找春天》這篇課文,就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課文內容是學生可以在校外、校內都可以實踐的活動。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這篇課文時,有了更多的話題可以共同探討。
2、多數學生都有意見想發表的內容
當教師在課堂上提出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時,學生們都體現了自己的主體性舉手如林,可教師卻不能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這時教師一定要抓時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分組說說,滿足學生的傾訴欲望。
3、具有一定探索性和挑戰性的內容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些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但有些學習內容難度比較大,學生獨立完成比較困難,這時就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通過小組成員的討論從而碰撞出集體的火花,找到答案。
總之,只有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合理、科學的搭配組內成員,合作才具有時效性,只有明智的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合作學習才不空洞。良好的合作學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還挖掘了個體學習潛能,使學生在互補中共同提高、共同進步,也是對傳統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突破,讓合作學習不是紙上談兵,流于形式。這就要求教師在優化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只流于形式,不注重實效, 才能讓學生從中受益,讓教學從中真正受益。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李佩璇:《合作學習》;
[3]王坦《合作學習——原理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