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兵
【摘要】2016年,“十三五規劃”將大數據上升為國家戰略。本文針對我國目前政務信息資源的發展狀況、政府職能的轉變方向和利用政務大數據面臨的問題,闡述了政務大數據平臺的定位、技術架構、功能和管理功能,并結合典型的政務應用場景,說明運用大數據開展政務大數據應用的方法和過程。通過對比大數據與傳統信息化建設方式的差異,說明必須改變現有的政務信息化建設模式,通過將政府數據資源與各類社會數據資源相結合,通過融合創新,推動“服務型政府”的實施。
【關鍵詞】大數據;政務大數據平臺;電子政務
長期以來,政府各部門內部擁有著大量城市基礎數據資源。然而由于管理體制不完善規范,反復收集,混亂,多個號碼都參與的權力下放;各部門的指標是自包含的,有不同的標準且共享性差。隨著政府過渡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管理功能,則需要全面、準確地把握整個區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加強決策能力政府部門和政府部門之間的整合信息資源。共享的需求越來越接近,但目前的信息部門之間共享主要是點對點網絡,沒有統一的數據交換管理平臺。因此,現今迫切需要建立政府大數據和信息交換的平臺。
一、政務大數據概述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引發了社會各個領域的數據革命。擁有大量數據并進行分析和挖掘已成為各行各業的趨勢。大數據催生了政府大數據的概念,這與傳統的政府數據不同;在數據類型方面,政府大數據不僅包括結構化數據,還包括大量的實時非結構化數據;政府的大數據不僅包括政府在部門業務流程中收集和生成的數據,還包括通過統計調查,網絡輿論治理,氣象,環境等方式獲得的企業和個人的社會和民意數據,以及通過物理設備收集的運輸數據和其他環境數據。與此同時,政府大數據與其他行業數據不同。政府的大數據涉及經濟,社會,教育,文化,醫療,環境,工業,農業,旅游等領域,其復雜性遠遠大于特定的領域或行業,許多數據只能由收集和擁有政府部門,普通企業和個人無法獲得。作為一種豐富而獨特的大數據資源,政府大數據是其存儲的基礎,但將其重振為其價值是有意義的。
二、大數據平臺基本架構
在大數據平臺的技術架構中采用多層可擴展的框架結構。它具有高可擴展性和便捷的系統開發和維護性能。它符合當前的多層應用結構,適用于多級和多級數據倉庫的應用特點。
數據源層:包括政務部門找那個各個業務系統的數據和一些外部資料。
數據集成層(ETL):主要完成源數據的提取,傳輸,轉換和加載到中央數據平臺。此過程也稱為ETL處理。它需要配備ETL服務器來完成數據提取,轉換和加載。數據采集層必須能夠適應和滿足這些變化和需求,保證數據及時、正確、完整地進入數據倉庫。
通用數據支持層:作為整個數據倉庫的核心,它存儲和管理來自各種源數據系統的數據,并為訪問用戶提供數據服務。根據邏輯數據模型子主題(包括當前數據和長期歷史數據)來組織,重建和存儲數據。該層的核心是邏輯數據模型的規劃和設計,這是所有應用程序的基礎。
中間服務層:包括WEB服務器、應用服務器等。該層為用戶訪問中心數據平臺提供各種服務方式,從而實現訪問方法的多樣化和信息訪問的透明性。
訪問控制層:該層位于用戶層和應用服務層之間,為用戶層提供統一的門戶,安全認證和用戶權限管理,為用戶提供報告和查詢文檔的個性化管理。
用戶層:包括各種終端用戶,根據用戶使用數據倉庫的方式和特點,系統用戶可分為業務人員,業務分析員,決策者和知識工作者。
大數據平臺通常采取多層的技術架構,復雜的應用架構以及分布式的數據架構,因此能夠良好的為政務大數據進行數據處理分析決策等服務。
三、政務大數據平臺在電子政務領域的應用
大數據技術始于互聯網行業,逐步擴展到金融,工業,電信等各個領域,產生了巨大的產業空間和社會價值。后來,它開始進入政府領域。在我國,所有政府部門都掌握了一些構成社會基礎的原始數據。這些數據在各政府部門的業務系統中可能看似靜態和單一,但如果政府能夠有效地將這些數據關聯起來形成大數據并進行挖掘分析和統一管理這些數據,這些數據的價值是不可能的估計。政府公共信息大數據平臺是新技術背景和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支撐系統。這是實現國家現代化和信息化的基礎工程。通過政府公共信息大數據平臺的建設,政府的公共信息資源高效整合和深化應用系統,為政府、企業和公眾的相關應用程序提供數據支持服務。
四、小結
隨著政府數據組織的不斷規范化,采集的連續精確性和開放性的不斷擴大,政府大數據的服務和應用將變得更加鮮明和深刻。圍繞政府數據的存儲,共享和服務,配套基礎設施是完善的,但從政府數據生命周期的整個過程來看,基于政務事務,統一標準基礎設施平臺的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政府的公共信息數據大數據平臺無疑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而政府公共信息大數據平臺的技術實施將是下一步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