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充分了解國家對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的總體部署后,充分研讀教育部《關于“十三五”期間全面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將信息化總體思想運用于課程改革中,研發出適合高職學生的教學設計,從教學目標,教學實施,教學評價,充分恰當地使用信息化手段,實現“O2O復合教學”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互聯網+;O2O知識服務型;課程建構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及趨勢
2015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戰略。2015年7月4日,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教育部《關于“十三五”期間全面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可以歸納為十個關鍵詞:“互聯網+”“云計算”“三通過程”“教育大數據”“MOOC”“翻轉課堂”“STEAM教育”“創客教育”“一師一優課”及“數字資源!”。
“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基于此,我們創建在“互聯網+”時代下以職業崗位為課程開發的出發點,分析崗位工作,確立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表,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化手段,根據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確定教學項目,按知識技能,將教學項目轉化為課程內容,最后進行課程整合,形成“實踐導向”下的課程體系融合多種信息化手段,作為我們的“實踐信息化導向”課程模式開發的思路,推進我們的課程改革建設。“十三五”期間,主要的舉措是:
二、主要舉措
第一,要堅持以應用為核心,確保實現“三個基本”的目標。“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強化深度應用、融合創新,大力提升信息化在推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中的效能。要運用信息技術來設計和推進“教改”“課改”,促進教學方法、管理模式以及教育服務供給方式的變革,以教育信息化支撐人才培養和創新創業,推進教育現代化目標實現和人力資源強國建設。第二,要進一步完善“三通兩平臺”工程,努力做到“四個提升”。一是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礎支撐能力。二是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務教學與管理的能力。三是提升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能力。四是提升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服務供給能力。第三,要加快信息技術推動教育創新步伐,著力實現“四個拓展”。一是從服務教育自身拓展為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二是從服務課堂學習拓展為支撐網絡化的泛在學習。三是從服務教育教學拓展為服務育人全過程。四是從服務一般性教育管理拓展為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三、實施方案
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教育部國培計劃“資源庫融入互動教學”與“專業建設大數據管理”信息化能力提升與實踐研修班培訓的內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設此門課程,在“互聯網+”時代下體現教育信息化特色,不斷開發課程資源,創立微課,慕課和動畫仿真資源,在烏海職業技術學院精品課程網站平臺,展示資源,達到共享的目的;利用兩種特別的信息化手段藍墨云班課和雨課堂,實時體驗信息化的正面效應。過程中作出適合高職類學生的教學設計,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融入教育部《關于“十三五”期間全面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的核心內容。
四、技術路線
調查研究階段(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的各類資源)→教學設計階段(教學資源、教學手段方法、評價方式及教學設計的建立)→課程建設階段(一體化設計,結構化課程,顆粒化資源)→網絡平臺共享階段(在校學生、畢業學生、社會學習者共享資源)→“O2O復合教學”實施階段→團隊討論平臺內容完善階段→論文結果整理發表階段。
五、預期目標
實現信息化手段推廣,在日常教學中,將課程內容充分融入各種信息化手段,MOOC、微課、翻轉課堂、雨課堂、藍墨云班課,并對技術進行推廣,希望能以此帶動各位教師在課程建設中多采用這些信息化手段。并積極與各位教師交流總結,讓學生受益。將各種信息化手段帶來的正面效應,讓學生切身地感受到,對他們三年大學的學習,乃至今后的人生都能夠有所影響。
參考文獻
[1]王廷強.“中國教育現代化2030”框架下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融合發展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12).
[2]吳升剛.突出應用驅動,強調學習導向,加快高職教育信息化建設[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05).
作者簡介:韓雅楠,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