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
摘 要:本文通過對第31屆奧運會男籃8強比賽各隊運用快攻戰術的分析研究,發現現代籃球比賽中快攻運用次數有所下降,以及緊逼防守和強悍的身體對抗是造成斷球形成快攻的首要條件。在快攻過程中,利用短傳結合運球突破是快攻的主要方式。本文利用技術統計以及觀察比賽錄像對比賽中運用快攻戰術的特點進行分析,為今后在比賽中快攻戰術的運用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籃球 第31屆奧運會 快攻戰術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a)-0202-02
快攻是進攻戰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籃球比賽中最有效、最便捷的得分手段。在比賽中,充分發揮快攻的威力,不僅能破壞對手固有的防守體系,給對手造成壓力,又能增強本隊的信心,爭取場上的主動。美國教練伍登說過:“教練員首先考慮的戰術安排就是快攻”。快攻戰術的運用可以體現現代籃球比賽的風格和進攻戰術的發展趨勢,它對培養運動員積極主動、頑強的比賽作風和技戰術能力的提高,都能產生積極的作用。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第31屆奧運會男籃比賽8強賽的8場比賽的快攻為研究對象,運用錄像統計比較分析各隊的快攻運用狀況。
2 結果與分析
隨著現代籃球運動技戰術的發展和球員身體素質的提高,以往教材對快攻戰術的定義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籃球快攻的發展需求。因此,查閱多篇文獻資料對比分析,陳金英在《籃球快攻戰術概念探析》一文中對籃球快攻戰術的定義較為合理:由守轉攻時,進攻隊以最快速度進行攻擊,利用防守立足未穩之際,在前場果斷合理的進行投籃的一種速決戰術。本文統計的快攻數據中,攻守轉換對快攻球隊的提前犯規因未對籃筐造成攻擊,未計入快攻數據中;快攻的發動方式中,由于規則中交替擁有,一場比賽只有一次跳球機會,在統計的八場比賽中,沒有跳球發動快攻,不具有統計意義,未計入快攻數據。
2.1 快攻戰術在比賽中的運用情況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快攻得分在8場比賽中占總得分比例的11%,依照籃球運動進攻的一般規律,快攻在整體進攻中所占的比例應在10%~20%之間,甚至更高,由此可以看出現代籃球比賽中快攻得分的比例已經有所下降。通過研究比賽錄像可以看出,一方面是各隊在由守轉攻時,球在快速推進過程中沒有好的快攻機會,到了前場普遍會組織半場陣地進攻,利用多變的半場進攻戰術實施更有效的進攻方式;另一方面是各隊都有防快攻的針對性部署,在由攻轉守時,就地臨近封堵一傳,延緩對方進攻的速度,堵截接應點,積極回防快下隊員,打亂其進攻節奏,各隊防守快攻的技戰術提高導致快攻次數的減少。
從表2、表3可以看出,8場比賽的快攻總數為101次,在有美國隊的3場比賽,總數達到56次,比其余5場比賽的快攻總數還要多11次,可以看出這與美國隊以注重身體對抗、強悍的緊逼防守是有關系的,美國隊常利用身體的優勢,壓迫式的防守技戰術配合造成對手失誤搶斷球發起快攻。由表2可以看出,快攻的成功率為65%,完善的快攻戰術體系是快攻成功率的重要保證,高效的快攻可以給對手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激發隊員的士氣,增強信心。
2.2 搶斷球是現代籃球快攻戰術發動的首要來源
快攻發動的時機包括籃板球、搶斷球、界外發球。由表4可以看出,搶斷球和籃板球是快攻發動的主要來源,而搶斷球發起快攻占比53%,是快攻發動的首要來源。
搶斷球可以造成進攻方失利(運、接、傳球失誤)轉守時處于不利的劣勢狀態,心理的惰性和陷入自責的情緒都會直接影響攻轉守的速度,此時恰恰是進攻方反擊的好時機,隊員情緒振奮,能快速形成轉攻意識,容易形成以多打少的快攻局面,快攻的成功率高。觀看比賽錄像可以看出,現代籃球的防守多采用攻擊性的防守,對持球人壓迫式的防守,對無球隊員的防守以控制進攻隊員有威脅區域為目標,加強內外連接的防守,對突破的隊員進行協防包夾,合理運用身體對抗,造成對手失誤。因此,攻擊性的防守,通過協防和包夾來搶斷球是現代籃球快攻發起的首要來源。
查閱以往的文獻資料,搶獲后場籃板球是發動快攻最多的方式,由表4可以看出,本屆奧運會籃板球是次于搶斷球發動快攻的來源之一。究其原因,是籃板球后發起快攻的特點決定的,籃板球是由攻轉守時隊員根據球的落點預測判斷,有一定的反應時間讓防守方立即轉守設防,通過封堵一傳,限制接應隊員,就能有效控制對方的速度,為本隊隊員退防爭取了時間,使其失去快攻的機會。觀看比賽錄像可以看出,各隊在失去前場籃板球后有強烈的防守快攻的意識,通常就近的隊員會上前封堵一傳,后衛緊逼接應隊員,并進行全場領防,隊員各司其職,行動一致,拖延進攻時間,延緩快攻速度。因此,現代籃球比賽對籃板球后的防快攻戰術的重視和加強是籃板球發動快攻減少的原因。
由表4可以看出,通過界外發球的方式快攻只有2次,西班牙和阿根廷隊分別利用對手投進籃筐后抓住其懈怠的機會,以快速的攻守轉換速度,迅速發端線球進行快攻這種快攻方式在現代籃球比賽中比較少見。
2.3 短傳結合運球突破是快攻推進的主要方式
長傳快攻是隊員在后場獲球后,立即把球傳給迅速擺脫對手的快下隊員,此戰術是建立在準確的長傳球技術和快速突破上籃的基礎上。由表5可以看出,長傳快攻只有8次,占總數的8%,各隊在比賽中使用極少,因為長傳快攻只有戰術的發動階段和結束階段,由一傳直接發動進攻,雖然時間短,配合簡單,成功率高,但容易被防守方所限制,當本方進攻投中籃后,就近隊員立即上前干擾發球,同時本方后衛對接應后衛進行全場領防;當本方進攻投籃未中對方搶到后場籃板球,鄰近隊員立即上前干擾一傳,其他隊員根據戰術安排快速退守,防守快下隊員。同時,長傳快攻球的飛行路線和時間較長,容易被對手截獲,失誤率較高,因此出現長傳快攻的機會甚少。
短傳結合運球突破快攻是隊員在后場獲球后,快速的傳球或運球突破結合短距離的傳球快速的推進到前場展開攻擊,此戰術配合的人數多,容易造成以多打少的局面。由表5可以看出,短傳結合運球突破快攻運用53次,占總數的52%,是快攻推進的主要方式。它在戰術結構上較為復雜,分為發動與接應、推進、結束三個階段,發動與接應是快攻展開的首要環節,需要進攻隊員迅速在有利位置接第一次傳球,在推進的過程中形式瞬息萬變,需要快攻隊員具備較強的運、傳、突的能力、積極快下跑位和敏銳的觀察戰機的能力,及時送出準確的傳球或者突破上籃。在比賽中可以經常看到3人甚至4人快攻,造成以多打少或者人數相等的局面,后衛隊員利用嫻熟的運球和良好的大局觀為跑出有利位置的隊友送出妙傳。因此,現代籃球比賽中多運用這種靈活,機動,多變的快攻推進方式。
個人突破快攻是隊員在后場獲球后,利用運球技術超越對手直接展開攻擊,此戰術需要隊員具備強烈的快攻意識和高超的個人突破強攻得分的能力。由表5可以看出,個人突破快攻運用40次,占總數的40%,是快攻推進的次要方式。它的戰術結構較為簡單,通常快攻隊員利用快速的運球和高超的個人技術,快速完成進攻,例如美國隊的杜蘭特,多次在搶到后場籃板球或者搶斷之后運球快攻暴扣,提升本方的士氣,給對手造成巨大的壓力。隊員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全面的個人技術,再加上敢打敢拼的比賽作風使得比賽中經常出現一個人突破對手整條防線上籃得手的好戲。因此,個人突破快攻是現代籃球比賽中一種較常見的快攻推進方式。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現代籃球比賽中導致快攻次數減少的原因,一方面是對快攻發起和接應的限制以及防守方積極的回防,另一方面是由守轉攻快攻推進到前場轉入陣地進攻的次數增多。強悍的身體對抗和緊逼防守是形成快攻的重要條件,完善的快攻戰術體系是快攻成功率的重要保證。
(2)搶斷球是現代籃球快攻戰術發動的首要來源,多采用攻擊性的防守,對持球人壓迫式的防守,對無球隊員的防守以控制進攻隊員有威脅區域為目標,運用身體對抗,利用協防包夾造成對手失誤搶斷球快攻。
(3)短傳結合運球突破是快攻推進的主要方式,快攻隊員需具備較強的運、傳、突的能力以及積極快下和敏銳的觀察快攻的能力,能夠及時送出準確的傳球或者突破上籃。
3.2 建議
現代籃球比賽中強烈的快攻意識和頑強的比賽作風是快攻成功的前提,良好的身體素質、高超的個人技術以及敏銳的觀察快攻的能力是快攻成功的保證。在比賽中抓住快攻機會給對手以心理上的打擊,鼓舞本方的士氣,增強隊員的信心,爭取場上的主動權。
參考文獻
[1] 孫民治.現代籃球運動教學與訓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2] 張培鋒,王小安.現代籃球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
[3] 陳金英.籃球快攻戰術概念探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25(4):28-29.
[4] 張小平.籃球比賽中快攻戰術運用的分析研究[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05(2):92-94.
[5] 于振峰.十運會男子籃球決賽階段快攻技戰術運用狀況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22(3):90-92.
[6] 楊偉青.男籃世錦賽中國隊快攻戰術運用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7):1004-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