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國營
[摘 要] 就項目教學法在中職鉗工實習教學中的應用,圍繞兩點進行分析:中職教學中鉗工實習教學現狀,項目教學法在中職鉗工實習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 鍵 詞] 項目教學法;鉗工實習;中職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180-01
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專業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機構。中職教育在制造行業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向其輸入技術型人才的主要途徑。鉗工在制造業中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工種,將項目教學法應用在實習教學中,有利于提高中職學生的學習質量,本文就項目教學法在中職鉗工實習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一、中職教學中鉗工實習教學現狀
中職學校學生素質普遍較低,學習能力較弱。在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缺乏學習主動性,參與積極性不高。在這種學習背景下,學生在鉗工實訓教學中感到枯燥,導致學生學習質量不理想。學生剛剛接觸鉗工實踐操作時會有非常大的熱情,但是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習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仍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填鴨式教學方法導致課堂學習比較枯燥、單一,學生學習氛圍低沉,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嚴重影響教師教學進度。此外,鉗工實訓教學內容不同于現代制造技術,是傳統的技術操作。當學生學習數控編程課程之后,很多學生對鉗工工種存在錯誤認識,多數學生認為鉗工工作效率較低,工作強度大,相較于現代制造技術過于落后,阻礙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鉗工教學,改變學生對鉗工學習的看法,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學習問題。此外,教師應創新和完善教學方法,將實踐和理論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理論知識,在理論中提升自我,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以此提高學習積極性。
二、項目教學法在中職鉗工實習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確定項目任務
項目教學法在中職鉗工實習教學中應用時,教師應確定項目任務,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根據鉗工行業對學生專業能力的要求,為學生合理制訂項目任務,使學生在學習中提升自己。例如,學習“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機械制圖”“機械制造工藝”等理論知識時,確定學生已經掌握鉗工基礎知識,如鋸削、銼削、劃線等。教師可以利用實訓教學鞏固學生理論基礎知識內容,以此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對鉗工基礎知識進行深入學習。在實訓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汽車車標作為項目任務,在制訂項目任務中,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溝通,在此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教學中,以此提高其專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工作素養。
(二)制訂活動方案
當教師確定實訓項目任務后,可以組織學生制訂工作方案,將學生進行分組,使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確定活動方案,制訂活動流程和相關步驟。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與學生進行交流,在學生討論過程中可以適當給予學生建議或者意見,以此確定活動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以上述汽車車標的制作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相應素材,然后引導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素材及教學內容設計活動方案。當學生將方案制定完成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彌補活動方案中的不足。此外,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做好準備內容,如項目加工方案制訂、項目工具準備等。學生在此過程中,可以對相關材料進行查閱,根據自身能力選擇適合的車標進行制作,進而明確制訂方案。
(三)項目實施
當學生開始實施項目時,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將開展活動需要的工具分別給不同小組,然后小組內明確各自任務與工作內容,嚴格遵照項目計劃進行活動。若是活動開展過程中遇到問題,小組之間應及時討論,或者向教師請求幫助,以此快速解決問題。此外小組成員之間應相互合作,在進行實際操作時,可以在小組其他成員協助下完成任務。以車標制作為例,在制作過程中,組長負責監督小組完成活動進度,對于較慢的學生給予幫助,通過小組成員共同努力完成項目任務,在開展活動過程中學生的合作精神得到培養,學習效率也得以提升。
(四)展示項目
當學生完成項目任務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小組組長收集車標,并且對此進行展示。在展示過程中,學生的自信心得到培養,能夠從中獲得成就感。同時在多個學生展示過程中,學生還可以發現自身不足,以此在下次實訓中,能彌補自身不足,提高自身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五)評價總結
評價總結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和學生專業技能。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主要采取教師評價、小組評價、小組互評的方式,評價內容包括學生參與積極性、合作能力及成果等,通過此活動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
總而言之,中職教育中鉗工實習教學對學生未來發展十分重要。因此,教師應重視學生鉗工實習教學,利用項目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張志忠.項目教學法在鉗工生產實習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科技與創新,2016(20):122-125.
[2]張建安.關于項目教學法在鉗工實習教學中的應用思考[J].才智,2015(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