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博文
摘 要:競技體育市場化與提交結合模式是當今國際體壇各項目發展的普遍趨勢,我國從1994年足球項目市場化以來,先后有了籃球,排球,乒乓球等項目的市場化,近幾年,隨著擊劍運動在中國的逐漸普及,仲滿,雷聲,中國女子重劍先后在奧運會奪金,打破了歐美人在該項目上的壟斷,讓我們逐漸看到了亞洲人,中國人的擊劍也逐漸強大起來,這樣的大背景下,擊劍項目在中國的開展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本文從中國擊劍俱樂部聯賽著眼,探尋當前擊劍項目在中國發展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擊劍 市場化 俱樂部
中圖分類號:G8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a)-0164-02
自2009年開始,中國擊劍協會在體制內的全國擊劍冠軍賽,錦標賽,總決賽之外又推出了中國擊劍俱樂部聯賽,參賽對象為業余選手,學生選手,退役滿3年的專業運動員,為了增加比賽的社會關注度,比賽甚至歡迎港澳臺選手及外籍選手前來參賽,經過9年的發展,目前中國擊劍俱樂部聯賽已經具有很大的規模,每年伊始在不同城市先后設6站分站賽以及一站年底的年終總決賽,每次比賽都設有設花劍、重劍和佩劍三個劍種的比賽,開設U10、U12、U14、U16、U19、17+、40+以及公開組等8個年齡組的男女個人賽(A、B組)和U10、U12、U14、U16、17+、公開組等6個年齡組男女團體的比賽,受到的社會關注度也越來越大,可謂是貫穿全年的中國業余擊劍盛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8年中國擊劍俱樂部聯賽昆山站。
1.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為文獻資料法、數據統計法、邏輯分析法。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2018年中國擊劍俱樂部聯賽開展狀況概述
2018年的賽季,中國擊劍俱樂部聯賽共有4項分站賽,分別在4個城市舉辦,昆山、長沙等以及一站年終總決賽。每個分站賽為期3天,設花劍、重劍和佩劍三個劍種的比賽。每站比賽設置超過100條劍道,每站分站賽都有超過3000名選手參賽。
中國擊劍俱樂部聯賽誕生于2009年,旨在為全國擊劍愛好者提供比賽、交流、學習的機會,促進擊劍運動在中國的發展,特別是在青少年擊劍愛好者人群中的普及。
2015年12月31日,盛力世家憑借一流的專業賽事運營水平與豐富的體育營銷經驗和一直以來對推廣擊劍運動的投入,最終成為中國擊劍俱樂部聯賽的運營商。有著豐富賽事運營經驗的盛力世家擁有全媒體傳播平臺,全年賽事網絡全程直播,充分保證持續性及多樣性,每站賽事宣傳報到的媒體價值超過165萬。比如去年2017中國擊劍俱樂部聯賽受到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體育報、人民網、國際在線、搜狐、新浪等主流媒體矩陣及垂直類微信公眾號“愛擊劍”的跟蹤報道,賽事影響力不斷擴大。
2.2 賽事組織工作
2018年賽季第一站來到江蘇昆山,于3月23日、24日及25日在昆山國際會展中心舉辦,這次比賽共在場館內搭建出109條劍道,有超過3500名各個年齡層的選手參賽,賽事承辦方共安排了130多名專業擊劍裁判,以及各崗位工作人員100多名,在各個組別總共進行了5000多場比賽,包括個人賽和團體賽,如此規模的賽事,對主辦方的組織工作來說是巨大的考驗和挑戰,中國擊劍協會副秘書長王峻燕介紹,2018年中國擊劍俱樂部聯賽將由原來的7站比賽減少為5站。“俱樂部聯賽參賽的主體是青少年,而他們的學習任務是比較重的,7站比賽確實比較消耗大家的時間,中國擊劍協會在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后,決定今年的比賽定為5站,4站分站賽,一站總決賽。”這也可以說是一項非常人性化的改革舉措,比賽的籌備與策劃,本來就是在不斷摸索不斷改進中前行。
2.3 擊劍項目俱樂部體制的改革
在剛剛過去的2月,迪拜的亞洲青年擊劍錦標賽,青年組女子重劍個人賽中,我國17歲女子重劍小將余思涵頂住壓力、發揮出色,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在決賽中以15:11戰勝韓國對手,摘得桂冠。余思涵是首批通過《國際青少年擊劍比賽參賽運動員和教練員選拔辦法》選拔出代表中國參加國際重要青少年賽事的大眾擊劍運動員,她并未在體制內訓練,也就是說并未在少體校或者省隊有過訓練經歷,但她憑借在2017年全國青年錦標賽中取得的個人亞軍的優異成績入選了由中國擊劍協會組織的青少年訓練營,進而取得了此次亞青賽的參賽資格,并最終奪冠,這開創了中國擊劍項目由俱樂部選手代表國家參加洲際大賽并奪冠的先例,也是中國擊劍項目市場化推廣與改進進程中重要的一次實踐。
2.4 展望
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佩劍個人冠軍,現國家隊副教練,中國著名擊劍運動運仲滿表示,為國家挑選擊劍人才的目光應該放得更長遠一些,不應局限于體制內,俱樂部和學校體育的蓬勃發展,為選材提供了多元化的途徑,這對擊劍項目在中國的可持續開展是相當有利的。據《擊劍運動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中國將建造一批良性發展的擊劍運動中心,培育一批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和富有創新活力的中小企業、社會組織,形成700家以上具備高水準的擊劍運動俱樂部,直接參與擊劍運動的人數超20萬。作為目前國內擊劍領域最大規模的賽事,承辦方盛力世家將繼續攜手中國擊劍協會打造中國最具權威的擊劍聯賽,為國內外擊劍愛好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賽事平臺。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許多家長都不太愿意把孩子送到專業的體校去訓練,一方面不舍得孩子吃苦,更多的因素則是孩子們有了多元化多渠道的訓練途徑,比如學校,比如俱樂部等等,而接受業余訓練,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孩子們接受文化課教育的權力和時間精力,這才是體育的體教結合與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之道,也是西方沿用了一百多年了成功經驗,一個開放式的選拔系統,讓業余選手和專業選手通常競技,公平競爭,這對于業余選手們將來走向國際賽場,進入國家隊是一個不小的機會甚至是激勵,這在未來或許將成為可能。
3.2 建議
3.2.1 業余訓練與專業訓練的融合
大批大眾民間選手的涌現,反映了擊劍項目在中國的開展日益普及,而體制內的訓練規模無法滿足大眾選手,尤其是小選手們的訓練需求,畢竟體校的軟硬件規模都有限,那么打破壁壘,實現業余與專業的充分融合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一步,上文提到的余思涵的例子就是一個典型的正面典范,而這也將更激勵民間的大眾選手倍加努力訓練,為我國的擊劍事業的發展形成合力共同進步。
3.2.2 體教結合穩步推進
2018年起,擊劍將納入全國高考統考,初中高中體育加分由原來的70分增加到100分,這讓學生和家長的顧慮又減少了一些,我國有不少高校都特招擊劍特長生,其中不乏北大,復旦這樣的名校,擊劍作為一項貴族運動,由歐洲傳入我國,目前已在我國生根發芽,許多高校都開始借鑒國外,開始設立擊劍隊,參加大學生比賽,甚至世界大運會,這可以說是將擊劍訓練普及到社會,普及到學校,向全社會推廣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 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高勇.體育教學的優化設計[J].蘭州大學學報,2001(SI):92-94.
[3] 伍天慧,譚兆風.體育教學設計與實踐的系統觀[J].體育與科學,2005(2):78-80.
[4] 朱秦潔.基于普通高校開展擊劍運動與可持續發展的分析[J].教育時空,2015(17):146.
[5] 杜韞潔.普通高校擊劍運動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樊枝花學院報,2014(31):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