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雯 丑安



[摘? ? ? ? ? ?要]? 目的:構建符合我國護理教學實踐現狀的高職護生隱性知識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為護生的培養、職業能力的養成提供參考標準。方法:通過 2 輪 Delphi 法確立高職護生隱性知識能力的指標及評價標準,并通過層次分析法確定各級指標的權重。結果:構建包括4個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及相應指標權重的高職護生隱形知識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結論:應用層次分析法構建高職護生隱性知識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可為高職護理院校護生的培養、考核提供客觀的參考標準。
[關? ? 鍵? ?詞]? 高職護生; 隱性知識能力; 評價指標體系; 層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038-02
以服務人類健康為宗旨的高職護理教育具有區別于其他任何職業教育的特殊性。目前,對其教育理論的研究和教育實踐的探索都還處于初級階段。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辦學模式、課程設置、教學質量、教師隊伍等方面,有關高職護理教育評價體系的理論研究還十分薄弱,尤其缺乏對高職護生的隱形知識能力評價體系的研究。近些年,職業教育教學越來越看重對學生隱形知識的管理,認為與顯性知識相比較,隱形知識能力將直接影響學生的終身職業發展,因此,將職教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確定為“隱性知識的獲得能力”。[1]由于缺乏對學生隱形知識能力的有效評價體系,對醫學護理學生所具備能力的本質與內涵的認識不夠透徹,缺乏對其職業能力的整體思考與架構,這是高職醫學護理教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根據高職醫學護理的崗位能力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基于隱性知識管理的醫學職業教育模式,打破以顯性知識獲取能力(學科成績)評定優劣的評價方法,構建新的學生測評標準體系,以期改善上述問題。本研究在文獻回顧基礎上,通過德爾菲法及層次分析法構建了高職護生隱性知識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并對其合理性進行深入探討和量化評價,為護理課程設置、教學改革以及考核評價方案提供理論依據,為臨床輸送高素質護理人才提供保障。
一、研究方法
(一)擬定指標體系主題框架
本研究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對隱性知識理論進行探討。對高職護理院校的學生、教育專家以及醫院的行業專家進行訪談。在此基礎上,擬定函詢問卷。問卷包括:(1)問卷說明。介紹研究的目的,課題的背景資料及填寫說明。(2)專家基本情況。專家年齡、性別、職稱、學歷、研究領域等。(3)問卷主體。擬定一級指標4個,二級指標24個。為便于專家打分和操作,將具體指標的標準量化,采用5Likert 5 級評分法,從“不合理”“較合理”“合理”“很合理”到“非常合理”,分別賦值 1~5 分,并提出修改意見。
(二)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
1.確定咨詢專家
選取高職護理院校護理教育專家9人,人文社科教育專家3人,教學管理專家7人,醫院一線護理專家7人,管理專家5人,共31名教育及行業專家。其中,專家入選標準為副高及以上職稱,本科及以上學歷,知情同意并愿意參加本課題函詢。
2.專家咨詢過程
將指標體系草案以電子郵件的形式發給專家咨詢,專家對各級指標的合理性、覆蓋面、內涵的界定給予計分,認為有必要刪除或修改的指標給出具體指導意見。第一輪問卷回收后,遵循指標篩選原則并認真分析專家意見,對咨詢結果進行匯總、整理與數理統計分析后,形成第二輪的專家咨詢表。第二輪專家咨詢時,反饋前一輪的統計結果。待專家意見基本趨于一致時結束咨詢。
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PS23.0統計軟件對專家基本情況、專家咨詢結果進行定量統計分析,通過計算均數、變異系數對指標進行篩選。采用Yaahp7.5軟件,運用層次分析法計算權重與檢驗。
二、結果
(一)專家的權威系數
本研究尋求高職院校專業一線教師、教務管理人員、用人單位、職業教育專家的幫助,通過專家基本情況定性分析和專家意見權威系數定量分析來表示專家的權威程度。本研究專家意見的權威系數為0.80以上。
(二)專家咨詢結果
1.第一輪專家咨詢結果
根據專家咨詢結果,計算重要性賦值的均數、標準差、滿分比分析專家意見集中程度。重要性賦值均數、滿分比越大,標準差越小,表明指標越重要。專家意見協調程度通過變異系數、協調系數進行分析。滿足均數大于3.5,滿分比大于20%,變異系數小于25%的條目保留,即A5、B9、C4、D5予以刪除(見表1)。
專家協調系數:一級目錄系數0.121,X2=10.913,P=0.012
二級目錄系數0.200,X2=132.190,P<0.001
2.第二輪專家咨詢結果
根據第一輪咨詢反饋結果,將評價指標進行修訂,進入第二輪咨詢。計算重要性賦值的均數、標準差、滿分比、變異系數、協調系數進行分析,結果見表2。
專家協調系數:一級目錄系數0.176,X2=15.847,P=0.001
二級目錄系數0.190,X2=102.739,P<0.001
3.確定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
評價指標體系確立后,利用層次分析法(AHP)計算得到各級指標的最終權重。高職護理學生隱性知識能力評價指標體系見表3。
三、討論
(一)評價指標體系確立的科學性分析
本研究通過大量的文獻研究,調查訪談,德爾菲法集專家的知識、經驗和智慧來判斷篩選評價指標,最后應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簡稱AHP, 是美國T. L .saaty 教授提出的一種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多目標決策分析方法[2]。)在目標結構復雜且缺乏必要數據的情況下將經驗判斷給予量化,從而為決策者提供定量形式的決策依據[3]。應用AHP方法計算指標權重系數,實際上是將復雜的問題分解成眾多因素,這些因素相互聯系,并有序遞階使其條理化,通過相關因素之間的比較予以優劣評判,對其重要性予以賦值,計算其均數、標準差、滿分比等;分析專家意見集中程度、專家意見協調程度通過變異系數、協調系數進行分析。本研究兩輪函詢指標重要性賦值均數分別為3.67~4.77和3.90~4.83,變異系數分別為0.10~0.29和0.07~0.23,說明專家意見集中度高;和諧系數分別為0.20和0.19,P<0.01,說明專家意見協調性好。評價指標權重及層次單排序結果,重要性賦值均數、滿分比越大,標準差越小,表明指標越重要。經過2輪反饋與修改,指標以滿足重要性賦值均數大于3.5 ,滿分比大于20%,變異系數小于25%,最終確立評價指標體系包括 4個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并確定全部指標相對重要性次序的權系數。研究結果顯示,各級指標判斷矩陣及各層次CI和CR 均小于0.1,說明評價指標的權重設置符合邏輯、客觀科學。
(二)評價指標體系的意義分析
英國學者波蘭尼(Michael Polany)認為人類有兩種知識,可以用書面文字、圖表以及數字公式來描述的是顯性知識,而不能系統表述的,如我們有關自己行為的某種知識是隱性知識[4]。結果顯示,在4個一級指標中,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排序,“專業知識”(權重0.5359)“職業行為習慣”(權重0.2291)“職業信念”(權重0.1575)“通識知識”(權重0.0075)。“專業知識”和“通識知識”即顯性知識指標的權重為0.6134,“職業行為習慣”和“職業信念”即隱性知識指標的權重為0.3866。各指標的權重排序的確立,較為清晰地呈現各評價指標之間的相對重要性。從而為護理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和評價提供科學參考。
高職護理院校學生隱性知識能力評價體系的研究,為豐富和深化高職護理教育評價理論體系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有利于幫助護理高職院校確立更加綜合全面、適合學生終身職業發展的人才質量觀。該指標評價體系的建立,對更新人才觀念、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課程體系及拓寬就業渠道等具有較好的推動作用。本研究所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重在宏觀層面的導向,仍需要不斷在實踐中檢驗并修改完善,各個院校可在此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人才培養定位,確定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方式方法,創新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王穎,崔健,張瀟,等.個體知識吸收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商業時代,2012(23):98-99.
[2]方積乾,孫振球.衛生統計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3]楊保安,張科靜.多目標決策分析理論、方法與應用研究[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8.
[4]Polanyl M. The Study of Man[M]. London:Routldge& Kegan Paul Publishers,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