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寬
摘 要:武術教學是民辦高職院校發展體育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民辦高職院校學生身體綜合素質和培養學生意志品格的有效手段,更是傳承和弘揚中國武術的重要途徑。本文將從武術教學在民辦高職院校教學中的地位,同時深入分析民辦高職院校中武術教學過程中凸顯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武術教學在民辦高職院校實施開展的有效對策,以促進武術教學在高職學校體育教學獲得重視,為弘揚中華武術奠定良好而堅實的基礎,讓中國武術走向世界。
關鍵詞:民辦 高職院校 武術教學 開展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b)-0151-02
武術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瑰寶,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武術注重內外兼修,以技擊的攻防為主,以套路和技擊格斗為輔的豐富多彩的傳統體育項目,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民辦高職院校肩負著向社會輸送大批高素質的新全能型人才,武術教學的融入有助于學生全方位的個發展,幫助學生快速與社會接軌,擔負起建設祖國的責任,同時也是對民辦高職院校教育體系的豐富和補充。
1 武術教學在民辦高職院校開展的重要性
民辦高職院校作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有力途徑,應當肩負起弘揚中華武術的神圣使命。因此武術教學在民辦高職院校的開展至關重要,對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過硬心理素質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可小覷。
1.1 有利于提高民辦高職院校學生高尚道德情操
高職院校應當重視培養學生道德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一方面,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在取得多方面可喜成績的同時我國青少年的道德情操受到了西方價值觀的嚴重影響,致使青少年的三觀發生了偏離,需要及時糾正。然而中國武術教學歷來非常重視武德,注重禮儀和修養,培養責任感,更是培養青少年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徑,這也是教育專家選擇和認同武術教學作為培養青少年勇敢真誠價值觀、良好道德品質以及強烈責任感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為推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奠定了基礎,更是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設,因此武術教學對民辦高職院校教學體系至關重要,不容忽視,也不能忽視。
1.2 有利于增強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綜合體質
眾所周知,高職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的差別就是教育的專業性,民辦高職院校注重學生專業技術水平的培養,都是建設祖國應用型人才,對于身體素質和體制的要求,高職院校更為嚴格,因此武術教學對于民辦高職院校學生提高綜合體制有著重要的意義。武術教學是將身體教育和文化教育融為一體,在促進青少年學生身體發育的同時還能培養其自我防衛意識,文化素養和綜合體質都得到了同時的提高,為實現強大中國輸送綜合素質過硬的全能型人才。
1.3 有利于提高民辦高職院校學生民族精神
武術運動具有豐富的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底蘊,是辛勤的華夏勞動人民長期社會實踐積累和豐富起來的民族精神養料。因此我國教育部明確提出將武術作為培養青少年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通過武術教學培養學生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民辦高職院校開展武術教學有利于學生提高民族精神,不僅培養了厚德載物的精神,還是良好禮儀養成的重要開始。
2 民辦高職院校開展武術教學凸顯的問題
2.1 對武術教學缺乏正確認識
武術教學在民辦高職院校開展取得的成績并不明顯,這是因為缺乏對武術教學的正確認識,沒能重視武術教學在高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導致武術教學的開展實施效果不盡如人意。一直以來,高職院校始終沒有把武術教學與其他學科平等對待,無論是財政的投入、施設建設以及教師資源的分配都明顯不足,將導致武術教學無法良好開展,更無從談及武術教學質量的提高。缺乏對武術教學的正確認識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沒有良好的引導,學生對武術缺乏激情,并且由于學生基礎的參差不齊,武術的練習有“花拳繡腿”之感,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沒有幫助,反而只會漸行漸遠,那么武術教學正在民辦高職院校的開展就更加舉步維艱了。
2.2 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
興趣熱情的高漲有助于學生全身心的融入課堂,這就需要老師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然而,武術教學方式一直停留在首先聽講解,在看示范,最后重復練習的簡單枯燥的傳統教學模式,難以激發武術教學課堂的生命活力。與此同時,武術教學還缺乏以學生為中心的新時代素質教育理念和手段,難以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更談不上學生的創新能力。武術教學除了方式陳舊的教學方式外,武術教學的內容也簡單沒有新意,使得長期重復同樣動作的學生更加反感武術課堂,對學生的學習也沒有太多的幫助。
2.3 不充沛的資源配置
由于武術教學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對于武術教學需要的各類資源顯得十分緊張,不能滿足正常的武術教學開展。首先,教師配置的不平衡。許多民辦高職院校會為了減少開支,從而招聘老師的人數有限,經常是一個老師要帶幾個班,甚至是一個老師帶所有班級的武術課,教學效率大大折扣。況且有些老師并不是專業的武術教師,因此無法正確指導學生做出規范的武術動作,不利于學生的身體成長。其次,武術設施的不充足。豐富充足的武術設施建設是開展武術教學的前提條件,但是諸多民辦高職院校的武術場地施設陳舊不堪為更換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有的學校甚至沒有武術教學設施,單純的認為武術就是重復練習動作僅此而已,沒有關注學生成長階段該有的鍛煉。最后,武術教學財政投入力度不夠。武術教學資源的不足最關鍵就是財政的力度不夠,因此達到武術教學所要求的條件,不能為武術教學提供有力的保障,各方條件的不足是武術教學在民辦高職院校寸步難行的阻礙。
3 武術教學在民辦高職院校開展的對策
針對現階段武術教學在民辦高職院校開展凸顯的問題,提出了應對方案,以推進武術教學開展實施。
3.1 樹立正確的武術教學理念
新時代素質教育要求高職院校培養綜合體制過硬的高素質專業性技能人才,因此需要學校樹立正確的武術教學理念,制定出良好的武術教學課程安排,完善相關武術教學所需設施,為民辦高職院校順利開展武術教學,實現武術教學的長久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2 創新武術教學方式
提高武術教學的質量,需要不斷創新武術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全身心融入課堂,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陳舊的武術教學方式已不適應。基于此,應當將技術與理論結合起來,不能單注重學生的武術動作練習,還應與理論結合起來,因為不教授武德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方式,在傳授武術技能鍛煉的同時要加強武術知識理論的學習,以解決武術理論知識匱乏的現狀。只有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將武德融入技能練習中,才能為建設中國特色實惠主義事業輸送全方位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3.3 均衡武術教學資源的配置
均衡的教學資源配置是開展武術教學的必要前提。不要求民辦高職院校對武術教學特殊對待,但至少要平等對,均衡配置武術教學所需的各項資源。一方面是教師資源的配置。教師是教育的傳播者和實施者,沒有專業的武術教師帶領學生,難以培養出專業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是武術場地和器材的配置。武術教學環境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因此優化配置民辦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環境勢在必行,才能符合新時代圖景下民辦高職院校的發展需求。由此應當適當合理的引進先進的武術器材和設備,加大武術訓練場館的建設,吸引更多的學生,推動武術教學和其他體院項目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菁,張磊.高職院校德育教育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8(18):31.
[2] 王利平,文菁,蘇捷.武術在高校發展的問題與解決方法——以高職開展武術學習為例[J].現代交際,2010(10):167.
[3] 蔡仲林.試論學校武術教學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25(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