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源

【摘要】我國體外診斷試劑行業是一個起步較晚發展迅速的行業,每年都會出現由于診斷錯誤導致臨床治療方案錯誤的事情發生,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對體外診斷試劑的生產管理已經勢在必行。本文在介紹概念的基礎上,通過總結體外診斷試劑的發展歷史,結合現在的監管狀況,提出帶對我國體外診斷試劑的監管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體外診斷試劑;生產;質量管理
在我國由于歷史原因,在改革開放之前一直沿用臨床科室自行配制檢測試劑進行臨床檢驗,所配制的試劑由醫院自行管理管理。到20世紀90年代,產品化體外診斷試劑進入臨床,為了順應當時醫療衛生的需求,衛生部發文“衛藥政發(90)第291號關于調查臨床檢驗體外診斷試劑生產單位基本情況的通知”,在此之后衛生部有多次發文,規定了體外診斷試劑的申報品種、范圍、程序、資料等內容,體外診斷試劑開始有了相對應的監管。直至2007年正式出臺了體外診斷試劑注冊管理辦法(試行)(國食藥監械[2007]229號),以及其后的體外診斷試劑生產實施細則(試行)(國食藥監械[2007]239號等文件,體外診斷試劑正式進入規范化管理。
近年來,由于體外診斷試劑發展迅速,國內IVD主要集中在3大領域,其中生化診斷試劑和免疫診斷試劑仍將會是其中最大的兩個市場,合計占市場份額的60%(見圖1)。
一、我國質量管理規范的法律依據
體外診斷試劑的從定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中第一百條藥品的定義進行了明確的區分,將體外診斷試劑徹底放在了醫療器械的行列。在試行版法規實施8年之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關于發布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公告(2014年第64號),將試用版文件正式變成正式執行版文件,體外診斷試劑徹底和其他醫療器械有了同等身份。
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附錄體外診斷試劑特殊要求共七章,明確對不同于類型體外診斷試劑的要求。其中廠房與設施章節的特殊要求徹底結束了體外診斷試劑隨處可生產、隨處可檢驗的局面,從此體外診斷試劑的生產環境與藥品要求相一致。而設計開發要求的提出,讓體外診斷試劑不同于一般醫療器械的工藝、穩定性等指標有了法規的依據。體外診斷試劑大部分為冷藏冷凍儲存,故醫療器械經營管理規范對經營體外診斷試劑明確提出了必須建立冷鏈,且發布了醫療器械冷鏈(運輸、貯存)管理指南的公告(2016年第154號),逐步開始全方位的管理體外診斷試劑從研發到運輸的全流程。
二、體外診斷試劑的生產管理和質量監控
體外診斷試劑生產質量共提出了十一章的要求,但從今年飛檢的結果可以看出,各生產企業屬于查必整改,僅2018年1月至12月15日期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的體外診斷試劑飛檢不合格企業共6家。通過對不合格描述的解讀,主要不合格原因還是集中在可追溯性的要求上,對于部分問題的描述明顯可以看出檢查人員對于企業的文件規定和企業實際執行情況的質疑,檢查結果大部分為限期整改、停產整改。由于我國的監管現狀,只有在出現醫療事故之后才可能進行立案調查,而體外診斷試劑由于應用于人體外的特殊性,很難有明確的證據證明產品其產品的問題,對于未按照要求生產的企業,監管機構很難從臨床使用中得到明確的問題所在。若按照監督管理條例進行抽檢,中檢所能夠提供的體外診斷試劑的對照品僅有98種,在上千種的體外診斷試劑面前,國標對照品瓶種不足百分之一。又由于體外診斷試劑的特殊性,現只有部分省級檢驗所和部分國家級檢驗所具備檢驗的能力,這些檢驗單位基本還有注冊檢驗業務、科研課題等,基本沒有多余的精力進行產品質量檢測。
三、國內外現有管理體系
中國藥品生產管理質量規范簡稱為GMP,包含體外診斷試劑的中國藥品的生產質量管理標準要求。美國FDA醫療器械質量體系規范標準,簡稱為QSR,體外診斷試劑步入美國市場的標準,是GMP在醫療器械管理當中的應用。歐盟委員會在1998年10月正式通過了EC/79/98體外診斷醫療器材指令,簡稱為IVDD指令,而且在當年的12月的第L331號歐盟公報上發布公告。依據公告的內容,歐盟其中的所有成員國必須要在2000年6月之前來完成執行本次指令所涉及的相關法規命令修改與公告,從2003年年末開始,全部的歐盟成員國所出售的體外診斷醫療器材,都必須要按照本次指令來完成符合性的評測程序,并且標明CE標志,才可以在歐盟國家地區上市。
四、小結
綜上所述,體外診斷試劑由于直接或間接的指導臨床診療方案的制定,是需要嚴格管理的產品。由于此項工作的特殊性,首先還是需要加強法律法規的監管,努力做到過程監督,結果管理,各檢查人員和企業需要努力提升專業技能水平,樹立現代化的科技意識和管理意識,讓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化和藝術化,當然,還必須要有健全的監督調制及時和嚴格的管理審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