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勇 舒川
摘 要:近年來,中等城市建設大型體育場館的速度逐漸加快。通過文獻梳理和實地調查,以江西省南昌市為例,對中等城市大型體育場館建設的特征、問題及趨勢進行分析。結論認為:中等城市大型體育場館建設具有以賽促建、謹慎選址、多元發展的特征。在建設過程中存在對外開放收費高、場館經營人才匱乏、管理難度較大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在未來的建設中應注重走市場化經營道路、打造專業化管理團隊、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從而讓大型體育場館建設更好。
關鍵詞:中等城市 大型體育場館 建設趨勢
中圖分類號:TU24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a)-0205-02
體育場館的建設可以促進所在城市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拉動地方經濟的增長。其中,大型體育場館在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能為體育基本權利的實現提供保障,還能為群眾體育活動的開展創造條件[1]。長期以來,大型體育場館的建設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量賽事不斷下放由各中等城市承辦,中等城市大型體育場館的建設速度加快。
1 中等城市大型體育場館建設的特征
1.1 以賽促建,推動城市發展
在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和諧安康的大環境下,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的健康,各地的群眾體育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在此背景下,人們對體育場地的訴求越來越高,各種類型體育場館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然而,我們日常較為常見的都是一些小型的或社區內部的體育場館,觀眾人數在2000人以上的大型體育場館卻為少見。事實上,政府對大型體育場館的建設有其政策層面的思考,政府要考慮大型體育場館的效益最大化,即大型體育場館不僅要承擔起公共體育服務的任務,其還需要扮演其他方面的重要角色。此時,舉辦各型賽事就扮演了這個角色。
當然,大型體育場館的建設,其顯性意義在于承辦大型賽事以及促進公共體育服務,不僅如此,其隱性意義則能有效地推動所在城市的發展。英國、加拿大等過的學者研究指出:體育場館的建設將使城市從觀眾和媒體的消費中獲益,城市的建筑、金融、物流、商業服務、銷售等部門也將不同程度的獲益[3],其最終結果將拉動地方經濟增長,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最終將推動城市的發展。
1.2 謹慎選址,巧妙布局規劃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國內許多城市為了適應城市發展的要求,在城市空間上采取了許多新的布置和定位。我國城市擴張的主要模式還是由主城區向四周“攤大餅式”的擴張,然而,各個城市其特點迥異,在城市化進程中還是會體現出各個城市的特色,但無論城市擴張的模式如何,各城市都非常注重大型體育場館的選址。一般而言,在進行大型體育場館的選址時,應主要考慮一下幾個因素:首先,大型體育場館的特征,即要明晰大型體育場館具有功能復合化、建設集中、土地需求量大的特征;其次,外部影響條件,即大型體育場館的選址不得不考慮其交通條件、地價因素、基地條件、土地兼容性等;再次,后繼利用情況,即大型體育場館的利用、其附屬設施的利用以及其外部空間的利用;最后,體育場館設施的運營,即要有熟悉場館的運營商、多方資源整合。
1.3 多元發展,創新運營模式
不可否認,大型體育場館的建設能有效地推動城市的發展,然而,對于大型體育場館而言,其最棘手的問題并不是“如何建設”,“如何持續發展”已成為當今大型體育場館不得不面對的難題。回顧近20年來奧運會舉辦城市賽后體育場館的利用,有亞特蘭大、北京這樣成功的經驗,但也能看到雅典、里約熱內盧這樣失敗的教訓。可以看出,“重建設、輕運營”已成為大型體育場館的常見問題,這也直接導致許多大型體育場館的發展差強人意,一些場館甚至承受著巨額的虧損。
2 中等城市大型體育場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國內外對于大型體育場館建設、運營等內容的研究成果較多,大家對大型體育場館建設有了更為清醒的認識。然而,作為正在發展中的中等城市,其經濟實力有限、治理能力欠缺,因此,在實際過程中等城市大型體育場館建設過程中仍舊存在以下問題。
2.1 對外開放收費高,影響群眾體育參與
大型體育場館的建設面積大、建設規格高、建設周期長,因而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體育場館建成之后,常常會在對外開放時收取高額的費用。以南昌國際體育中心為例,其網球場地收費標準為300元/h,節假日及夜場收費為400元/h。新建的七人制足球場地收費標準為350元/h,節假日及夜場的收費標準則上升為500元/h。如此高昂的收費,使得工薪階層人士難以消費自己喜愛的項目。
2.2 場館經營人才匱乏,冗員現象顯著
在我國,大型體育場館的所有權基本都歸屬政府所有,因此,政府會為大型體育場館設置管理機構,而這些管理機構一般都隸屬于當地體育主管部門下屬的事業機構。以江西省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為例,該中心隸屬于江西省體育局,整個中心的工作人員為138人,其中有編制的人員為47人。在這些在編人員中,有管理學、市場營銷學理論背景和實踐經歷的人非常少。這一使得中心大的經營管理工作缺乏力度,也導致中心的經營無法完全趨向更合理的市場化運作。
2.3 管理難度較大,造成資產流失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大型體育場館常常被規劃在城市的邊緣或離城市中心位置較遠的郊區。這樣規劃的初衷是為了通過場館來帶動郊區的發展,但這同時也為體育場館的后期管理帶來了巨大的難度。大型體育場館的管理難度非常大,一些場館若如果不能創新管理模式,僅僅依靠政府輸血,則只能使場館處于虧損的狀態,這顯然浪費了公共體育資源,也勢必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
3 我國中等城市大型體育場館建設的趨勢
3.1 以人為本,走市場化經營道路
大型體育場館的建設始終還是不能規避最初的公共體育資源的屬性,即大型體育場館最終還是要為群眾服務,最終是為全民健身助力。因此,在今后的大型體育場館建設過程中,因秉持人本理念,以群眾的需求為第一出發點,在場館的設計、運營、管理的方面都盡可能滿足群眾體育參與的需求。
3.2 引進人才,打造專業化管理團隊
現代管理學認為,管理是一切經營活動的核心,其管理效益如何取決于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的高低。未來,隨著大型體育場館在中等城市的不斷矗立、我國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大型體育場館的軟硬件設施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這就對體育場館管理者的專業能力、管理素質和服務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3.3 分散布局,積極拓寬融資渠道
中等城市往往是通過大型賽事來籌建大型體育場館,而這也會場館的資金投入過度集中,給所在城市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因此,為了減輕經歷壓力,應以資源共享為理念,將大型體育場館和一些相應的設施分散在城市的各個區或鄰近城市,從而將經濟壓力化整為零、逐漸消化。此外,還應有效利用資金,積極拓寬融資渠道,降低政府投資風險。
參考文獻
[1] 李圣鑫.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大型體育場館的服務功能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40(6):17-21.
[2] 何于苗,陳元欣.“十二五”期間我國體育場館研究進展[J].湖北體育科技,2016,35(4):320-323.
[3] 許月云,許紅峰.論體育場館建設與城市發展的互動關系[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3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