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成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還能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水平。文章以小學數學教育為基礎,針對小學生常犯的錯誤類型,如加減法概念混淆、運算錯誤以及遺漏數字等進行了歸納和分析,整理出配套的練習題,并對提升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給出了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低年級學生;計算錯誤;建議
對小學數學教學而言,培養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至關重要,同時這也是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和目標之一。可以說,具備靈活、準確的計算能力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那些剛邁入小學的低年級學生而言,學習數學這門課程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他們的心智尚未成熟,自制力以及理解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學習疲勞等現象,從而在數學計算中常常出錯。如若不及時糾正,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主動幫助學生找出問題的根源,幫助他們分析出錯的原因,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預防和糾正這些問題,從而幫助學生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和計算能力,這對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錯例分析
(一)加減運算混淆
加減運算混淆是小學生常見的計算錯誤。案例1:23-4=27。案例2:16+4=12。產生這種錯誤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學生混淆了加減法的概念,錯把加法當減法,減法當加法,導致計算出錯;二是部分學生太過粗心,審題不仔細,只看到了數字而忽視了運算符號,從而計算出錯。
對策練習:對于原因一的學生,需要讓學生明確加減法的概念;對于原因二的學生,則需要幫助學生調整做題的心態和注意力,并勤加練習。
(二)運算時漏位
案例3:26+8=3。案例4:17-6=1。原因分析:低年級的學生比較急躁,在做題的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做題速度而不注重做題質量,急于寫答案,導致出現漏位的現象,而計算恰恰需要的就是細心和專心,尤其是進退位加減法本身就是小學數學中的重難點,對于那些過于急躁的學生來說,出錯變成了家常便飯。
對策練習:讓出錯的學生不斷練習,如26+8=( ),29-5=( ),17-6=( )。
(三)干擾出錯
案例5:(10)+8=8。原因分析:此題的考查方式具有一定的干擾性,它與一般題型不同,不是常見的求和,而是考查學生的逆向思維方法,讓學生根據結果填空。出現這類錯誤主要是學生基礎知識不夠牢固,碰到此類題目不知道如何求解,還有部分學生主要是粗心大意,審題不清。
對策練習:對出現此錯誤的學生進行如下練習:( )+5=8,( )+3=9,( )-6=10。
(四)忘記進位退位
案例6:25+6=21。案例7:22-4=28。原因分析:此類錯誤是學生最常見的錯誤類型,主要是因為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是低年級數學的難點之一,很多學生對計算理解得不夠充分,在計算此類問題時常常忘記進位或者退位,從而出現這種很明顯的錯誤還不自知。
對策練習:注重加強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練習。
(五)加減混合錯誤
案例8:6+(22-2)=20。原因分析:如上文所述,小學生比較急躁且缺乏耐心,面對自己不會的題目或者較為復雜的題目時,常常沒有足夠的耐心和勇氣,甚至情緒化地作答,從而出現減少計算步驟或者亂寫的現象。顯然,該案例的錯誤就是由于學生只計算了括號里面的內容而沒有分析括號外的數字而導致的。
對策練習:對該類型題目進行強化練習。
二、建議
小學生正處在身心尚未成熟的階段,他們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疲勞以及粗心大意等現象,因此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常常犯錯。本文在歸納這些問題的同時也對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增強學生對計算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學習同樣如此,因此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是提升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舉例分析時可以選取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數學案例,這樣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的邏輯,從而提高數學學習效果。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對于很多學生來說,粗心大意等不好的習慣是導致計算錯誤的主要原因。因此,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至關重要。
1.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不少低年級學生性格急躁,在做題過程中審題不仔細,常常還未看清楚題目就開始作答了。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還應不斷強調審題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降低學生犯錯的概率,增強學生計算的準確性。
2.規范學生的書寫習慣。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夠大大減少學生犯錯的可能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嚴格規范學生的書寫習慣,讓學生在計算的時候要一步一步來,字跡要清晰,避免看錯,還要讓學生從筆算逐漸過渡到口算,打好基礎才能更進一步。
3.養成檢查的習慣。教師應讓學生在平常練習和考試的時候,計算完題目之后仔細檢查,這樣能夠有效地減少錯誤的發生。
(三)督促學生訂正錯誤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經常總結學生常犯的錯誤類型,并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和改正。對于個別學生的錯誤之處,教師應該要求學生自己訂正錯誤,主動分析錯誤的原因,在此過程中不斷加深印象,從而有效地避免類似的錯誤再次發生。
(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在我國的教學體系中,教師常常占據著主體地位,一味地灌輸知識,而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處境,顯然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存在諸多弊端,不僅會降低學生聽課的效率,還會打擊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轉換教學角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培養他們主動學習的能力,主動汲取知識,主動發現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算真正地學會學習,同時還會收獲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
(五)從各個方面入手優化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也是影響學生學習的主要因素。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想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除了以上幾個方面,還應改變傳統枯燥單調的教學方法,不斷改善和優化教學方案,結合理論知識和實踐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僅便于學生理解,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主動探索計算的邏輯和思維方法,從而促進對計算的理解,更加高效地學習。
【參考文獻】
[1]張萍萍.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8):29.
[2]馬春燕.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經典問題的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24):139.