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 ? ? ? ? ?要]? 經濟新常態下,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承傳,能夠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形成方向和指導,也可以使國內的各項經濟建設擁有更加科學的發展任務。同時,我國也有必要對馬克思主義進行進一步深化,努力賦予馬克思主義不一樣的時代內涵,使它能夠保持中國特色和先進特征,滿足不同經濟建設開展的需求,實現高效率的建設引導。
[關? ? 鍵? ?詞]? 經濟新常態;馬克思主義;承傳;發展
[中圖分類號]? B27?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224-01
在時代的持續發展當中,國內的文化背景變得非常復雜,經濟也進入了新常態時期,在這樣的狀況下,堅持馬克思主義便成為非常重要的內容,有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一步推動中國夢的實現。而這一切的形成都需要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基礎,以切實保障民生文化的健康傳承和發展,讓人們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引導意義。在新時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傳承和創新特征,還需要努力形成全新的實踐引導特征。在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了更高的歷史起點,更加需要承傳馬克思主義思想,創新其中的指導理論,使得這些思想內容能夠進一步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相應的引導價值,促進我國經濟和文化的健康發展。下面筆者就來具體談談經濟常態下我國對馬克思主義的承傳策略。
一、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的融合
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對馬克思主義的承傳必然需要優先進行中華優秀文化的科學融合,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文化經濟指導理念的形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思想一樣,同樣屬于我國的基礎思想認知。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作用在于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形成引導作用,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本質作用在于指導人們進行經濟建設和發展。如果可以在經濟新常態的狀況下,將這兩種基礎思想合理地融合在一起,必然可以形成全新的文化經濟思想基礎,并且可以用來指導人們開展新時期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以進一步推動中華民族中國夢的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認識非常深刻,他強調在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必然要合理地融入馬克思主義,努力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拓展相應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在這樣的文化思想拓展過程中,馬克思主義思想能夠具備更高的指導意義,可以對人們的行為進行指導。在承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過程中,如果一味地接受而不進行優化,那么相應的引導功能會逐漸跟不上國情的發展,甚至與國情呈現出一定的沖突。因而需要以中國的傳統文化為基礎,更多地去融合一定的傳統文化,然后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持續的拓展,形成迎合時代發展需求的馬克思主義特色指導思想。此外,我們應當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努力跟隨科學的方向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延伸,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涵。
二、加快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
在新時期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國應當努力根據理論基礎建設相應的馬克思主義認知,并推動馬克思主義朝著中國化和大眾化的方向持續進發。在經濟新常態的發展當中,中華民族面臨著偉大復興的重要任務,而在這個過程中,必然容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面對這樣的狀況,必然需要我國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精髓的科學研究,加強基礎的理論和思想建設,并針對現實國情面臨的各種問題做出科學的解答。在加快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當根據中國的國情做出科學的調整,努力迎合當前時代的各種變化,并以現實問題作為引導,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步伐。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我國可以建設一支高水平的理論隊伍,由這支隊伍進行相應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建設和研究。同時,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針對性還需要從實踐當中進行檢驗,以便于讓人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思想,使得相應的指導意義有本質上的提升。
三、經濟新常態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前瞻
在經濟新常態的認知下,習近平開始對基礎的經濟理論進行創新,并且也拓展了思想視角,構建出了全新的中國夢,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中的重要一步。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在這個時候需要努力朝著中國化的方向進發,以求不斷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拓展形成推動力,全面激發人民的活力,滿足群眾的實踐需求。中國夢本身也屬于馬克思主義落實過程中的實踐流程,這一流程將凝聚中國人的力量,使中國的經濟發展有一個更為整體的方向。而且,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正確引導下,精神文化建設必然會與中國的經濟發展實現協調穩定,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推動社會主義文明的科學落實,使相應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具備更加完善的指導意義,多方面引導中國經濟的健全發展。
總而言之,在經濟新常態的發展當中,我國對馬克思主義的承傳需要進行持續的拓展,努力保持相應的活力,不斷使得人們清楚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和實踐意義,提高自身的思想認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形成基礎,從而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劉經緯,姜帆.“愛人”:論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通[J].理論探討,2015(1).
[2]劉春田,馬運軍.習近平文化建設思想初探[J].求實,2015(3).
[3]于麗萍,周向軍.論中國優秀傳統禮儀文化的當代價值[J].學術交流,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