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梅
[摘 要] 微課教學是新課改下逐步采用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也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活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關 鍵 詞] 微課;中職數學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009-01
微課是針對某個知識點或者教學環節進行的一種簡短且完整的教學活動,是以教學視頻為載體記錄教師教學過程的一種微型課程。它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或教學手段,以短小精悍的教育精華視頻為核心的一種輔助性教學資源。由于學生基礎差,學習興致不高,教材跟不上需求,教師教法陳舊,多方面因素制約職高數學成績。而微課的應用則為中職數學的教學提供一種切實可行的途徑,也可以改變中職數學教學現狀。
一、微課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中職學生具有數學基礎差,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積極性不高,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等特點。因此,在職業中學開展微課教學有其特殊的意義。
(一)改變了中職數學常規的教學方法
學校一直以來都采用教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方法來教學,教學過程呆板,師生互動很少,教學效果不理想。而數學微課以知識點為單位,教學目標切近實際,內容精,只針對某個具體的知識點,或某一個教學環節,而不是傳統的教學方式中的完整的教學單元。這樣更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不同知識點的個性化的學習,既可鞏固知識又可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是對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革新和挑戰。
(二)打破了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
微課使課堂教學模式發生翻轉,這就注定了學生學在前,教師講在后的新的教學模式。以往的教學模式就是根據所授內容,教師系統的有層次的講授知識點,然后學生根據所授內容進行練習。而借助微課則是把某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制作成微課形式,學生通過觀看生動有趣的微課視頻,一目了然,輕松掌握知識。運用微課形式進行習題訓練,學生興趣盎然,也能很快地解決問題,使學生從以往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探索者,教師則成為學生學習中的指導者和促進者,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互動,解答疑問,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掌握數學學習中的疑難點知識。
(三)微課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了中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微課直觀明了的視頻,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視覺、聽覺參與學習,直截了當,如有疑問,師生或小組可以探討,使學生充分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切身體會自主探索及與其他學生合作交流的快樂,獲得求知的滿足與成功的體驗。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某個知識點不能有效理解,他可以通過微課重新學習知識,直到對知識理解掌握及靈活運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微課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在課前預習中的運用
預習是學生在上課之前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進行提前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表現。對于中職的多數學生來說,數學底子薄弱,如果在課前不提前預習,那么在課堂中,很難跟上教師的思維進度。所以,教師應該針對具體內容,為每一節課量身定做一段微課供學生預習,課前導入微課讓學生觀看:一則可將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向新知識過渡的銜接知識點進行熟悉,二則可幫助學生對新知識提前了解,以達到課前預習的目的,為新課內容做好準備,激發學生對本堂課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可以促使學生對新知識有個基本概念,有自己的理解,便于課堂上向教師提出疑問,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在課堂解答學生的疑問,做到個性化輔導,做到事半功倍。
(二)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1.新課導入。可根據新課內容設計別出心裁的問題,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如在學習指數函數時,由于該函數太抽象,將事先做好的微課視頻放給學生看。視頻是學生通過自己做實驗:將一頁白紙連續對折后,找到的頁數y與對折次數x的關系式的。學生邊看視頻邊思考,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2.重難點的理解應用。由于學生對每節課程中的重點、難點以及典型例題,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理解掌握的。教師對本節重難點利用微課來進行精講,分散重點,突破難點,學生易于接受,既能提高知識點掌握程度,又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例如,指數函數的圖像性質是中職數學中的難點之一,教師把指數函數圖像的形成過程、底數a>1及0 3.小結拓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及規律,并將其制成微課,再適當設計一些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拓展延伸練習,在課堂小結時播放,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在課堂教學外的應用 1.作業評講。作業評講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尤其對于數學課更應該重視這一環節。針對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應該經過分析找出出錯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微課設計,幫助學生及時矯正理解上的錯誤和應用上的失誤,達到要求的目標。 2.課后復習。數學作為工具學科課后復習是相當重要的,教師可以將需要復習的知識點制作成微課視頻,這樣學生就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來分配復習時間,提高復習效率。 總之,微課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我們應該努力去應用。微課可讓學生在課前課后學習,既可查漏補缺,又能強化和鞏固知識,同時又實現了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