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華
[摘? ? ? ? ? ?要]? 討論系統思維在培養高職學生創新能力中的作用,提出加強高職學生系統思維能力培養的措施。針對當前高等職業教育課程設置和教材編寫中存在的問題,從創新能力培養的角度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 ? 鍵? ?詞]? 創新;系統思維;高等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5 ? ?[文獻標志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170-02
一、引言
創新包括科學知識創新、技術知識創新、工藝創新等形式。創新的目的是追求新發現、探索新規律、創造新方法、新工藝。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從總體看來,高職院校學生在整體素質上仍有不少弱點,集中表現為缺乏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差。為了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工匠,高等職業教育必須不斷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本質上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洞察力以及發現問題、定義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說,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不但要有“手藝”,而且還要有知識和運用知識的創新能力。
創新總是以問題驅動的。“研究我們時代的主要問題越多,我們越多意識到不能孤立的理解它們。它們是系統性的問題,這意味著它們是相互聯系和相互依存的”[1]。面對復雜、系統性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洞察力以及發現問題、定義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方法。本文認為正確的方法就是要著力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能力。系統思維不同于分析思維,分析思維認為復雜問題中各個部分是至關重要的,并尋求確定部分,了解部分,并對部分的了解實現對整體的了解。系統思維是一種藉由了解事物運作方式,找出問題源頭的思考方法,它能讓我們用更全面、整體的光界看問題。簡單來說,系統思維就是要求我們思考時不要只從孤立事件出發,應該要觀察事件之間的聯系,注重查看變化的模式,而不是靜態的“快照”。從整體的角度看事情,才不至于被細節困惑,做出錯誤的決策。
在本文中,我們討論了系統思維在創新中的作用,在指出如何培養學生系統思維能力的基礎上,對目前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和教材編寫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
二、系統思維在創新中的作用
創新是由多主體參與、多要素互動的復雜動態行為,呈現出多主體性、多層次性、不確定性等復雜性特征,是一個跨學科解決問題、異化和短暫的知識產生活動[2]。
不同類型的系統如機械系統、電子系統、生物和生態系統都是有若干個部分構成的,每個構成部分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各個部分的協同在實現整個系統功能時更重要。簡而言之,系統是相互獨立和相互依賴的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形成一個復雜的整體,產生一個或多個結果。在復雜的系統中,當底層系統不穩定時,一個變量的小變化可以引發巨大和意料之外的結果變化。雖然復雜、不穩定的系統是最難追蹤的,但它們充滿了重大的創新機會[2]。
分析思維(Analytical thinking) 著眼于對系統中構件的分析,而系統思維在對系統中構件分析的基礎上更著眼于系統中構件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系統的整體特性和系統的動態行為。我們在重視分析思維的同時,更要加強系統思維的運用。創新主體需要能夠有效處理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利用系統思維將一個復雜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分別處理的同時,更要強調相互之間的協同作用和動態行為。
今天我們面臨的許多重要而復雜的問題涉及許多因素,網絡技術讓人們更加緊密相連,一旦問題與越多人相關,問題就越復雜。傳統的分析思維往往忽略了若干因素,導致不能有效處理復雜問題,只有運用系統思維才能有效地處理復雜問題。總之,系統思維的好處是其能夠使我們以更加廣闊的視角思考問題,并有效地幫助我們解決面臨的復雜問題,提高我們對問題的認識水平,提升我們的創新能力。
三、系統思維能力的培養
創新總是以新的問題為前導,培養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創新主體發現問題和定義問題的能力。面對現實世界中越來越復雜的問題,系統思維和批判性意識都是定義新問題的基礎,系統思維也是創新者駕馭處理復雜問題的重要方法。2016年1月,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發表《未來職業報告書》(The Future of Jobs),其中點出2020年職場十大關鍵能力,名列前兩名的技能即是“解決復雜問題”及“批判性思考”。這顯示出要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生在未來職業中的競爭力,就要加強對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的培養。系統思維就是專門解決動態復雜問題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必須要加強系統思維能力的培養。
目前,我們的職業高等教育方式和內容沒有真正與創新緊密結合。我們的高等職業教育很少教授創新和提供創新經驗,也很少將系統思維真正貫徹于教學實踐中。為此我們應該盡力改變這種局面。本文認為系統思維能力的培養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
由于創新存在不確定性,創新未必都能成功。要使學生認識到創新存在的風險,克服困難,以系統思維作為指導認真總結和分析失敗的原因,從而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二)培養學生開放的心態和協作精神
學生只有在開放的心態下,才能始終對問題和解決問題抱有好奇心,能夠根據對系統復雜性的深入理解,運用系統思維能力解決復雜問題。解決復雜問題需要創新主體之間的協作,由此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
(三)將系統思維貫徹于學科教學中并和學生的學習緊密相連
鼓勵學生從系統角度考慮問題,激勵學生在課程之外運用系統思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養成對系統思維習慣的自我意識。
(四)利用系統思維工具分析復雜問題并且深入探討和研究問題的本質
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要加強交流,共享解決復雜問題的體會,提高利用系統思維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加強對創新能力的培養。
(五)保證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
課程體系要保證科學性和系統性的有機結合。向學生介紹系統思維和創新方法的最佳途徑是提高他們在多個領域、學科的認識能力,一個成功的創新者需要多個領域,多學科的知識發揮作用。高等職業教育應該確保學生具有比較系統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鼓勵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領域探索和嘗試。
總之,未來依賴于創新,高等職業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中心,為經濟建設和未來社會提供創新型人才,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必須要有系統思維的引導,創新型人才必須具備熟練運用系統思維的能力和習慣。
四、高等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高等職業教育廣泛采用“項目驅動”的教學方法,其目的是要培養具備實際操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教材也按照“項目驅動”的教學方法進行編寫。“項目驅動”教學方式雖然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它最主要的問題是忽略對學生系統思維能力的培養。
當前,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雖然有一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但是發現問題、定義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不足。為經濟建設發展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不但要有好“手藝”,而且還要有眼界和運用知識的創新能力。培養既有“手藝”又有創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需要加強學生系統思維能力的訓練,只有這樣,當學生遇到復雜問題的時就會懂得如何將復雜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子問題,并能厘清子問題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提出解決復雜問題的方法,進而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發現新問題,提出新方法、新工藝。
培養高職院校學生既有解決問題的實際技能,又有發現問題進而創造新方法、新工藝的系統思維能力,對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設置和教材編寫提出了新挑戰。目前,高等職業院校課程設置往往注重課程的實用性,系統性和科學性方面顯得不足,缺乏系統思維能力方面的訓練要素,造成畢業學生在未來職場的后勁不足和難以進一步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如何編寫能培養高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的教材是每一個高職院校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目前,高職院校使用和編寫的教材,質量參差不齊,許多采用所謂“項目驅動”方式編寫的教材割裂了學科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更談不上系統思維能力的培養。我們認為課程體系設置和教材建設應該加強學生系統思維能力的訓練,用系統思維指導課程體系的設置、教材編寫和設計實訓項目。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出有眼界、有能力的高技能創新人才。
五、總結
本文闡述了系統思維在創新中的作用,指出了培養學生系統思維能力的措施,最后對高等職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參考文獻:
[1]Michael C.Jackson.Systems Thinking:Creative Holism for Managers[M].USA,Wiley,2003.
[2]Jamshid Gharajedaghi.Systems Thinking:Managing Chaos and Complexity (3rd edition)[M].USA,Elsevier,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