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亞拉其其格
摘 要:啦啦操傳入中國以來由于其群眾性、觀賞性的特點深受大眾喜愛,創編能力是啦啦操表演或競賽的核心能力。河套學院的啦啦操教學已進行數年,在學生創編能力的培養中發現了結構設計不合理、嚴肅性缺失等問題。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分析評價,發現造成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學模式、師資力量、科學體系的缺失。只有從創編能力的問題入手,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啦啦操教學質量。
關鍵詞:啦啦操 教學 創編能力
中圖分類號:G8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a)-0094-02
1998年我國創建了第一支舞蹈啦啦隊,啦啦操伴隨著CBA的發展逐步進入中國。在隨后的二十年中,啦啦操經歷的從啟蒙到興盛的發展過程,至今成為了大眾熱愛的運動項目之一。河套學院順應體育發展趨勢開設了啦啦操課程,在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經過對啦啦操教學的評價與檢討我們發現河套學院的學生在創編能力中存在問題。為達到教學目標,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分析成為當前啦啦操教學中的研究課題。
1 啦啦操的創編理論與原則
啦啦操雖然具有百年歷史,但在創編理論方面仍缺少相關的系統性研究。整合現有研究成果,可以歸納為幾方面。首先,在動作結構上具有文學結構中風頭、豬肚、豹尾相類似的特點,即以美感作為起始,過程利用高潮迭起的方式加以豐富,結尾處應當簡潔。其次,重視音樂與動作的關聯性,既可以先選定音樂后編排動作,也可以先編排動作后嵌入音樂,但動作編排應當與使用的音樂相呼應。最后,編排階段是創作的重要環節,動作選擇中應當注重創新性。
啦啦操的創編原則應當堅持注重作用用途、參考參與人員素質、保持多元化風格三個方面。首先,作品的用途分為表演與競賽兩種,表演用途的創編中應當注重觀眾參與度,增強對現場的感染力。競賽用途中在競賽規則下進行創編,根據規則要求設置合理的難度以達到獲得優秀名次的目的。其次,啦啦操的參與人員在年齡、性別、身體機能、專業程度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在創編過程中應當參考舞蹈人員的整體素質與特點,設計具有針對性的舞蹈。最后,由于啦啦操的快速發展,風格已經從最初的美國風向多元化方向演化,現在已經有近百個國家參與。
2 河套學院學生啦啦操創編能力不足的表現
2.1 結構設計不合理
目前河套學院啦啦操教學中學生的創編存在結構設計不合理的問題,表現為開頭新穎不足,主體平淡及結尾過長等。啦啦操的開頭應當使用2~4個八拍,利用造型和動力展示整套動作的創新性,從開端吸引觀眾或評委的注意力。目前學院學生在啦啦操的編排中不能設計出新穎、景致的動作,缺乏必要的創新力。在主體部分,一般利用8~16個八拍的前奏基調后既進入高潮部分,通過齊舞的方式烘托氣氛,然后每隔8~10個八拍進入循環提升的高潮動作中。學生創編方面在主體部分存在節奏感不強、幅度小等問題。結尾部分一般為4個八拍以內,利用精煉的造型作為結束動作,或直接將此部分省略。學生創編的作品中為突出設計思路,在結尾處仍會采取較大幅度的動作,導致節奏感受到影響。
2.2 創編要素缺失
啦啦操的創編要素包含動作、服裝、道具、隊形、音樂、難度等多方面。河套學院學生在啦啦操創編中重視動作、道具及難度等要素的應用,在創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輕視服裝應用、隊形編排、音樂選擇等要素,導致創作作品存在不足。啦啦操的成套動作需要借助服裝展示效果,良好的服裝搭配有助于運動員對角色的帶入。同時服裝的選擇中應當搭配舞美化妝、飾品等。
3 導致啦啦操教學中學生創編能力的不足教學問題
3.1 教學模式固化
河套學院的啦啦操教學采取知識講授與課題練習的傳統模式,課堂時間主要由講授法與演示法進行教學工作,缺少實驗法與討論法的應用。長期的固化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使學生在編排過程中無法根據自身想象力完成新穎的動作設計。同時期末考試的單一評價方式也是制約學生成長的因素之一。當前河套學院采取的評價方式是期末根據啦啦操編排演練統一評定分數,失去了過程評價環節,不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掌握學生動態。這也使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失去興趣,在缺少隨堂評價的教學中看不到自身成長,導致學習效率降低。
3.2 缺少科學體系
由于目前對啦啦操創編的理論研究較少,河套學院尚未形成教學理論的研究,也未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尤其是針對啦啦操創編的教材缺乏,教師僅能根據其他體操教學經驗進行指導,在探索中改進。而當前啦啦操教學中未建立起有效的教學反饋渠道,教師的教學創新無法及時得到學生的客觀評價,使教學體系的建設失去了必要的依靠。
3.3 師資力量不足
目前河套學院在啦啦操教學方面的師資力量不足,主要體現在教師專業程度不高、練習場地共用、文獻資源及器材服裝等支持不足。由于體育教師數量的限制,啦啦操作為新近發展的體育項目存在師生比例失衡的情況,河套學院還開設有多門體操課程,無法為每項運動聘請專業教師,導致教師的專業程度不高。同時學院的多項體操運動共享場地,由于啦啦操是具有一定難度的群體性項目,準備時間、編排時間較長,對訓練場地的要求更高。另外,由于目前國內對啦啦操研究的文獻資源較少,學院圖書館對國外文獻資源的保障能力也影響到教學中對創編能力的培養。
4 河套學院學生啦啦操創編能力提高的教學措施
4.1 激發學生創新能力
河套學院的啦啦操教學應當從改變自身模式入手,利用“翻轉課堂、微課堂”等新概念,將基本知識及動作要領等教學內容作為學生課外學習任務。將課堂時間作為創新性討論與實踐的主要時間,教師通過引導方式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個性。同時豐富評價方式,將隨堂表現及自主課題研究進入評價體系中,通過鼓勵學生自我超越培養學習興趣,允許學生根據自身興趣自主選定研究課題。
4.2.增加教學實踐機會
針對學生在啦啦操創編中表現出的不足,應當增加實踐機會。河套學院的啦啦操表演實踐與校內活動與專項比賽,由于活動及比賽頻率的限制,啦啦操的整體實踐機會有限。為完成教學目標,應當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檢驗學生的創編能力。同時可以與本地專業啦啦隊交流,積極參與專業隊伍組織的活動,通過與表演者的溝通,了解自身在創編中的錯誤與不足并加以改正。
4.3 提升師資力量
河套學院當前的啦啦操創編能力問題與教師專業技能的缺失具有一定關系。教師應當加強知識學習與素質提升,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啦啦操發展的最新知識。學校應當鼓勵體育教師一崗多能的發展,在培訓資金、績效考核等方向給予政策支持,為教師能力的提升創造良好的環境。學校還應當提高現有場地的利用率,延長體操場地的開放時間,為啦啦操參與校園娛樂生活提供便利。
5 結語
河套學院啦啦操教學中學生創編能力的問題并非當前高校體育教學個例。各地高校應當在相關課程教學中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并相互交流,為創建我國啦啦操教學體系做出自身貢獻。
參考文獻
[1] 袁蓉.啦啦操對普通女大學生身體自我影響的教學實驗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2] 王萌.舞蹈啦啦操立轉類難度單足立穩定性訓練效果的實驗研究[D].天津體育學院,2017.
[3] 李育林,寇磊,王曉東.近5年我國啦啦操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規劃[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5,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