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 安成秀
[摘? ? ? ? ? ?要]? ICU是重癥病人進行治療的主要場所,也是醫院易感染人群和感染因素比較集中的場所,它感染的發生率是普通病房的5~10倍。ICU院內感染不僅會導致病人病情的進一步惡化,使病人的住院費用、住院時間大大增加,嚴重還可能會威脅病人的生命健康。通過了解ICU院內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并有針對性地從醫護人員的意識、技術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方面提出控制對策,這對ICU院內感染的預防與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 ? 鍵? ?詞]? ICU;危險因素;控制對策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128-01
ICU指的是重癥監護病房,它是醫院主要的科室之一,很多患者由于情況比較嚴重,最后轉到重癥監護室,以便能夠得到很好的治療環境。這些病人通常體質虛弱、免疫力低下,抵抗各種感染的能力不強,極易被感染。采取一些積極有效的對策控制感染,對于在重癥監護室中工作的醫護人員來說是必須要完成的工作,醫院護理工作同時也是預防與控制院內感染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醫護人員應時刻保持對重癥病人監護室感染的高度警惕,這不管是對住院患者還是醫護工作人員來說都十分重要。因此,明確ICU患者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對醫院的醫護工作來說十分重要。
一、ICU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
(一)醫護人員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醫院中的醫護人員時常存在人手不足的情況,這樣就會造成現有的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大,醫護人員休息時間短會增加其在護理工作中犯錯誤的可能性,可能就會存在消毒工作出現疏忽的情況,如果不嚴格進行ICU院內消毒,很有可能導致抵抗力弱的ICU患者的交叉感染。另一方面,院內有些醫護人員的思想認識不到位,沒有強烈的消毒除菌意識,表現在醫護人員不能做到勤洗手、做好手的除菌工作,因為他們的手在平時工作中會時常接觸到病人,而根據調查發現,醫護人員在未做好消毒除菌工作后接觸病人,幾個小時以后在病人身上可查出大量的病原菌,這表明醫護人員未消毒的手成為了細菌病毒傳播給重癥病人的載體。
(二)各種侵入性操作的因素
在重癥監護室中,各種醫療設備的使用,尤其是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侵入性操作時,極大地增加了重癥患者被感染的幾率。例如,導尿管的使用極易造成尿路感染。根據調查發現約有一半以上的感染與導尿管有關,而導尿管的使用方式、留置的時間、導尿無菌技術的質量等都會造成尿路感染的發生。就拿導尿管的留置時間來說,留置時間越長,病人感染的幾率就越大。靜脈與動脈的插管、外周靜脈置管等介入的操作方式,病人的皮膚上本身就有很多細菌,當對病人進行插管時,極易產生細菌,從而引發重癥病人的感染。
二、防止ICU院內感染的控制對策
(一)醫護人員合理配置,增強自覺意識
首先,醫院應該盡可能的確保ICU的護理人員人手充足,在對護理人員的安排上應合理,盡量保證每個醫護人員休息時間的充足,對于不注意自己正常作息而影響到上班狀態的護理人員,應給予及時的提醒和懲戒,以保證護理工作正常進行。其次,應提高護理人員的除菌消毒意識,保證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嚴格進行消毒,做到勤洗手,做好手的除菌工作,嚴格按照洗手流程洗手。同時還應做好重癥監護病房的消毒工作,對病房內的設備及用具嚴格消毒,對于一次性衛生用品,在病人用完后應立即處理掉,保障病人在干凈安全的環境中接受治療。
(二)規范醫護人員技術操作
嚴格規范醫護人員對患者的侵入性等具體的技術性操作。例如,在使用導尿管和置管時,應保證無菌化操作,連接導管時先用碘伏或者無菌棉簽進行消毒,同時也應保持導管入口處皮膚的無菌狀態,對于患者使用的留置導管,在確保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應盡早拔出,以減少感染的幾率。所有的設備使用完后都應該嚴格按照科室規定的消毒流程進行消毒處理,特別是侵入性的用具要嚴格按要求回收,防止院內感染的發生。
ICU中的病人是醫院內感染的高危人群,他們本身身體狀況就差,再加上院內各種因素的影響,極易發生感染現象。作為院內的醫護人員,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前提下,應多注重ICU患者的感染方面的預防及控制,嚴格執行醫院關于預防重癥監護室感染的各項制度,提高自身關于除菌消毒的各種意識,積極配合醫院各方面的感染管理工作。醫護人員應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為醫療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尉曉燕,李京立,李靜,等.ICU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與預防對策[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11):1398-1400.
[2]胡飛燕.層流ICU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與護理對策[J].吉林醫學,2012,33(3):62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