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利聰
[摘 要]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對教育心理學的要求標準也隨之變得越來越高,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教育心理學中原有的教學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也因此開始被應用到教育心理學中,提高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質量。鑒于此,對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在教育心理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分析。
[關 鍵 詞] 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教育心理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104-02
現今,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市場對人才的要求標準也隨之變得越來越高,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教育心理學的教學需要,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則由于其獨有的優勢開始被廣泛應用在教育心理學中。采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進行課程教學,能夠幫助教師對教學內容中的難點和重點進行把控,讓學生以完成任務的形式進行學習,同時還可以對學生的心理變化進行了解,并借此對教學方法進行合理調整,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因此,如何在教育心理學中將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的作用完全發揮出來,就成為當前我國所有有識之士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通過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制訂出多種主題任務,并以主題任務為核心開展教學活動。其中,主題任務并不僅僅局限于和教材內容相關的任務,同時還可以涉及一些實際的問題情境。學生在完成主題任務的過程當中,能夠有效鍛煉自身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同時在完成任務的過程當中,也有效鞏固了學習的知識點,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現今,我國教師在應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出現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1)教師對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認知不足。許多教師在采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當中,沒有注意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雖然學生很快就能學會課程知識點,但是在課程教學過后學生很快就會忘掉相關知識點;(2)教師在采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當中,沒有設立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導致教學效果和評價非常單一,這主要是因為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技能培訓,忽略了知識提升技能,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當中過于注重最終結果,忽略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并且對學生的評價非常片面,缺乏足夠的針對性以及個性化[1];(3)任務驅動擴大化,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當中,過度使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不管是什么教學內容,一律采用任務型驅動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導致任務和實際出現嚴重差異性的情況發生,學生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最終導致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均不理想的情況發生。
二、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在教育心理學中的應用
(一)在階段性任務中的應用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也給我國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要求標準,使得我國教師的教學工作難度上升。要想有效體現教學成果,就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通過這一評價方式對階段性任務進行評價。階段性任務評價是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中的一個重要工作環節,通過該環節能夠使教學任務變得更加明確,同時能夠以公正、客觀的角度對教學任務的完成效果進行評價。
學生心理認知薄弱是當前我國教育心理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該問題主要體現在學生對教學任務、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中的難點和重點缺乏足夠的認知,同時對自身心理健康的相關內容也缺乏足夠的了解。對此,教師可以通過科學合理地應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將該問題有效解決。
比如在進行態度與品德的形成與改變這一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結合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各自的性格和特點,將學生分成一個個學習小組,并向每個小組分配相應的學習任務,如讓學生對態度和品德相關的人物故事進行討論,并在此基礎上對態度和品德對人們的重要性進行研究分析。學生在接受學習任務之后,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完成任務中,借此有效提高學生的心理認知,大大提高課程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為后續的階段性任務評價打下堅實的基礎[2]。
(二)在整體性任務中的應用
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著重注意的就是保證教學任務的實際性、教學難度的客觀性以及教學過程的時間性。
其中,教學任務的實際性主要指的是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學壓力比較大,并且對學生的心理轉變要求有嚴格的要求標準;教學的客觀性主要指的是學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過程非常復雜,導致教育心理學的教學難度大大增加;教學過程的時間性主要指的是教師在進行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循序漸進,對教學時間嚴格控制,保證能夠在教學的有效時間之內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此外,在進行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的過程當中,還需要對教學任務、教學難度以及教學過程進行全面評價,通過結合教育心理學的核心特征,有效地將教學成果展現出來,借此對教學任務、教學難度以及教學過程進行合理評估,觀察任務的完成情況是否與教學目標相符合。任務型驅動教學模式為教育心理學教學成果檢驗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能夠有效促進教師完成教學目標[3]。
在教育心理學中,整體性任務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為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治療,對有一些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調整,對沒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指導并為他們制訂合理的心理問題預防措施。鑒于此,教育心理學老師就必須對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詳細了解,同時仔細觀察每一位學生的日常生活狀況以及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并在此基礎之上將學生合理分類,結合每一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
比如,對存在一些心理問題的學生,教師應當跟他們溝通交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有效消除他們的心理問題。此外,教師在使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進行教育心理學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注意對不同學生進行把控,對那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重點關注[4]。
例如,在進行影響學習的外部因素這一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在學生認真思考之后,可以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提問,在學生回答之后,對學生的答案進行正確評價,同時給予他們一定的鼓勵和支持。有效防止學生接觸到一些影響學習的不良因素,同時消除學生的學習心理障礙,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三)在目標性任務中的應用
課程教學的質量直接決定了教學效果,通過采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進行教育心理學教學工作,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但是,這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氛圍等多方面的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標準。將協調學生心理作為教學目標,能夠有效凸顯出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通過實現教學目標能夠有效提高教育心理學的教學質量。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的背景下,按照教學目標對驅動力進行有效發掘,借此有效提高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對教學成果的滿意程度。
通過建立一個長遠的教學目標,能夠對教學起到引導作用,同時對教學總體規劃的制訂工作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將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作為出發點,圍繞著學生的心理健康認知,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變化狀況進行研究探索,但是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的教學難度。對此,可以通過采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將之解決,借此有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認知,防止學生出現心理健康疾病。
例如,在進行預防心理學這一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分配以下任務:結合自身的日常生活,對如何預防心理疾病進行研究討論。在學生找出預防措施之后進行合理應用,有效防止學生出現心理疾病。除此之外,教師需要注意對部分有效的預防措施進行著重講解,同時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讓家長注意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防止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現心理問題。
(四)在情感培養中的應用
培養情感目標是教育心理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對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進行合理應用,借此有效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讓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心理認知。同時教師還需要結合教學任務目的,對教學任務進行分解,利用體驗教學方式,讓學生對相應的情感進行體驗,并在此基礎上將之升華,最終形成科學、合理的情感價值觀。同時有助于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在教育心理學教學中得到更好的應用,使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的作用能夠完全發揮出來。
例如,在進行認知方式差異與教育這一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部分認知的相關概念,之后讓學生思考自身的情感認知方式,最后讓學生將自身的思考結構進行討論和分享,讓學生通過借鑒他人的觀點,形成優勢互補[5],最終在學生的腦海中進行升華,借此有效提高學生對自身的認知水平。
三、結束語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其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其越來越受到我國民眾的重視。通過在教育心理學中應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進行課程教學,能夠有效提高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使教師能夠有效完成階段性任務、整體性任務以及目標性任務。因此我國教育心理學教師在應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此基礎上合理應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有效保證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的作用能夠完全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高婷.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在教育心理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交際,2018(4):180-181.
[2]任倩.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在教育心理學中的應用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2):34.
[3]田麗麗.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在教育心理學中的應用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9):127-129.
[4]呂鳳軍,王美紅.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的應用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9(19):213.
[5]陳燕,秦愛民,吳靜祎.當代教育心理學習風格理論和模型[J].內蒙古師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