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鴻鵬

【摘要】面對垃圾滲濾液對水體、土壤等生態環境及人類健康造成的危害,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膜生物反應器作為較有發展前景的技術之一,具有出水水質好、污泥產量低、易于全自動控制等優點,本文主要闡述膜生物反應器類型,以及膜生物反應器及其組合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的應用研究。
【關鍵詞】膜生物反應器;垃圾滲濾液;應用
目前,處理垃圾滲濾液的方法主要由生化法、物化法、膜分離法等。經研究表明,垃圾滲濾液經生化法或生物+常規物化法處理后,不能消除難降解有機物,從而使得出水無法達到國家要求的排放標準。膜生物反應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是將膜過濾法和生物法相結合的工藝,與傳統生物工藝相比,MBR工藝具有固液分離效率高、出水水質好、污泥產量低、易于全自動控制等優點。
一、膜生物反應器的類型
MBR工藝按照膜組件放置的位置不同,可將其分為分置式膜生物反應器和浸沒式膜生物反應器兩大類:
(1)分置式膜生物反應器是膜組件與生物反應器靠管線和泵相連接,廢水先經生物池反應、去除一部分有機物及氨氮后,在靠泵增壓后進入膜組件,經膜組件過濾、截留懸浮物及大部分溶解性物質,從而凈化廢水,于此同時濃縮液回流到生物反應器內。分置式MBR具有易于控制、便于清洗、能耗大、運行費用高等特點。
(2)浸沒式膜生物反應器是將膜組件置于生物反應器內,采用間歇的運行方式,當廢水進入浸沒式MBR后,經生物降解、去除一部分污染物質,再由抽吸泵或高位差的作用下、經膜過濾出水,從而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浸沒式MBR反應器底部設有曝氣裝置,不僅能為反應器中的微生物提供好氧環境、維持好氧微生物的生存,還能使混合液隨著氣流向上流動,在膜表面產生剪切力,靠空氣和水流的擾動來減緩膜污染。與分置式MBR相比,浸沒式MBR具有能耗低、占地面積小、不堵塞膜纖維中心孔等特點。近年來,由于膜成本逐漸降低,MBR工藝已在垃圾滲濾液中廣泛使用。
二、膜生物反應器在垃圾滲濾液中的應用
膜生物反應器能有效去除垃圾滲濾液中的有機物,一般在條件適當的情況下,可去除COD達到70%以上,謝珊等采用間歇式膜生物反應器處理垃圾滲濾液,在HRT為2天、SRT為30天的條件下運行,可使得出水COD降至0.32~1.2 gm。但不同年份的滲濾液,其理化性質也不同,如表1所示,越年輕的滲濾液、其可生化性也就越好,隨著時間積累、滲濾液難降解的有機物逐漸增加、廢液的可生化性也逐漸變差,其處理難度也在增加,滲濾液中的大分子物質易被MBR工藝去除,但小分子物質如腐殖質很難被MBR徹底凈化。單一的MBR工藝很難使得出水達標,而納濾和反滲透工藝可有效去除小分子物質,因此采用MBR工藝與納濾或反滲透等組合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靳云輝等人根據四川省某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廠滲濾液的特點,采用外置式MBR+NF+RO工藝進行處理,經調試后工藝穩定運行,使得出水COD達到31—52mg/L,出水水質指標達到《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 16889—2008)的標準。
氨氮濃度較高既是垃圾滲濾液的特點、也是廢水處置的難點,MBR對氨氮的去除利用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一般設定SRT為15—25天,可滿足硝化—反硝化要求,當系統穩定運行后,氨氮去除率可達到80%—90%。葉杰旭等采用缺氧/兩級好氧MBBR—MBR組合工藝處理經EGSB預處理后的垃圾滲濾液,實驗證明,該工藝對氨氮的去除效果明顯,在進水氨氮約為1650mg/L的前提下,對氨氮的去除率達到99%左右。鑒于MBR膜的過濾截留作用、可有效去除垃圾滲濾液的懸浮物和色度,平均去除率可達到90%以上。在實際工程應用中,也多采用MBR及其組合工藝對垃圾滲濾液進行處理。
三、小結
鑒于垃圾滲濾液具有污染物濃度高、成分復雜、可生化性差等特點,采用MBR及其組合工藝對垃圾滲濾液進行處理,可有效截留污染物質、且高效脫氮,使得出水達標,因此采用MBR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具有較廣泛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