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水明 楊蘭惠 尹洪位 徐桂芳
[摘? ? ? ? ? ?要]? 通過實地調查及查閱相關文獻,對南昌大學開展Ⅱ類通識教育課程的總體情況進行調查分析。通過結合實踐對通識教育課程的領域和類型劃分進行比較和分析,在通識教育課程的設置原則、課程申報、審議與更新制度等方面進行說明,并對通識教育課程修讀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
[關? ? 鍵? ?詞]? 地方綜合性大學;Ⅱ類通識教育;課程設置;課程修讀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010-01
南昌大學作為一所全國綜合性的“211”高校,在2008年開始全面實施通識教育,參照國內外高校通識教育課程的設置情況、學科特點和綜合素質培養的需要,建設社會科學與人類發展、傳統文化與世界文明、人文學科與藝術審美、醫學與生命科學、自然科學與現代技術等五類200門Ⅱ類通識課程。特別在2015年,學校全面總結《南昌大學2012本科培養方案》和領會學習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1年修訂二稿)》精神的基礎上,提出了制定2016本科培養方案的原則性意見。該意見明確堅持Ⅱ類通識教育、拓寬專業口徑、加強個性培養、強化實踐教學的基本思路。迄今為止,共開設Ⅱ類通識課268門、645門次,選課學生90964人次;開出專業選修課416門、787門次;選修課門數占總開課門數的22.33%。
1.課程設置原則方面,全校設置涉及各大學科門類的Ⅱ類通識教育課程。對綜合性大學而言,學科種類齊全是開展Ⅱ類通識教育的優勢;課程的設置要體現基礎性與廣博性相統一;課程形式實現多種類、少學分。使學生在有限的學分下能有機會修讀更多的選修課,同時也能促使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出現Ⅱ類通識教育課程的知識化傾向;課程開設階梯化。學校鼓勵學生從大一至大四都可以修讀選修課程,但是優先考慮大一至大三學生。
2.課程申報制度方面,為了鼓勵學校各學院教師積極開設Ⅱ類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學校實行課程申報制度。首先由學校下發通知,向各學院征集院系教師需要開設的Ⅱ類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各學院組織教師積極申報。其次為了保證課程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引導,學校對各大板塊的課程類型作了一定的比例要求。
3.課程審議制度方面,為了保證Ⅱ類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學校實行課程審議制度。學校成立審核專家組,將Ⅱ類通識教育課程按照相應的板塊進行課程分類審核。參與審核的專家都具有教授職稱,大都是學校本科教學督導委員會、教學委員會的成員。專家組對所申報的Ⅱ類通識教育課程審議從嚴把關,以確保課程質量和教學質量。
4.課程更新制度方面,該校將對Ⅱ類通識教育課程實行每學年更新制度。包括新增一些符合當代社會發展的課程,并酌情刪減學生不愿選讀或者課程內容過時的課程以及對已有課程的教學內容、學時、學分的變更。在每學年的第二學期,各院系分別對Ⅱ類通識教育課程的新增、刪減、變更進行申報,之后由專家組對其所申報的課程進行審議,確定下一學年的Ⅱ類通識教育課程。
5.教材選用原則方面,課程的教材和教學方法選用要靈活,可根據教學內容靈活設置課程,充分利用學校資源采取實物和圖片展覽相結合、報告專題講座、參觀等各種非課堂教學的方法來實施,另通選課程所用教材、講義可由任課教師推薦,由學生自愿、自行購買或從圖書館借閱。
因此,南昌大學在開設Ⅱ類通識教育課程時,應該注意以下三點:(1)在建構通識教育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時,一定要適合本校實際學情。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是實現培養目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學校必須對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堅持“少而精”的原則,把通識教育的教學內容融入生活中,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2)在學校營造實施通識教育的校園文化氛圍。學生不重視通識教育的一大原因就是學生沒有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通識教育的重要性。在大學生活中,良好的人文環境對學生養成常讀書、好學習、思進取的好習慣是十分重要的。(3)改革考試內容與考試方法,建立通識教育學科專有的考核評價體系。科學的評價制度既能檢驗通識教育實施效果,也能促進Ⅱ類通識教育課程的實施。同時,嚴格的考試制度不僅可以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還能進一步督促學生學習,使學生在知識結構上求“通”求博。
參考文獻:
[1]熊賢君,金保華.通識教育的課程設置與實施途徑[J].教育評論,2000(4):33-35.
[2]陳平.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質量監控問題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7):28-31.
[3]俞建偉,方志梅.寧波大學開展通識教育的實踐與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7(8):56-58.
[4]何亮姬.中美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設置的對比研究[D].蘭州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