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蓮
[摘 要]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應用的領域越來越廣泛。在農藝專業教學中應用信息化手段,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學習專業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自主化,提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實現讓學生學會學習。
[關 鍵 詞] 農藝專業;信息化;應用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193-01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化已經與我們的教學密不可分,現代教育教學技術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作為中職的一名專業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更好地結合專業特點應用信息化技術,這是我們首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緊跟時代步伐,開展信息化教學
2018年1月31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稱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普及率達到55.8%,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9.1個百分點??梢哉f,我們的學習與生活已經與互聯網密不可分。那么,作為網絡時代的特征——信息化在教育領域中應用的狀況如何呢?
這幾年,江蘇省教育廳組織開展的中職學校教師教育教學大賽,其中就有信息化大賽、微課競賽等項目比賽,這是順應潮流趨勢的高屋建瓴之舉。作為中職的一名普通專業教師要利用好這個機會,好好的觀摩、學習,掌握信息化教學方法并能在平時的教學中學以致用。
二、利用信息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為中職教師,應該有很多同行會為學生的“學困”頭疼苦惱。眾所周知,中職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屬于在初中階段被“無視”的群體。在學校的具體表現便是課堂不認真聽講、出神發呆,或者竊竊私語、做各種小動作,更有的干脆睡覺。我們該如何做才能讓這些孩子真正回到課堂上,回到書本上,真正地向學呢?
想要學生認可我們的“道”,那我們首先必須找準他們的喜好。他們的喜好是什么?網絡是絕大多數學生的不二選擇。在網上他們能放飛自我、展示個性、愿意與人進行不設防的交流。我們如果能用好這一工具,就能讓網絡發揮出良性的作用。信息化教學正是基于網絡的一種教學方法,更是會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而不斷地發展,具有無限的延展性。現在的中職學生幾乎人手一部手機,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安裝相應的學習軟件,嘗試他們喜愛的學習方法。比如,教師通過組織應用“學習通”APP、藍墨云班課等與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虛擬教學環境。教師在APP中建立班級群,讓學生掃碼加入,這些都是很有趣的事,學生會很樂意配合。在班級群里可以建課堂、設課程、添加教案、課件或微課視頻,或者布置預習、復習、作業等任務,并要求學生及時完成并在系統中予以反饋。在群中,教師和學生可以進行遠程交流,學生就可能把在課堂或當面不敢講、不愿講或不好意思講的問題和心里話說出來,使教學雙方形成良好的交流環境。在信息化教學的幫助下,把教學從課堂進一步延伸到課外,不僅可以加大教學容量,還可以幫助學生找回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促使他們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三、整合資源,找準專業與信息化教學的結合點
找準專業與信息化教學結合點,認真整合所需的各種教學資源,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比如,在農藝專業課教學中,有些內容要在田間花費很長時間來講解和教學,就可以在應用APP中提前發布課前預習任務,可以文字也可以微視頻簡單介紹課堂所學內容,并指明教學重難點,讓學生有側重地帶著問題進行田間實踐,并可以在網絡上查找和搜集相關資料。課堂教學可以根據學生課余搜集的資料選擇投影儀或教學一體機或其他設備,原則上是簡單實用就好,不可過多的追求設備使用而喧賓奪主、主次不分。課后通過APP布置作業,檢查課堂所學效果,學生在做題后能及時對照答案,這種反饋利于學生迅速訂正錯誤,鞏固所學知識,達到及時反饋的目的。這樣,在一次次類似“闖關”游戲的學習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培養他們良好的預習、復習、作業習慣。這就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對信息化各類資源很熟悉,能找準這兩者的結合點統籌運用,做出精品的信息化教學課堂。
四、結合專業實際,設計信息化教學內容
專業課教材要體現中職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培養以應用能力為主的畢業生。因此,在設計信息化教學內容時也要體現這一點。比如,農業專業學習中,通過幾節課的學習可能無法呈現植物生長的漫長過程,講解難懂而枯燥,這時就可以用微視頻動畫的形式呈現植物生長的全過程,不同時期植物的生長特點、水肥要求、病蟲害防御等知識一目了然,不僅解決了知識要點,還了解了植物生長的全過程,跳出了時間、空間和季節的限制,使課程更加生動,學生樂于探索。這不但豐富了學生的學識,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實際運用能力,增長了學生的才干。
信息化教學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它也只是教學手段的一種應用,我們不能一味依賴它。因為再好的教學手段、方法如果長期使用也會變得單調乏味。因此,要把信息化教學方法和其他教學方法、手段結合起來靈活運用,這樣便會使課堂教學富于變化,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關注課堂,關注學習,使他們走上一條良性的學習軌道,成為建設社會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左少強.中職農藝專業教學探究[J].南北橋,2017(24):7.
[2]鐘永鋒.從中職教師信息化大賽談數控應用技術專業教學改革[J].電腦迷,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