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摘? ? ? ? ? ?要]? 簡要論述公眾的基本涵義及公共關系的主要特征,并分析現階段公眾針對公共關系的基本認知情況,其中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即公共關系的本質、實踐活動及與新聞的關系。基于公共關系的主要特征及公眾認知現狀,提出我國公眾公共關系認知對策,旨在促進我國公關行業的完善與發展。
[關? ? 鍵? ?詞]? 公共關系;認知現狀;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 C912.3?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178-02
公共關系是一種具有專業性的傳播實踐活動,現階段國家、政府及企業機構是公共關系活動的主體,良好的公關活動能夠促進國家事務及組織事務順利完成。公共關系對新聞工作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二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在新時期的社會背景下,公眾針對公共關系認知的影響主要基于三個方面,即公關需求的不斷提升下透明度的問題、職業者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及學術皆針對公館教育的推動作用。
一、公眾的基本涵義
公眾是指公共關系中對象的總稱,分析公眾是指與某種組織運行之間具有關聯性的整體環境。公眾是社會中的人民群眾,但稱之為公眾的人民群眾是具有明顯類別性的社會群體,其中主要包含個人、群體及組織等三種形式。如在一所學校之中,學生、家長、教師是學校的公眾,而學校本身、政府及相關部門也為公眾。此外,稱之為公眾的社會群體與公館主體之間需要具有聯系性或是相互作用。因此并非所有人及群體皆可成為特定組織的公眾,主要與之具有聯系性的人、群體及組織才能夠稱之為該組織的公眾。如一家超市之中只有在超市進行購物的群體為超市的公眾,未在超市中進行消費的顧客不能稱之為公眾。公眾是在成員間面臨著共同的問題及共同的利益及要求時形成的某種公眾群體,如有50個人去商場購買食品,食品的質量出現問題,這時這50個人便成為商場中公眾的群體,公眾群體面臨的問題為食品的質量不過關。
二、公共關系的主要特點
(一)公共關系的真實性
公共關系具有真實性的特點,公共關系之中重視事情的真實性,良好的公共關系中不會對社會公眾及新聞媒體說謊。公共關系品牌塑造的期間,應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堅持以事實為基礎進行信息傳播,與此同時,在公共關系建立的過程中,公關人員應主義說話的方式以及說話的技巧,并且確保傳播的內容以客觀事實為基礎,具有正能量。在公關危機發生時,需要第一時間進行回應,將危機的真實原因及其進展告知公眾,繼而尋求良好的改善及補救措施。公關中的虛假情報會被公眾識破,繼而喪失組織在公眾群體中的信任,影響其自身的長遠發展。
(二)公共關系的向善性
公共關系不僅需要做得優秀、說得優秀,與此同時需要具有向善性,在社會的發展之中需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首先,公共關系具有較強的商業價值,公共關系與廣告及營銷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公共關系需要尋找到一個企業與公眾之間共同利益相符合的認知方式,實現彼此之間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關系的責任在于尋求自身發展利益的同時,需要更多地履行社會責任。其次,公共關系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基礎上,應更多做幫助社會發展及公眾的善事,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度推動社會的進步及發展。公共關系在發展的過程中應構建與社會公眾之間在價值認知及利益認知中的聯系渠道,在完成自身發展目標及商業目標的同時,促進社會經濟的和諧進步發展,并獲取良好的社會影響力及公眾信任度。
(三)公共關系的尚美性
公共關系的建立是一個具有主動性的塑造過程,是指公關主體與公眾建立起具有良好的關系,因此需要公關主體與公眾之間進行有效溝通,形成相互信任的關系,確保組織的信譽度及社會形象。公共關系存在的目的為構建出相互尊重且相互理解的社會關系,因此公共關系的形象的塑造是公共關系建立中的最大追求,也是公共關系對社會最大的價值貢獻。公共關系是一種具有美好性的藝術及學科,在良好公共關系的建立過程中需要公眾通過溝通建立信任,提高公共關系的社會美譽。在社會公共關系中存在通過抹黑及打壓對手而建立自身的公眾形象,這種行為并非真正的公關活動,與此同時,這種公關行為將會損害自身的信譽度,不利于企業良好公眾形象的樹立,因此公共關系具有一定的尚美性。
三、我國公眾公共關系認知現狀
在本次針對我國公眾對公共關系的認知現狀分析中,將借助2017年一項全國范圍內的問卷調查數據進行分析,繼而深入探析我國公眾針對公共關系的認知情況。此次調查問卷主要涉及的人員包含公關從業者、公務人員、經商人士、高校教育工作者及在校學生。這五類人群接受教育的程度較高,因此對于公共關系的了解程度較深刻,調查的結果公正性及客觀性較高。本次調查問卷中共下發1200份,其中收回有效問卷為1211份,詳情見下表。
我國公眾公共關系基本認知調查主體分類數據表
(一)關于公共關系本質的認知:專業與多樣
當下,我國公眾針對公共關系的本質認知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即專業化及多樣化。首先,公眾針對公共關系的根本認知及理解是公眾主要認知下的公共關系,在針對公共關系的認知之中接受調查人群中66%認為是一種“危機處理形式”,其中55.9%的受訪群眾認為公共關系是一種“傳播性較高的職業活動”。由此可見,我國公眾對公共關系的認知中,普遍認為公共關系具有較強的專業性。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較為重視“關系”,與西方文化相較而言,中國的公共關系中請客送禮等顯現較多。其次,有部分受訪者認為公共關系是一種廣告和營銷的行為,在公眾的認知之中常將公共關系與營銷傳播、廣告宣傳的活動進行聯系,公共關系還具有多樣性的特點。
(二)關于公共關系實踐的認知:積極與多元
在公共關系之中主體具有多樣性,因此基于傳播學的維度進行分析,公共關系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無處不在,在個人、組織及國家的發展中,需要通過公共關系獲得發展的支持及認可。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轉型,公共關系逐漸成為人們重點關注的內容,并且企業開始更加注重公眾形象,借助公共關系完成宣傳產品及市場營銷活動。在針對哪些社會主體更加需要公共關系的調查中國,50%的受訪者表示國家最需要公共關系,其次是政府部門,位列需要公共關系第三位的為企業機構。由此可見,在我國公眾的認識之中,國家、政府及企業機構是社會中最為需要公共關系的主體。受訪公眾表示常見的公關活動為新聞發布會、慈善活動、產品展覽等,60%的受訪者認為公關活動是一種“搞好社會關系”的活動。
(三)關于公共關系新聞的認知:合作與沖突
在針對公共關系與新聞之間的聯系性調查中,大多數受訪者表示自己認為新聞與公共關系二者之間為“天敵”,大多數的受訪者表示新聞與公關活動之間具有一定的影響性,且公關活動對新聞有著積極的影響。
四、我國公眾公共關系認知對策
(一)提高公共關系的透明度
通過分析2017年全國性的調查數據,能夠基本了解我國公眾對于公共關系的認知,公眾針對公共關系的認識中存在多樣性的特點,普遍在公眾的認知之中,國家最需要公共關系,其次為政府及企業機構。公眾的認知中主要的公關活動為新聞發布會、慈善活動、發布新聞稿等。因此完善我國公眾對公共關系的認知,應提高公共關系的透明度。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公共關系的需求與實踐活動的增長,大量的商業機構及企業單位對公關活動的需求大幅增長,政府的職能部門將公關活動作為政策傳播的重要途徑。基于現階段社會對公關活動的需求,因此應在堅持公共關系的透明度,在大量的公關活動中建立公眾與政府及企業的信任度,建立責任政府及責任企業的良好形象。
(二)基于職業角度進行引導
完善我國公眾對于公共關系的認識,應基于職業角度進對公共關系的責任化進行證明,對公眾的觀念形成進行引導。公共關系活動作為新型的職業化行業,大多數的公眾認為公共活動具有一定的專業性,由此可見,公眾對公關行業的根本認知。在我國公關行業初步發展的幾年之中,職業化的發展水平較低,因此也會引發公眾錯誤的認知,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水平的提高及法律法規的完善,公關領域的職業化發展取得巨大進步。完善公眾對于公共關系的認知,應加強公關行業內的自律性及職業性,國家重視針對公關行業中標準制定、職業培訓及監督管理等活動。與此同時,從業者應自覺的承擔社會責任,向公眾傳遞良好的公共關系形象,完成公眾針對公關行業的形象矯正。
(三)推動公共關系教育普及
社會經濟及信息技術發展推動了相關領域的公關學術研究與高等教育中對公關教育的重視,對公共關系處理的職業化及學術化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現階段我國新聞傳播學、公共管理、管理學之中針對公共關系研究的活動越來越多,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及學術價值。高等教育之中已經普遍在高等院校中開設公共關系學全日制本科專業,為社會公共關系活動提供大量的人才。公共關系在學術界的推進發展,對公共關系的形象改善具有極大的積極影響。提高我國公眾對公共關系的認知,通過教育領域為重要的途徑,能夠加深公眾對公共活動職業化及專業化的認識。
五、結語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公共關系在我國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戰略管理的方式,良好的公關活動能夠建立起組織與公眾之間相互信任、依賴的關系,因此公關活動與國家利益之間產生緊密的聯系性。基于公共關系真實性、尚美性及向善性,因此在公共關系活動中應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指導理念,在任何關系處理中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
參考文獻:
[1]張明新,陳先紅.中國公眾公共關系認知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國際新聞界,2014,36(2):42-57.
[2]秦冬雪,馬巖.2014年中國公共關系學學術研究熱點話題綜述[J].傳播與版權,2016(1):30-31.
[3]趙宇峰.試析政府公共關系與政府形象策略[J].社會科學家,2003(5):8-12.
[4]夏桂明.略論公共關系倫理學[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6):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