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霞 龔海蓉 王憲寧



[摘? ? ? ? ? ?要]? 目的:探討“教賽一體”教學模式在護理專業綜合技能訓練課程中的應用與效果。方法:隨機選取2016級高職護理專業二年級的2個班級學生,教改班52人采用“教賽一體”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傳統班51人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課程結束后,比較兩個班護生的護理綜合技能成績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結果:教改班護理綜合技能成績與自主學習能力均優于傳統班(P<0.05)。結論:“教賽一體”教學模式有效提高了護理專業綜合技能訓練的教學效果,促進了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及職業綜合能力培養。
[關? ? 鍵? ?詞]? 護理綜合技能訓練;教賽一體;技能大賽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076-02
護理專業綜合技能訓練是高職高專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是護理技能訓練和考核的重要課程,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護理實踐技能,為頂崗實習奠定堅實的基礎[1]?!敖藤愐惑w”教學模式是引入護理職業技能大賽的先進理念和模式,以技能大賽的技術標準為標桿,將“精英化”的護理技能大賽資源,有效應用到“大眾化”的護理技能實訓教學中。筆者嘗試將“教賽一體”教學模式應用于護理專業綜合技能訓練的課程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將經驗總結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經學院倫理委員會同意,采用抽簽法整群抽取我院2016級高職二年級護理專業2個班學生,一個班級為教改班,共52人;另一個班級為傳統班,共51人,均為女性,兩組護生的年齡、生源、《基礎護理技術》操作考核成績、自主學習能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且2個班級的《護理專業綜合技能訓練》課程的任課教師、實訓用物及教學環境均相同,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1.傳統班
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上以教師講授為主,示教復習前期課程已學過的護理技能操作,強調程序和操作規程,護生在實訓課及課后進行操作練習。
2.教改班
采取“教賽一體”教學模式,以護生自主訓練為主。(1)教學資源:將歷年護理技能大賽的資源進行整合轉化,融入教學過程,并上傳至學院“天使之城”網絡學習平臺。(2)教學安排:將護生分成4人為單位的護理小組,每組選取一名護生擔任組長。教師課前將操作項目及案例布置給護生,由組長組織組員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并進入網絡學習平臺,對照獲獎選手的操作視頻進行練習,教師在網絡平臺對護生進行線上指導、互動答疑,并引導護生學習技能競賽選手在操作中所體現的嚴謹規范以及對患者的人文關懷。(3)考核方式:兩組考生于同一時間由同樣的教師根據統一的評分標準進行考核。采用OSCE多考站的考核模式,所有考核教師考前進行統一培訓,授課教師不參與考核,避免主觀偏倚??己藰藴蕿槲以褐骶幍摹蹲o理類專業職業技能測試標準》,從職業素養、操作評估、操作準備、操作實施、操作質量、人文關懷6個方面評價護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三)評價指標
1.技能操作考核成績
總分100分,其中職業素養5分、操作評估5分、操作準備5分、操作實施70分、操作質量7分、人文關懷8分。
2.自主學習能力量表
由護生進行自我評價。量表由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協作能力、創新能力四個維度組成,共28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tert5級計分法,“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一般、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分別計5、4、3、2、1分,所有條目均為正向計分,總分28~140分,分值越高表示護生自主學習能力越強。
(四)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采用t檢驗,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護生技能考核成績比較
教改班在操作評估、操作實施、操作質量、人文關懷幾個方面的得分以及總分均高于傳統班(P<0.05),而兩組的職業素養、操作準備兩個方面的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比較
教改班在學習能力、協作能力、創新能力三個維度的得分以及總分均高于傳統班(P<0.05),而兩組的學習態度這一維度的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三、討論
(一)開發技能賽項,轉化教學資源,促進教學改革
大賽源于教學,更應服務于教學,隨著技能大賽的廣泛開展,拓展大賽成果在教學過程中的推廣和應用越來越受到各方的重視。護理技能大賽從2011年開賽以來,積累了大量的競賽資源,我院通過提煉、整合、創新,形成了一套系統的護理技能大賽資源轉化成果,并將成果通過學院的“天使之城”網絡平臺,運用于“教賽一體”的教學模式改革中。(1)將大賽的案例試題庫進行有機整合,并結合護理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設計各種情境案例,讓護生通過案例分析,提出護理問題,并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護理;(2)將歷年護理技能大賽獲獎選手的比賽視頻根據操作項目類別進行歸類整理,同時總結護理技能操作中的重點難點環節,由本院護理技能大賽獲獎選手進行操作示范并拍攝成微課視頻,供護生參考學習;(3)以護理技能大賽的操作規范為標準,結合護理臨床實際,修訂了本院護理技能測試標準,使之更合理、準確,全方位考核護生的護理綜合能力,實現與臨床護理崗位“零對接”。
(二)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強化綜合職業能力
護理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和綜合職業能力的技能型護理人才[2]。護理技能大賽設置了大量的臨床護理案例,并將案例與操作相結合,考核選手的臨床思維能力與臨場應變能力?!敖藤愐惑w”教學模式以技能大賽為依托,創設真實生動的臨床工作情境,讓護生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更好地掌握操作。從本次考核中我們發現,教改班護生能夠根據案例的設定對患者進行評估,在評估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的護理,而傳統班的護生只是簡單機械訓練,評估缺乏完整性和針對性。如“氧氣吸入法”這一項操作中有一重要環節要求護生根據患者的缺氧情況調節氧流量,傳統班護生由于評估不到位,導致這一環節失分較多。從考核結果我們發現,教改班的操作實施與操作質量得分也高于傳統班,這得益于新的教學模式為護生提供了大量的技能大賽獲獎選手的操作視頻,護生通過反復觀摩視頻,模仿學習標準的操作動作,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使錯誤率大大降低,操作水平得到明顯提高。人文關懷是護理職業能力的重要一環,要求護生要有較強的愛傷觀念及良好的溝通能力。從考核結果我們可以看出教改班的人文關懷得分明顯高于傳統班。技能大賽選手操作時親切的態度、關愛的眼神、溫暖的笑容、得體的語言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護生的操作理念,使護生將人文關懷自然的融入到操作過程中。
2008年初,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提出了通過舉辦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將“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成功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規范化,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技能競賽”的良好局面,對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和發展產生了重要的作用。構建“教賽一體”的教學模式,將職業技能競賽的先進理念、技術標準、優質資源進行轉化并應用到護理專業綜合技能訓練的教學中,有效提高了教學效果及護生的職業能力。但這一模式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和研究都尚不成熟,進一步大面積推廣也受到網絡技術條件、實訓條件、教師教學水平等方面的影響。我們將進一步探索改進“教賽一體”的教學模式,并嘗試將其運用于其他課程的教學與考核,建立教賽結合的常態機制,發揮技能競賽的引領示范作用,帶動和鼓勵所有學生積極參與,真正實現“教賽結合、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使大賽資源惠及全體護理專業學生,逐步“形成滿足職業教育教學需求、體現先進教學模式、反映職業教育先進水平的共享性資源成果”,進而提高我省護理專業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顏麗霞,謝海艷.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護理綜合技能訓練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7):626-628.
[2]黃秋杏,蘇淑賢.護理技能競賽在護理職業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31(2):2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