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緒偉
摘 要:現代體育改革進程的持續推進,政府相關教育新政策的出臺,案例教學法逐漸在教育領域得到推廣。本次研究根本目的在于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喀什大學籃球裁判教學當中,推動喀什大學傳統籃球裁判教學的發展。研究方法包括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以及邏輯分析法,以此來挖掘案例教學法在喀什大學籃球裁判教學當中的應用優勢與具體成效。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喀什大學 籃球裁判教學 實驗對比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7(b)-0138-02
隨著高校籃球運動熱潮,案例教學法也已經滲透到各個高校的籃球裁判教學當中。旨在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對裁判技巧的掌握,為應對高校就業緊張提供依托與保障。本次以喀什大學籃球裁判教學為例,談案例教學法的具體應用。
1 案例教學法在喀什大學籃球裁判教學中的應用可行性分析
1.1 符合我國教育新政策要求
自2013年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兩個全面,三個加快”決定的提出,使得教育改革明確新的發展方向。在新政策的要求與指導下,要求教育改革的持續推進。在喀什大學的體育教學實踐中已經開始逐步去探索案例教學法的具體應用,展現出了強大的育人功能。在日后該大學的改革進程當中,案例教學法勢必成為推進改革進程的關鍵與核心[1]。
1.2 符合籃球裁判教學基本特征
從高校籃球裁判教學的本質出發,其具備較強的專業性與復雜性。這種特點的存在導致教學內容出現一定的復雜性特點。喀什大學裁判教學階段,要求籃球裁判教學內容可以從基礎理論知識入手,遵循《籃球規則》及《籃球裁判員手冊》當中的基本要求,結合圖片演示以及文字案例的方式向學生去描述與展示信息內容,從而創建一個問題的情境,讓學生可以在裁判教學當中去主動解決問題,滿足學以致用的基本目標。例如,吹罰的準確性、裁判員之間的配合等相關內容,都需要教學與具體實踐過程之間的相互關聯,保證案例教學與籃球裁判教學之間的協調發展。依據案例教學當中的內容實現圖文結合的基本目標,將聲像等基本表現形態展現出來,從而去帶入到學習情境當中,手腦并用,達到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2]。
2 案例教學法在喀什大學籃球裁判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2.1 建立教學案例庫
建立教學案例庫是喀什大學得以開展案例教學法的基礎條件,也是最為核心的內容。建立教學案例庫需要教師做好案例的搜集工作,根據教學的基礎原則去編制教學案例內容,保證目標的一致性,做好對教學案例的分類存儲,從而保證案例得以應用其中。建立教學案例庫需要遵循相應的原則。其一,生活性原則。需按照社會生活的基本邏輯,做好精心的整理與設計工作,保證案例具有較強的真實性目標,從而有據可查,以此來增強案例的針對性與可用性;其二,理論聯系實際。每一個案例都需要以基礎理論知識為核心,確保各裁判環節清晰具體,滿足思考學習的基本要求;其三,典型性原則。要確保案例具備較強的典型性,能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引導學生逐步理解裁判教學的內涵;其四,案例的不斷更新。依據籃球規則的變更,案例內容也應該隨之變更。
依據教學案例庫建立的基本準則,需要針對性的做好案例分類工作,從而依據籃球裁判教學的基礎內容做好具體評判工作。在案例選擇的過程中需要遵循案例庫建設的基本準則,確保案例內容的有效選取與案例價值的呈現。而表現在案例分類上,則要求做好案例的具體分析工作,保證喀什大學教學案例庫的建立能夠真正為教學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3]。
2.2 選擇與運用案例
喀什大學在籃球裁判教學案例庫建設完成之后,需要有效的選擇與運用案例。學生在接觸到籃球裁判教學階段,技能的掌握主要是依據裁判理論學習與臨場實踐學習來完成。這一整個學習階段,本質上來看是一個系統性的知識積累的過程。此過程主要分為初步學習階段、鞏固提高階段與熟練掌握階段。
初步學習階段:初步學習階段指的是學習者本身從未知到認知的初步學習過程。教師在這一階段的課程內容講解也僅僅是以籃球規則與裁判法的記憶為主,強調基本功的掌握。鞏固提高階段:該階段,教師依舊需要借助案例庫當中的內容,通過大量的圖片與視頻案例進行教學實踐,從而來進一步增加學生學習內容的立體性與全面性。根據案例教學,做好理性的分析。當然,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文字案例,設置相關性問題,引導學生來主動探究,為鞏固提升提供條件[4]。熟練掌握階段:進入到熟練掌握階段,學生具備較強的裁判專業知識與實踐知識,形成良好的裁判員形象。該階段對于教學案例庫當中內容的選擇則傾向于深層次的裁判技巧與實踐技巧,用一場完整的比賽視頻讓學生去感知與體會,全面把控整個賽場的節奏,提高學生執裁水平。
3 案例教學法在喀什大學籃球裁判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以喀什大學2013級體育教育專業兩個籃球專選班為研究對象,從中隨機抽選50名學生,這50名大學生均為男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小組25人。其中對照組采用傳統的籃球裁判教學方法,實驗組則采用案例教學法。經過為期四周的教學實踐,得出結果如下。
3.1 實驗后學生體能測試結果分析
實驗后體能測試結果如下:實驗組20m折返跑97次以上25人,108次以上22人;對照組20m折返跑97次以上25人,108次以上23人。實驗組3000m平均用時13min19s,達標人數25人;對照組3000m平均用時13min22s,達標人數25人。
根據體能測試結果發現,實驗組于對照組在體能表現上并無顯著性差異,說明需要通過科學的訓練方法才能夠顯著提高,不影響本次實驗效果。
3.2 實驗后學生裁判理論知識結果分析
裁判理論學習作為籃球裁判教學的基礎,在實驗之后裁判理論調查結果如下所示:實驗組傳統題型平均值34.3,運用題型平均值43.5;對照組傳統題型平均值33.6,運用題型平均值35.6。
從裁判理論知識的測試結果可以發現,在實驗周期結束之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傳統題型上面并無差異,差異的來源為運用題型,實驗班對于運用題型的掌握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實驗組應用案例分析法教學效果顯著。
3.3 實驗后學生執裁水平結果分析
執裁水平是決定教練員綜合素質的關鍵,實驗后學生裁判理論知識測試結果分析如下所示:實驗組手勢和程序平均值7.6,區域與分工平均值6.9,移位與選位平均值6.8,球出界情況平均值7.2,罰球管理平均值7.5,暫停替換平均值6.9;對照組手勢和程序平均值6.9,區域與分工平均值6.2,移動與選位平均值6.0,球出界情況平均值7.5,罰球管理平均值7.0,暫停替換平均值6.7。
根據實驗調查結果得出,表現在手續和程序、區域與分工以及移位與選位方面呈現出顯著性關系。說明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效果與側重點集中在這幾個方面,教學效果顯著。
總之,案例教學法在喀什大學籃球裁判教學當中的應用,從實驗后的效果來看,表現在理論與實踐層面作用顯著,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方法,值得全面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炎焱.淺析案例教學法在籃球裁判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2(40):77-78.
[2] 梁棟.案例教學法在籃球裁判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2(36):75-76.
[3] 李興祥.高校籃球裁判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4(17):73-74.
[4] 余松林.微格教學在體育教育專業籃球裁判技能教學設計中的應用探討[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8):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