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彪
[摘? ? ? ? ? ?要]? 校企合作是許多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之一,是技工院校與企業緊密合作,實現學校與市場相結合、技術與市場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途徑,因而也成為提高技工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由之路。以太原技師學院在校企合作制度建設方面的探索實踐為例,提出推進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對策。
[關? ? 鍵? ?詞]? 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制度文化
[中圖分類號]? G717?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014-02
技工院校是培養技能人才的重要平臺,是承擔技工教育、職業培訓、技能鑒定、競賽集訓、公共實訓、就業服務等工作的綜合性技工教育培訓基地。技工教育培養技能人才的目標要求決定了技工院校與生產性和服務性企業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為了協調和發展這種關系,技校應積極探索建立和豐富發展校企合作辦學制度。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實行工學結合、產教融合,促進專業與產業和職業崗位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增強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一、校企合作的內涵
校企合作是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采用課堂教學與學生參加實際工作有機結合,來培養適合不同企業需要的應用型技能人才。它的內涵是產學合作、雙向參與;實施的途徑和方法是產學結合、工學交替、頂崗實踐、定單培養。它改變了傳統教育的培養,找到一條適合企業用人要求和學校培養技能人才的新路子;校企合作為學校和企業搭建了平臺,學生到企業實習,既接受專業知識與技能實操的訓練,同時又能接受企業文化、職業道德、準職業人崗位素質要求、技能質量標準的學習,實現了學生由會考試型向學做人做事型的方向轉變。
校企合作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技工教育與企業共同發展的必然選擇:(1)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對招用技術工人素質的要求;(2)提高技工學校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縮短技能人才成長周期;(3)使學校培養目標和企業需求對接,避免人才培養的盲目性。校企合作達到了供給與需求、培養與就業的統一。
二、校企合作制度建設的實踐
要實現校企深度合作辦學,就要在學校與企業之間形成教育教學全過程的業務合作關系,即把校企合作關系嵌入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和環節中去,實現全方位、全過程的校企合作。太原技師學院通過實施教育教學改革,在校企合作制度建設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實踐探索,不僅在學校層面建立了校企合作委員會,而且在學校各教學系都成立了有行業企業專家、職業教育專家和校內專業帶頭人參加的專業建設委員會。校企共同研討專業建設發展,共同建設專業實習實訓基地,聯合培養師資隊伍,共同承擔專業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任務,形成校企利益共同體,推動學校辦學質量不斷提升,實現了校企合作可持續發展。
(一)校企合作聯合育人機制
1.建立校企共同參與的“學校教學”與“社會實踐”“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相交替的“三三三”人才培養制度
第一學年實行“學校教學”與“社會實踐”交錯,實現教育與社會需求的對接,提升學生的行為教養。第二學年實行“學校教學”與“跟崗實習”交替,實現職業與產業需求的對接,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為期半年的企業制度、企業管理、企業環境等方面的跟崗實習,增強了學生對行業、對現代企業生產、企業文化、管理制度的認知,激發了學生學習技能的熱情,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養,為學生第三學年的“頂崗實習”和畢業后的就業穩定打下了堅實基礎。通過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相互滲透,加快學生職業素養的塑造。校企文化在互動中形成合力,較好地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奉獻與索取、效率與公平、自主與監督、競爭與協作的關系,使學生從中學會做人、做事,與人相處,增強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團隊精神。第三學年實行“學校教學”與“頂崗實習”交融,實現專業與崗位需求的對接,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
在每次學生赴企業參加跟崗和頂崗實習前,學校組織教學、招生就業等部門對學生進行上崗培訓,同時,還會邀請企業管理人員對學生進行企業文化、企業制度、職業生涯規劃、生活環境、工作環境、薪資構成等方面的講解,使學生充分做好上崗前的認知準備。針對學生的安全問題,學校還會要求企業及駐廠老師做好學生在交通安全、用火用電安全、食品衛生安全等方面的監管工作,確保學生生命安全。學生到企業后,校領導、招生就業部門每月會到企業進行工作巡查,看望實習學生和駐廠教師,召開座談會,了解企業、學生需求并聽取建議,完善工作。
2.建立校企共同參與的專家咨詢委員會制度
學校成立由行業企業和學校共同參加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專業建設委員會和校企合作委員會,為校企專家頒發聘書,每年召開研討會,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課程改革、頂崗實習、實習就業、實訓基地建設、技術咨詢、項目申報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搭建起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產教融合、產學研一體化的校企合作平臺。
(二)校企合作研發資源項目機制
1.合作研發課程資源
學校與企業共同研發課程資源,建立了專業平臺、課程平臺,涵蓋案例、試題、視頻、教學素材等內容的通用教學資源庫。開發過程中,全部由專業老師親自策劃、動手、主控完成。課程平臺的開通,使教師的授課流程更加規范,同時,也方便了教師的集體備課、教學研討,以及學生的課后自學和遠程在線學習。校企人員共同設計建成教務管理、招生就業等7個系統,遠程在線學習、網絡考試管理等4個平臺,實現了教學、管理工作的數字化、信息化。
2.合作研發技術項目
學校與企業聯合組成科研團隊,合作開展了普通車床數控改造、智能語音安全控制系統開發、汽修實訓教學設備研發等12個研發項目,成功研發出電控發動機運行控制臺、豐田普銳斯混合動力實訓臺、數控機床培訓系統、協同管理考試系統、網絡課程及網絡實訓平臺等近30種設備或系統并運用于教學。其中,與太原訊普電子科技公司研發的減災應急設備榮獲北京國際防災減災應急救援技術與設備展覽會“科技創新獎”。
3.合作改造實訓室
學校聯手世界500強企業法國施耐德電氣公司和法國藍格賽集團共建了體現世界最新能源技術成果的智能照明實訓室。在這一過程中,師生與企業專家共同進行方案的設計、研討、論證及設備的安裝、調試、運行,極大地提高了實踐能力。同時,學校引入6S管理等現代企業制度文化,按照企業管理模式建設校內實訓室,依據企業工作規范管理各個環節,提高了教學效果,營造出企業化的工作和教學環境,推進了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
(三)校企合作培育師資隊伍機制
1.教師下企業實踐制度
學校制定了《教師參加企業實踐研修辦法》。由學校根據專業特點、教學要求統一安排教師到各系建立的校外實習基地、學生就業相對集中企業、與各系專業建設有較多業務聯系的相關企業實踐研修。教師下企業鍛煉要完成了解企業工藝流程,熟悉崗位(工種)職責進行頂崗操作演練,掌握新技能、新工藝,根據企業用工需求推進教學改革,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帶項目、課題下企業,參與企業新產品開發研制與技術改造,對本校實習生進行管理,對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等10余項研修任務。教師實踐研修期間,每天上、下午在“下企業研修”微信群中報告工作情況并配發圖片,填寫工作日志。校領導和教務處分別對教師下企業實踐研修情況進行巡查和檢查。教師結束實踐研修回校后,在全校教師大會上作專題匯報。教師下企業實踐研修經歷作為教師職稱評聘的重要依據。
2.師帶徒制度
針對青年教師缺少企業實踐經驗的現狀,學校按照企業“師徒制”培養青年技術工人的模式,組織青年教師與企業的技師、高級技師簽訂師帶徒協議。徒弟在師傅指導下通過一年學藝在專業技術水平上至少提高一個等級,并完成一定量的理論研究成果。同時,制定了《師帶徒管理考核制度》,加以考核與檢查。制定了《老帶新青年教師培養辦法》,制定《老帶新教師培養工作計劃》,通過完成指導編寫教案、開展示范課、公開課等結對任務,充分發揮老教師教學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以及師德師風等方面的優勢,促進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同時,將新老師教師結對工作作為教師評聘職稱的一個重要依據,激發新老教師開展結對培養的熱情。
學校通過實踐探索,深切感受到通過校企合作,企業節省了人力資源開發與培訓成本,招聘到了“合意”的人才;學生學到了崗位真正適用的技能,學校節省了設備、場地,改善了實訓環境,并提高了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實現了校企“雙贏”。
三、校企合作制度建設實踐的啟示
(一)校企合作,互利共贏是前提
合作就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只有以互利雙贏為前提,以企業需求為中心,以學校為主體,才能構建校企雙方良好互動的合作機制,培養出符合企業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
(二)校企合作,培育團隊是關鍵
在參與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學校的專業教師一起鉆研、取長補短、攻堅克難,形成了一支理念先進、技能過硬、團結協作的專業團隊。教師通過跨系部、跨專業的合作與研究,形成了一支凝聚力大、戰斗力強的學校團隊。教師通過深入企業一線實踐,與企業師傅切磋技藝,拜企業師傅為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研討、實踐,形成了一支優勢互補、產學結合的校企合作團隊。這些由小到大的合作團隊成為學校教學改革創新的動力源泉。
(三)校企合作,制度建設是保障
校企合作要全面發展,關鍵在于找到實現校企雙贏的平衡點,使校企合作產生最大效益,而能不能使校企合作產生最大效益,雙方機構和制度的建立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校企雙方要設立專門校企合作機構來負責對校企合作各項工作的管理和協調。其次,還要建立與企業在資源共享、人才培養、教師培訓、技術開發應用等領域的相關合作制度,保障校企合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余秀琴,荀莉,陳鴻.我國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的歷史發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
[2]丁衛彤.淺談技工院校校企合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企業教育,2012(23).
[3]張昕.技工學校校企合作的實踐與思考[J].職業,2013(24).
[4]肖京養.技工學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研究[D].湖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