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九梅
[摘要]所謂的“學習共同體”,又稱為“學習社區”。是指由學習者以及諸如教師、專家、輔導者等助學者所共同構成的團體,他們彼此之間在學習過程中互相交流并對各種學習資源進行分享,從而共同達成相應的學習目標。由此在此過程中,成員之間將相互影響,因而也促進了人際關系。
[關鍵詞]中職;學習共同體;教師群體
[中圖分類號]? G712???????????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6-0269-01
當前,我國絕大多數的計算機教育均僅停留在師徒結對式、尖子選拔式以及單向競爭式等落后的培養方式階段。雖然,目前也有不少中職院校正致力于對校本教研方式的優化,并且建立了相應的激勵與請假機制,但卻因教育改革的過于頻繁而讓許多計算機教室感到應接不暇,加之許多的中職計算機教師,其本身并不具備較強的學習意識,故面對學校開展的各項培訓工作,許多教師都缺乏參與熱情,這便使當前的中職教師普遍呈現出為學習而學習的現象。
一、學習共同體的內涵及其特征
要想切實構成學習共同體,參與者自主、自愿無疑是最重要的前提。當然,在此過程中,有關技術與資源的分享、價值觀以及寫作等精神當屬構建學習共同體的核心,而基于自主自愿的原則,方能形成一條有效的紐帶將參與者連接到一起,繼而逐步形成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先進學習組織。
同歸對學習共同體基本內涵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學習共同體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征:(1)自愿性。上文中我們提到,參與者自主、自愿是構成學習共同體的重要前提,其原因便在于,相較于其他社會團體,學習共同體并不會牽扯到其他方面的利益,而維系成員之間的紐帶是相互切磋與學習的氛圍和意愿,故而參與者本身的自主性便顯得尤為重要。(2)同一性,學習共同體的精髓便是擁有統一的行動理念以及共同的奮斗目標,也正因此,方使學習共同體之中形成了一股良好的文化學習氛圍。(3)認同感。在該團體中,情感是維系團體的基本,加之該團體并不會產生利益上的沖突,故而極易構建起平等對待、相互信任的關系,當然,這些均源自于團隊成員對團體的高度認同。(4)共享性。組成學習共同體的每一名成員,其均承擔著分享自身特有技術、知識及經驗的責任及義務,且由于個人與團體目標的趨同性,將能更好地促進個人的專業發展。
二、中職學校教師學習共同體建構途徑
(一)更新教育觀念,適應時代教育改革需要
所謂的“學校學習共同體”,即一種基于學校領導的角色定位所提出了一種全新理念,且同時也意味著學校領導將決策權下放到各學科教師。面對如今這種教育事業愈發現代化的今天,最具發言權的當然是工作在教育最前沿的計算機教師,因此,相較于學校領導,教師無疑更了解目前的教育已然發展到了怎樣的地步。因此,作為學校領導,其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也務必改變自身傳統的領導觀,尤其是要改變以往“命令式”的領導方式,改以用自身的才華及熱情來讓教師信服,如此方有助于構建起高素質的計算機教師隊伍。不僅如此,基于時下的社會環境,學校領導亦當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思想,且作為學校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校領導還應充分發揮自身的模范帶頭作用,以實際行動來感染教師及學生,從而強化計算機教師隊伍學習共同體的核心價值觀。至于計算機教師,其作為學校學習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對自身的責任及義務予以科學的解釋及回應,并基于團隊精神的感召而充分發揮自身效能,如此方能在促進學校學習共同體合理構建的同時帶動全體教師為該愿景的實現而努力奮斗。
(二)轉換計算機教師角色,發揮計算機教師主導作用
1.加強專業引領,提高變革質量
所謂“專業引領”,顧名思義,即指基于擁有專業背景的資深專家、研究人員以及教育界知名人士引領的指導。而計算機教師通過與以上成員構成學習共同體,其不僅有助于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且對中職計算機教育的發展亦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2.充分發揮同校計算機教師互幫互助的作用,營造專業合作的文化氛圍和精神面貌
通過本校全體計算機教師互幫互助的形式,實現全校范圍內計算機教師之間知識、技能、經驗、資源的共享,實現學校計算機教師一體化的管理。但無論是哪種方式,都要注意計算機教師之間關系的融洽和平等互信,始終圍繞實現參與的每個計算機教師專業得到充分發展的中心展開,實現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師職業技能和文化課程的全面協調發展。
(三)建設團隊文化,實現計算機教師勞動的高效低耗
要想切實促進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合理構建,則務必要加強對計算機教師團隊文化建設。由于實行學習共同體之后,中職學校的領導管理層做了“瘦身運動”,管理幅度得以拓展,在此情形下,需要以正確的思想加以引導,才能充分發揮學習共同體的優勢,并避免該團體走向另一個極端。
總之,構建計算機教師學習共同體的目的絕非僅是將計算機教師組織到一起來促進某一目標的達成,而是要通過梳理共同的學習目標來促進教師之間的良好交流,如此一來,不僅教師個體將得到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而且能同時促進學習共同體的全面進步。
參考文獻:
[1]鄭建芳.中職學校教師學習共同體建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
[2]寇義鋒.中職學校教師學習共同體構建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