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
[摘要]探討計算機工作原理課程的課堂教學方式,參照自身長年的微機課教學體驗,總結歸納一種能組織好計算機工作原理課堂的教學模式,依托巧妙的語言導入課堂題目,利用仿真化手段實現學生非常深刻地認知計算機工作原理知識的最終目標,結合實際、強化實踐、打造學生的親手操作技能,增強中職學生對微機工作原理知識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計算機組成結構;工作原理;中職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6-0127-01
作為當今一名中職學校的計算機科目老師,組織好相關微機工作原理的教學課堂是我們目前必須做出深入探討和分析的核心問題。微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任務即為讓學生牢固掌握計算機設備的操作原理知識及業務技能,將微機作為求得訊息及溝通信息的有效工具,帶領學生跨入微機科學領域的新天地[1]。在此推薦本人所歸納出的幾項可組織好計算機工作原理課堂的成功經驗。
一、用淺顯的語言導入新開講的微機原理課題
每堂課中新課題的完美導入是成功組織好這一課堂的關鍵環節,高品質的課題導入既促使了高效教學課堂的實現,而且也誘導出學生探求、積累知識的情趣。而情趣的建立是一切活動推進的條件,建立學生濃厚的學習情趣即為課程教學的成功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首次組織學生的計算機原理課程時,我選取了以下教學過程。
開始先對學生提出問題:大家的目前生活中有哪些過程已經應用到了計算機這種先進設備?之后組織學生進行短暫時間的討論過程,并確定幾種類型的答案,其中有的可能說每天上網觀賞電影傾聽音樂節目,有的可能會說時常打游戲讀小說,另外也有的會說是在網上超市采購及和朋友聊天等諸多內容[2]。這一問題的提出有力地激發了學生搶答問題的主動性,在最后我便做出討論總結:在當今我們國家建設的各個行業、各個系統,以至可以說是方方面面均應用到了現代化的計算機知識。計算機這種高科技設備的應用已經遍及到我們生活內容的所有細節中。隨后我便指出下一個學習問題,基于計算機設備運用得如此普遍,那么大家是否知曉計算機技術和設備是如何研發問世的,計算機設備又是何種形態的組成結構,并且計算機設備是如何進行工作的?羅列出這一整套問題深度激發了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探求情趣,之后基于此類問題運用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語言給學生做出講解。
二、參照計算機的運算過程,強化其原理知識
在講解計算機是開展工作的方法這一問題時,選用仿效計算機運算過程的方法促使學生認知計算機技術。模擬過程是將某一事實進行重現的過程,計算機設備在進行工作時其操作程序及運作原理我們是不能用肉眼看得很清楚的,然而有一些學生的遐想力相對不足,并且也沒有興趣深入思索其中所蘊含著的操作原理及運作過程,如此便使此類學生從內心滋生了膩煩學習的心理,基于此類狀況,我運用了在教學課堂上人為仿真計算機運作過程的形式來誘導學生的無限遐想力,從而讓他們透徹地認知計算機設備的工作原理。
三、細致擬建問題,誘導學生深入思索微機工作原理
在講解新原理知識之前,基于眼前學生的實際狀況,將欲講解的知識分割成幾項實際的問題,在教學課堂上利用質疑相關問題的形式,誘導學生的關注且展開深入的思索過程,由此激發學生的無限遐想,提升學生對計算機原理的學習興趣。譬如在跟學生講計算機的存儲器的時候,根據存儲器的特點可以把存儲器分為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為什么需要外存儲器呢?把存儲器比作人的記憶器官,結合人腦的記憶功能,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任何需要記憶的東西是否都是保存在人腦中?若需要記憶的內容太多,那個人是怎樣來進行記憶的?人腦記憶的東西是否能長久保存?為防止遺忘我們會采取什么措施?據此總結出電腦記憶事物為何牢固的原因及其中的道理。
四、聯系實際,根據生活內容構建微機原理課題
在教學中找出與學生生活相關聯的事例,引出將要學習的微機原理知識。譬如在學習“計算機數制”這部分內容時,首先對學生提出問題:我們生活中應用了哪些數制?學生最容易想到的是十進制,然后對學生進行引導,初步列舉出我們生活中還用到的二進制、八進制、十六進制、三十進制、六十進制等。通過研究十進制的計數方法,進而可以推導出其他進制的計數方法和互相轉換。然后再提出計算機中為什么使用的是二進制而不是其他的進制?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們就可以引導出二進制的特點。
總而言之,在計算機工作原理課程的教授過程中,通過通俗的語言、形象的比喻、現場模擬演示、深入淺出的講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還要注重理論聯系實踐,從而讓學生自己發現學習的規律,進而認識規律,反過來指導今后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姜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之我見[J].科技信息,2011(10).
[2]莊美美.開放教育“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探討[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