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莉


[摘要] 目的 研究臨床模擬情境教學模式對中醫兒科教學效果的影響。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9月選取該校84名2016級中醫兒科方向學生,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各42名,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法,觀察組采用臨床模擬情境教學模式教學法,比較學年末兩組學生的學習成績及授課反饋情況。結果 觀察組學生理論成績(86.34±6.58)分、實踐成績(86.09±8.26)分和綜合成績(87.28±11.53)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29±7.67)分、(79.45±7.41)分和(79.16±10.64)分(P<0.05);觀察組教學反饋評分優良率(95.24%)明顯高于對照組(78.57%)(P<0.05)。結論 采用臨床模擬情境教學模式進行中醫兒科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提升授課反饋優良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 臨床模擬情境教學;中醫兒科;教學反饋;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2(c)-0123-02
中醫兒科作為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幼兒、兒童健康發育和成長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具有實踐性強、實用性強的特點,在多種兒科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具有明顯優勢[1]。大量的實踐結果顯示,應用傳統教學法開展中醫兒科教學無法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生教學知識掌握效果[2]。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探討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該文以該校2015級中醫兒科方向學生為研究對象,就不同教學方法的應用效果展開了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校2016級中醫兒科方向學生84名,根據學生學號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各42名。觀察組男13名,女29名;年齡19~22歲,平均(20.29±0.84)歲。對照組男12名,女30名;年齡19~23歲,平均(20.16±0.93)歲。全部參與研究學生均獲知情權。納入標準:①該校2016級中醫兒科方向學生;②可配合研究者。排除標準:①中途因故退出;②未參加學年末考核者。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由教師在課堂上統一授課,通過板書、幻燈片、投影儀為學生講解學科知識,課后歸納和總結學科要點,定期測試。觀察組采用臨床模擬情境教學模式:①編寫模擬教案。學科教師以中醫兒科教學大綱為基礎,選擇經典案例,編寫模擬教案,案例內容包括患兒臨床癥狀、病史、過敏史、家族史、既往病史等信息內容;疾病陽性體征包括指紋切診、脈象;聞診包括氣味、咳嗽、咳嗽;整體望診。②模擬演習。根據編寫教案組織學生開臨床模擬情境演練,由學生扮演患兒,根據不同證候調整相對應的表情、動作和體征,注重患兒家長角色扮演的真實性,密切關注患兒及家長情緒。③實施教學。由學生扮演醫護人員,對由學生扮演的“患兒”就診者展開模擬診治和護理,采用方法包括望、聞、問、切,詳細觀察患兒病情,向家屬詢問患兒信息,根據搜集到的資料規范書寫病歷,教師從旁指導學生一齊討論患兒體征、病史信息,結合初步診斷結果,列出后續的治護方法,對癥施救。④經驗總結。每課時情境教學完成后,由教師負責分析和講解學生扮演患兒、家屬以及采取治療和護理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總結其中的問題,提出針對性建議。
1.3 ?觀察指標
(1)學年末采用統一出題、統一考核的方式,考察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和實踐能力,考核內容涉及到病歷書寫、急救方法、按摩要點等中醫兒科相關內內容,理論和實踐操作滿分均為100分,總體實踐成績中日常操作成績占比60%,學期末成績占比40%,轉換為百分制。根據學生日常出勤、作業、小組任務表現情況,評價綜合成績。(2)采用學校教學評價調查問卷對學生進行教學反饋調查,評價內容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師教學態度、教學總體效果,各維度0~25分,總分100分。①優:評分≥90分;②良:評分80~89分;③可:評分60~79分;④差:評分<60分,優良率=(①+②)/42×100.00%。
1.4 ?統計方法
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相關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考核成績對比
觀察組學生各項考核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教學反饋情況對比
觀察組教學反饋評分優良率95.2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57%(P<0.05),見表2。
3 ?討論
既往研究證實,中醫兒科教學的實踐操作教學作為醫學教育中的關鍵環節,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理論和實踐技能知識的掌握熟練度,隨著國內兒童保健工作力度的逐步加強,兒科重癥和典型病例隨之減少,導致學生臨床操作機會大幅降低,同時受家長對孩子自我保護意識因素的客觀影響,大多數家屬在臨床中明確拒絕學生查體、問診等常規醫療行為,加大了中醫兒科教學實踐教學難度[3]。因此探討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學模式,提高中醫兒科學教學效果勢在必行。
國內外相關報道證實,臨床模擬情境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能夠有效克服傳統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弊端,為學生營造更多的實踐操作機會[4]。該組研究中,由學生扮演患兒、患兒家屬、醫師等角色,將臨床環境與課堂教學相融合,為學生營造相對真實的演練環境,促使學生在情境模擬過程中熟練掌握中醫兒科學相關的診療方法、護理方法,了解到各項實踐操作中存在的風險,發現臨床處理各類案例中存在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整理相關文獻資料后可知,臨床模擬情境教學法能夠有效提高兒科實踐性教學效果,其作為一種間接性的臨床實踐模式,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獨立思維能力,還可有效培養學生辨證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縮小學生與臨床實踐的差距,增進學生對各類兒科疾病的理論和感染認知,貫通零散知識點,真正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收獲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5-6]。有學者研究后發現,采用臨床模擬情景教學法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考核成績,提升學生實習滿意度,促使學生在更加直觀、形象的教學過程中更加熟練地運用理論和實踐知識,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7]。與上述分析一致,結合該文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學生的實踐、理論和綜合成績均明顯優于對照組,顯示觀察組采用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扎實學生理論知識基礎,提高學生實踐技能操作水平,提高授課效果。觀察組教學反饋評分優良率95.24%與對照組的78.57%相比較明顯更具優勢,充分說明觀察組采用的教學方案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師教學態度等方面的整體滿意度,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
綜上所述,在中醫兒科教學中應用臨床模擬情境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學反饋優良率,促使學生更加熟練地掌握各項理論和實踐知識,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丁利忠,孫麗平,王延博.臨床路徑教學法在中醫兒科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32):167-168.
[2] ?范振興,李銀平,王長遠,等.情境教學法與模擬人在七年制臨床診斷見習課中的應用[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4):763-765.
[3] ?侯明如,姚敏紅,梁仕蘭,等.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聯合情境模擬教學在精神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5):715-719.
[4] ?陳治珍,羅菲,許華,等.中醫兒科學EBM結合PBL教學法的應用與思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10):17-19.
[5] ?劉金奕.情境模擬教學在護生臨床安全實踐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天津護理,2016,24(6):545-546.
[6] ?亢楊,季佳,張雪醫,等.TBL結合情景模擬教學法在兒科臨床見習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29):3691-3692.
[7] ?林海鳳.臨床模擬情境教學法在中醫兒科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3):8-10.
(收稿日期:2018-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