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郝靜鵬
[摘? ? ? ? ? ?要]? 教師實訓教學水平的高低決定著應用型院校能否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應用型院校應該重視教師實訓教學評價工作,提高教師實訓教學評價的完整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從而發揮教師實訓教學評價的最佳效用。然而,目前評價標準不合理、評教形式單一化以及反饋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制約著應用型院校教師實訓教學評價工作的完善。為此,在多主體視角下,還需改變評價標準,提高評價體系的完整性,豐富評價形式和內容,及時利用反饋信息進行改進,從而促進教師實訓教學評價工作的逐步優化。
[關? ? 鍵? ?詞]? 多主體視角;應用型院校;實訓教學;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035-01
一、多主體視角下應用型院校教師實訓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評價標準不合理
1.統一性高。教師實訓教學評價的內容是實訓課程和實訓教學,但是就目前大部分應用型院校而言,他們的評價標準都是將課程和教學統一在一起進行評價的,這就會導致這種評價體系缺少獨立性和科學性。此外,對有能力、有思想的教師而言,這種評價使他們不得不屈服,進而限制了他們教學能力的施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這種評價標準也抹殺了具有個性和特殊性學生的天賦,缺乏實用性和針對性。
2.側重點太過單一。教師實訓教學評價應該是全面的,既要考慮到教師的教學能力,也不能忘記主體——學生。這種教師實訓教學評價只是針對教師的評價,但是我們的出發點是對學生的培養,這是院校教學的出發點和核心,所以這種評價體系偏離了初心。
3.評價標準不夠科學和嚴謹。對應用型院校的教師實訓教學評價是處于探索階段的,所以評價的標準也未經過實踐驗證,例如,是以教師講課的內容為主體指標還是以教師的教學方式為主要指標,所以評價標準并不是絕對科學的。
(二)反饋機制不健全
其實,評價體系的最終結果是讓教師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改進,這就是教學評價的反饋體系,然而就目前應用型院校的教學體系而言,他們的反饋體系并不完善,也不科學。教師得到的反饋基本上都是從學院或是學校中獲取的,或者是被告知的,他們并不會主動地從學生身上去了解,這就是教師實訓教學反饋體系的缺陷。而從學院的方面考慮,他們對學生的了解自然比不上教師,所以他們只是單純地從學生的成績排名來評價教師實訓教學的水平,所以即使學生成績排名在前的教師也不見得他們的實訓教學方式和實訓教學內容是適合學生的,因為當代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越來越重,實訓教學體系應該予以足夠的重視。
二、多主體視角下應用型院校教師實訓教學評價現存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改變評價標準,提高評價體系的完整性
隨著現代文明的不斷推進和發展,人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都是非常獨立的,尤其是大學生,所以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課,因此總有一些課程是具有特殊性的,即有的課程和教學具有非常明顯的個性化,所以這種高度統一的實訓教學評價忽視了這一點,從而缺乏科學性,其實,教師實訓教學評價并不是單一的,其中的層次性是非常明顯的,所以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不同課程的教學等進行劃分不同的教師實訓教學評價標準,這樣才能照顧到教師實訓教學評價體系的方方面面,也包含了其中的差異性。學生是應用型院校的主體,所以我們應該增強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事實上這種評價是非常必要的,并不是停留在形式上,因為這種評價可以時刻提醒著學生是否落實了學習任務,是否腳踏實地地學習到了知識,也時刻鞭策著他們不斷進取、不斷努力,從而避免目前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的迷茫和渾渾噩噩。
(二)豐富評價形式和內容
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他們只會關心成績是否合格,從來沒有考慮教師是否存在任何教學上的問題,所以教師的教學質量高低是關鍵的一步。從時間的角度出發,教師實訓教學評價的時間不一定只是在期末的時候進行,因為一次性的評價帶有偶然性,所以我們可以分初、中、末三期進行評價,這樣既能及時得到教學反饋,又可以督促教師不斷改善實訓教學方式。
(三)及時利用反饋信息進行改進
一旦從教師實訓教學評價體系中得到了反饋信息,那么我們就應該及時進行反饋,從而保證信息的有效性和及時性,而我們關注的反饋對象教師、學生和行政部門,不同的對象,反饋的方式和反饋的內容也應該有所不同。首先,對教師來說,反饋的信息是與之相關的信息,尤其是學生的信息,這樣便于教師開展教學活動,而且,對教師本身教學的排名,反饋體系只是會提供與之相關的成績,而不是所有的教師排名,這樣才能保證不會泄露其他人的信息。其次,對學生來說,院校不會向他們隱瞞全部,因為有部分學生有自己的需求,這樣才能給學生提供選擇教師的機會。最后,對學院行政部門來說,他們應該掌握所有的評價反饋信息,因為這樣才能掌控全局,進行合理而又科學的分配。
總而言之,即使教師評價體系反饋對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方式,但是有一個原則是一致的,那就是提供給各個對象的信息都必須有利于提高他們自身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唐忠,楊寧,陳春蓮.應用型高校教師多維度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透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3(19):171-173.
[2]林彬,劉秦民.試論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評價的理路[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0(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