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芳
摘 要:田徑作為高校主修的體育課程之一,在增強高校學生身心素質,鍛煉學生身體健康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隨著體育課程種類的增加,王牌田徑課程卻越來越邊緣化,漸漸的被人所忽略。田徑課程的邊緣化與高校田徑教學的陳舊思想和落后的教學方法有關,本文通過對高校田徑教學的現狀分析試討論出在新形勢下田徑如何進行創新性教學來改變落后局面。
關鍵詞:高校田徑 田徑教學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c)-0125-02
我國作為田徑運動大國,對高校田徑教學非常重視,隨著新課改的實施,田徑教學在改革中所面臨的種種問題也逐漸浮出表面。在新形勢下高校要對田徑教學進行創新發展就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內容創新,提高教師個人能力并完善田徑教學考評制度。推動我國高校田徑教學改革對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田徑運動中來,推動我國田徑運動的普及有重要意義。
1 高校田徑教學現狀分析
1.1 教學模式固定化,教學理念落后
高校在進行田徑教學時,往往采用單一、陳舊的教學模式,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們所接收到的是“填鴨式”的教育,教師們照本宣科,學生們也覺得晦澀難懂,學生們無法消化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自然也不會對這門課程產生興趣。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田徑這種老牌體育課程在學生心中的地位自然不如其他上課模式更靈活更具有吸引力的體育課程。在教學理念方面,高校在進行田徑教學時往往不能正確把握教學目標,認為把自己要講的課講完跟上課程進度就可以了,而在新課改新形勢下,田徑教學更應該注重的是學生們的想法,教學時堅持以“人為本”方針,更多的考慮學生而不是某個“教學要求”來制定教學方法。
1.2 教學內容空洞乏味,理論與實踐難以結合
高校田徑教學內容空洞,教學課堂上教師往往重理論而輕實踐,沒有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沒有關注學生全方位能力的培養。在這種乏味的教學內容下,學生們無法對田徑形成系統的認識,也無法確定自己是否適合以及喜歡田徑運動,學生往往排斥這種枯燥乏味難以從教學課程中獲得樂趣的課程。相比之下,如游泳、輪滑、攀巖等更能體現學生個性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的課程更受學生喜歡。這些課程因為豐富的教學內容,易理解的理論知識與趣味化的實踐活動而受到學生們的歡迎,而高校田徑教學教材較為復雜,田徑運動的傳統項目也缺乏趣味性。在這種對比下其實不難理解為何高校田徑課程會慢慢的邊緣化,因而可以說教學內容的匱乏是阻礙高校田徑教學創新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田徑教師教學能力不足,缺乏個人魅力
由于很多學校對田徑這項課程并不重視,長此以往使田徑教師產生了懈怠感,一些教師在進行田徑教學時態度不認真疏于備課,無法在課堂上做出標準的示范,在面對學生提問時也無法準確回答。且很多高校的田徑老師并不是專業教師,可能還存在對田徑這項運動本身了解甚淺的問題。這要求高校田徑在進行創新性教學改革時要對高校教師進行統一培訓,提升其專業素養,增添其個人魅力。
1.4 考評制度過于單一
高校田徑教學的考評制度過于單一,考核方法往往死板不靈活,只是圍繞著某一考試進行。在這種單一的定量考評制度下,教師們只在考核中觀察和評價學生,忽略了對學生們平時訓練過程的評價以及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評價,這種缺乏過程性的考評方式和新課改下的體育精神完全背道而馳。多元的考評制度有利于學生們在課堂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查缺補漏,而終結性的考評制度會導致學生們在不參與考評的教學過程中偷懶,無法全面的掌握田徑知識和技能。
2 高校田徑創新教學策略研究
2.1 轉變教學理念,完善教學體制
學生是高校田徑教學的對象,高校在設計教學目標和方法時不應只是簡單的注重學生對技能的掌握,還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關注學生需求以學生為本來制定教學方法和計劃。改變傳統陳舊的單一教學模式,完善教學體系,趣化練習過程,注重培養學生對田徑學習的興趣,積極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運動觀念。教學方法要跟隨時代的變遷進行完善和改進,不要以不變應萬變,要在不同形勢下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下,學生對田徑課程的興趣及接受度都會較之前高出很多,這是創新高校田徑教學的重要策略。
2.2 優化高校田徑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創新
針對高校田徑教學內容空洞難以使學生產生興趣的問題,高校教師應積極優化田徑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創新。在課程中多設計小環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程學習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程中既要有理論教學也要有實踐教學。還可以大膽拓展思維,將田徑運動與其他運動想結合,讓學生在多種運動中體會運動精神。靈活的教學內容可以使學生們開拓思維積極思考,在一個個小環節、小游戲的設計下會使學生們參與到田徑課程中來更加主動的學習,增加田徑運動在體育課程中的競爭力,優化、趣化高校田徑教學內容是在新形勢下應對田徑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
2.3 提高教師態度和學習能力
高校要加強田徑教師隊伍建設,對田徑教師進行定期培訓,督促田徑教師們加強體育專業素養和個人綜合素質。教師在準備教學內容和進行授課時也要端正自己的態度,只有教師對田徑課程產生足夠的重視才會更好的將教學內容傳達給學生。高校教師還應多與學生交流,拉近師生間交流積極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運動觀,提高教師態度和教學能力會自上而下的提高課堂教學水平,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助于活躍課堂上的氛圍,為教師增添個人魅力。教師作為課堂上的主導者,不僅要加強對學生關于田徑技能的訓練,也要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樹立健康合理的運動觀念。在體育改革的道路上,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教學創新的保證。
2.4 建立合理、多元的考評制度
在進行高校田徑教學的考評制定時,不要簡單的一錘定音,要建立合理、多元的考評體系。增添過程性評價制度,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關注,增添教師評價、自我評價甚至是同學互評來全方位的考評學生,使學生在考核中不僅付出了汗水也更清楚了自己在課程學習中的不足和閃光點,這一系列考評數據也能使學生更清楚的了解到自己在一段時間內的學習成果。有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教師和學生才能更準確的定位自己總結和反省,才能更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內容和訓練內容的制定。在進行高校田徑教學創新性策略探索的路上,合理、多元的考評制度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3 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傳統體育教學項目之一的田徑運動在高校遭遇荒漠化,說明我國高校田徑教學方面還有很多的不足,高校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本,課上趣化教學內容,課下建立多元的考評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才能在新形勢下實現高校田徑創新性教學加快推動體育教學改革進程。
參考文獻
[1] 李修振.對高校田徑教學改革及其創新的研究[J].商,2015(50):251.
[2] 趙建.對高校田徑教學的內容、方法改革與創新的研究[J].泰山鄉鎮企業職工大學學報,2011,18(4):44-45.
[3] 任杰.新時期大學田徑教學改革創新研究[J].林區教學,2017(4):96-97.
[4] 楊楊,劉佳.新教學改革背景下高校田徑選項課教學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