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華
摘 要:儺文化是我國各民族風俗、藝術以及宗教信仰相互融合而產生的一種文化形態,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顆明珠。除此之外,儺文化這種傳統文化形式還具有豐富的健身價值。本文通過對儺文化的深入研究,闡述了儺文化的特點與儺文化的健身特點和價值,以此來進一步對儺文化進行推廣,從而希望引起社會各界對儺文化保護的重視。
關鍵詞:儺文化 健身 價值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a)-0228-02
儺文化凝聚了歷代先民的藝術創造,交織了歷史學、民俗學、美學等諸多學科,涉及文化認同、價值理念、審美觀念等多個方面,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將各個時期的民族信仰、藝術審美、民間風俗吸收進來,經過長久的積淀,展示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民族文化風貌,其存在對儺文化與健身的研究具有極為廣泛的學術價值[1]。
1 儺文化的特點
在地域性與歷史積淀的影響下,中國儺文化經過千年發展與演變,逐漸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中國民族文化體系[2]。儺文化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了諸多主流文化的沖擊,在汲取了大量的有益文化元素之后,也以其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向周邊地區輻射。有關儺文化的各種表演,大都將武術與戲劇融合在一起,還有一些則從民間故事中尋找靈感,對節目進行創新。這種豐富的形態與獨特的風格,深深地影響了儺文化的發展。從形式角度來看,有福儺、喜儺、軍儺;從類型角度來看,有儺戲、儺舞、儺歌;從道具角度來看,有儺服、儺符、儺兵[3]。這一切都構成了儺文化的完整體系。除此之外,各類儺文化活動都有專門的樂器伴奏,節奏歡快,熱情奔放,不僅表現出當地人民群眾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同時也將儺文化所獨有的傳統形式體現得淋漓盡致。
2 儺文化的健身特點
第一,安全性。儺文化作為民族傳統體育分類中的一種,健身安全性是其最顯著的特征。在現代競技體育中,許多項目都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運動員經常出現運動損傷的情況,在積極倡導全民健身的過程中,許多高強度的項目難以實現推廣,但儺文化卻不同。就儺舞而言,既能實現強身健體,也對養生、調節身心發揮著積極作用。由此可見,安全性是儺文化優于現代體育的一個重要特點。
第二,非競爭性。對于儺文化而言,更多的項目是不講競爭的大眾性活動項目。此類活動不僅是一種生活調節劑,更是一種人們接受民族文化的方式。儺文化的參與者在獲得生物學意義上的充分滿足的同時,深切地感受到儺文化的情感氛圍,獲得歡快的情感體驗,從而通過身心的良好調節,而使人的心靈得到有效的慰藉。這種情感體驗有效地促進了參與者的心理和精神健康。
3 儺文化的健身價值
在當代社會中,儺文化這種民俗舞蹈形式最為突出的就是其健身價值。遠古先民由于認識能力較低,普遍認為世界是有“神靈”掌控的,于是便出現了原始的宗教信仰行為,認為“儺”能“驅邪治病”,可以解決所有問題[4]。因此,在古代,儺文化的健身價值并沒有像現代社會如此突出。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尤其是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儺文化中“驅邪治病”的作用逐漸被弱化,其健身價值的作用開始成為主要表現形式[5]。
在傳統農業經濟時代,特有的生產勞動方式使得勞動者往往體力勞動負擔過重,體力支付過大,因而在勞動季節里的這一時段的生活中,他們不需要通過體育活動促進身體健康。但是在農閑時段。尤其是在一些民俗節日活動中,會有一些節日活動是在體力消耗相對不大的“休息”時段中舉行的。在這種狀態下,適當的體育活動對人體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不管是肩負生活重擔的成年人,還是少年兒童,在積極參加儺文化活動中,身體各部分得到充分活動,通過體能的充分釋放,獲得肢體上的一定滿足與享受,一定程度地調節了機體功能,強化了生命活力,提高了參與者的健康水平。
此外,軍儺也是儺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儺事中多使用兵器,以戰時列隊的形式排列,“陽剛之氣”很濃。軍儺的身體動作包括翻身、旋轉、踢腳、劈叉等,兵器動作包括舉槍、抱刀、劈、削、砍等,充分展示了武術器械的動作特點[6]。軍儺的表演具有套路清晰、節奏感強、動作輕重有序等特點。從健身理論的角度來看,表演者的每個動作與現代健身運動并未有太大差異,舞者同樣可以強筋健骨、鍛煉身體,充分體現了儺文化的健身功效。
儺文化中的體育項目與現代體育一樣,主要是以身體活動的方式進行的,在運動中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并促使人的體力和體內運動能量物質的消耗、恢復、超量恢復、周而復始的循環,促進人的體能發展和體質增強。在各民族的儺文化中,人們在漫長的社會生產勞動實踐中逐步產生,發展成各具特色的鍛煉手段,具有顯著的強身健體的功效,使人們在生產、生活之余,能得到體力的鍛煉和情感的愉悅。
4 儺文化的推廣
通過對儺文化中健身功能的開發,不僅能增強經濟效益,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們參與儺文化的積極性,將健身文化與旅游經濟相結合的模式對儺文化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7]。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在日漸增強的社會壓力下更加渴望親近自然的生活,以此放松早已疲憊不堪的身體。因此,人們自然而然地會對充滿異域風情的人文、自然景觀產生興趣。而儺文化這種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體育文化活動,能夠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實現強身健體的目的[8]。所以,把健身文化與民族旅游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是傳承與發展儺文化的必然選擇。將健身文化作為儺文化旅游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能夠更加深入地提升儺文化的品牌價值[9]。
5 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在本文中所探討的健身價值,是根據現實需要的意義關系,針對儺文化而言的。對于我國南方廣大鄉村的人民群眾來說,當他們需要儺文化這種大眾健身形式時,儺文化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項具有健身價值的運動,給人民群眾的滿足度越高,儺文化的健身價值也就越大,這樣儺文化的價值才能得以延續。所有價值都有著一定的歷史性、經濟性與社會性,儺文化在每個時期、每個地域的健身價值都是具有差異性的[10]。儺文化在中華文明五千載的社會發展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其健身價值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不斷體現。從儺文化中,我們發掘出了儺文化的健身價值,同時,從儺文化的健身價值中,我們也能夠了解到儺文化的發展過程。
參考文獻
[1] 曲六乙.東方儺文化概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2] 嚴春梅.儺舞的發展淵源和體育文化價值[J].蘭臺世界,2014(1):101-102.
[3] 李軍山,周世新,趙敏江.西儺文化文明基因與現代文明構建的思考[J]. 價格月刊,2008(4):94-96.
[4] 郭瓊珠.民間信仰儀式性表演類民俗體育探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43(6):29-32.
[5] 龔德全.當代儺文化研究之省思[J].中華文化論壇,2017(8):181-186.
[6] 秦琴,楊曉艇. 南豐儺舞的體育淵源及其發展[J].南昌大學學報,2009,40(4):142-145.
[7] 聶森.從信息空間視角論儺文化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J].民族論壇,2016(8):82-87.
[8] 陳鴻,王葵.儺祭祀儀式中的體育文化解讀[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2008,27(4):373-376.
[9] 聶秀娟,賈磊.徽州儺文化體育旅游資源保護與開發[J]. 軍事體育學報,2013,32(3):120-122.
[10] 陳德欽,房鵬飛.桂南村落儺舞的民俗體育文化內涵與現代傳承探析——以國家非遺項目“欽州跳嶺頭”(儺舞)為個案[J].廣西社會科學,2017(10):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